我校WWF秦岭青年使者博士团再次赴秦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信息来源:团委      作者:刘业心   浏览次数:41   发布日期:2011-07-18
 
      7月12日至16日,我校WWF秦岭青年使者博士团再次赴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农民生产技术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博士团成员带着对秦岭山的无限憧憬和对山区农民的深厚情感,从杨凌出发自周至入秦岭,途经佛坪、洋县、宁陕等县的10多个乡镇和20余个山村,总行程辗转近1000公里,采取了“定点授课”、“集中咨询”、“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累计2000多名群众从中受惠,受到了当地农民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7月12日,博士团成员刚到达被誉为 “全国山茱萸之乡”的周至厚畛子镇,就应当地农户的热情邀请,到他们的猪苓和山茱萸种植基地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在深入分析当地农业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随团的生命学院陈德育副教授对当地的猪苓、山茱萸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临别前,家里种植上百亩山茱萸的李姓农民不无感触地说:“希望这样的专家、教授、博士们面对面交流的活动以后能经常开展。”很多种植专业户都纷纷向博士团成员索要联系方式,要与专家们建立长期联系。

  到达佛坪观音山保护区后,博士团专家又深入到养蜂示范户家提供技术培训。佛坪县养蜂业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养殖项目之一,据当地人讲,这里解放前就有养蜂的,不过那时是旧式养法(圆桶木),对木材的需求量大,产出效益却不高。植保学院花蕾教授、动医学院梁永春教授等专家现场指导当地蜂农实行新法中蜂养殖(方箱),即采用跟踪蜜源、转地饲养,另加浅继箱、扩大蜂群的新方法。每箱蜂产蜜量能比旧式养蜂(圆桶木)增长50%-100%左右,同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却变小。此外,花蕾教授还对蜜蜂的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前来咨询和聆听讲座的农民络绎不绝,现场气氛相当热烈。

  在宁陕县平河梁保护区所在地旬阳坝镇,我校博士团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应平河梁保护区村民的热切要求,动医学院梁永春教授等博士团专家先后为农民朋友们进行了生猪养殖、中蜂养殖、中草药种植方面的讲座,并在讲座结束后分专业进行了现场提问和交流。讲座结束后,花蕾教授一行又前往旬阳坝中心小学对小学生的标本制作进行了细心指导。

  此次赴秦岭WWF博士团均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涉及中草药、中峰养殖、家畜养殖、植物病虫害等秦岭山区经济发展关键技术领域。活动采取举办讲座、印发资料、现场咨询、实地指导等形式,围绕秦岭保护区内各社区主导产业和生产实际,以乡村干部、农民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等为主要对象,以养殖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为主要培训内容,深入生产一线服务指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秦岭保护区内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实践生产技能,配合了秦岭保护区内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使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实现和谐统一。

  据悉,WWF秦岭青年使者博士团活动已开展了6年。6年来,学校先后组织专家博士50余名,深入17个秦岭保护区,开展科技培训57场,解决农民实际问题100余项,免费向乡民赠送农业实用技术书籍2000多册。活动的目的在于依靠学校的学科优势、科技力量以及社会影响力,致力于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06年实施以来,新华社、人民网、《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陕西农林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都曾对我校WWF秦岭青年使者博士团活动予以报道。

 
科技培训

 
深入田间指导猪苓种植

 
现场指导中蜂养殖技术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