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2012年陕西省大中专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秦岭青年使者”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高校的志愿者代表近800名人参加。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张小平宣布活动启动,陕西省林业厅副巡视员白永庆、WWF中国首席代表关德辉、我校常务副校长赵忠出席启动仪式并先后讲话,与会领导分别为即将出征的各服务队授旗。
今年陕西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为主题。各地、各高校根据集中开展的基层需求调研情况,组建了一定数量的省级、校级重点团队,紧紧围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文化惠民、教育帮扶、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推动大中专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全省同时组织150支重点服务团队,其中包括大学生“感知发展成就、建设和谐陕西”宣讲团、科技支农服务团、教育帮扶服务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调研咨询服务团等。暑期三下乡活动启动后将持续一个月,至8月中旬结束。从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各高校将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和评选。
今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突出了科技支农内容,特别是一些涉农高校以专业教师带队,组织种植养殖、畜禽防疫、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含博士生、硕士生)组建联合实践团队,到基层开展综合服务。和往年相比,我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数量翻一番,其“科技支农”的特色也更加突出。学校共组织了78支队伍分赴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有17支队伍依托学校白水苹果等10多个农业科技推广基地,在农业产业主产区进行观察、调研、体验和支农。另外,从今年起,学校将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实践教学环节,更多的大学生在假期返乡期间将开展“青春建功·科技惠农”主题实践及“十个一”社会实践调研等活动,实践育人的成效也将更加显著。
2012年是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开展的第七年。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参加活动的10支服务队全部来自我校。他们以“绿色秦岭,你我同行”为口号,将分赴秦岭10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10天的科技支农、社会调研及环保宣传等活动。每支服务队安排1名农业科技专家赴保护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并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选择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开展小额基金生态示范项目。为了使秦岭青年使者活动常态化,学校还于今年6月建立了“秦岭青年使者协会”。
赵忠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历来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林院校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今年特别发挥学校农业科技优势加强这一工作,其目的就是在推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收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奉献社会、服务基层的意识。他希望广大学生积极“走进社会、体验民情、学以致用”。
关德辉在讲话中表示,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开展以来,为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志愿者服务,使社区生态环境日益好转,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得到提高,预示着更多的力量与资源投入秦岭地区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他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使者愿意投入中国的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事业,积极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事业,同时期待在更多青年学生的支持下,自然保护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陕西省林业厅副巡视员白永庆表示,暑期三下乡特别是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是大学生们的特殊人生体验,使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的活动表明,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个别行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工作和职责,而是吸纳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青年志愿者们的参与。“也更让我们对此次活动充满期待,对未来秦岭的生态保护满怀信心。”
来自我校的杨珍同学代表全体志愿者发言,她表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定继承和发扬青年志愿者精神,严守纪律,甘于奉献,同时珍惜锻炼机会,增长经验阅历,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活动现场
团省委副书记张小平讲话并宣布暑期三下乡活动启动
陕西省林业厅副巡视员白永庆讲话
WWF中国首席代表关德辉讲话
常务副校长赵忠讲话
关德辉为秦岭青年使者服务总队授旗
赵忠常务副校长为我校实践育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总队授旗
团省委学校部部长单书平安排陕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
志愿者代表杨珍同学发言
我们出发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