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放飞梦想
——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侧记
10月21日, 2012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北校区拉开帷幕。展览中各式各样的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独特精巧的机械飞车,趣味横生的“电脑鼠走迷宫”,用于大型试验田的“太阳能温室环境精确检测与预警设备”……琳琅满目的证书、设备、装置令人大开眼界,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
创制“梦飞”,发明“未央”
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两辆外型奇特、小巧玲珑的墨绿色汽车缓缓驶入场地,引来了周围师生的阵阵惊叹。这是由朱浩然同学和他的团队带来的最新科技成果,“梦飞号”和“未央号”相比,两者的外观大同小异,区别仅仅是“梦飞号”采用汽油作为燃料,而“未央号”则采用电力驱动,更能体现节能环保的理念。
据悉,“梦飞号”是他们设计的第二代汽车,比起第一代它的底盘更低,车身轻便,外壳的材质从秸秆换成了玻璃钢,使之阻力大大减小,一升油可以行使的路程由原来的138公里提升至200多公里,相当于可以从杨凌到西安跑一个多来回。这辆看似很拉风的小车,是整个团队耗时近半年的时间打造而成,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朱浩然同学说:“这两辆小车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我们自己亲手打造,为了一个螺丝钉,我们跑遍西安所有的建材市场;为了一个外壳设计,我们近乎几个礼拜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当得知他们即将前赴广东参加Ha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时,围观的同学纷纷表示,这样优秀的作品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智能补光”益处多 知行合一出成果
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陕西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奖的科技发明作品——基于光合作用机理的设施农业智能补光系统,旨在提高现有补光系统精准性、适应性和通用性,系统可以根据各类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按需分波段定量补光,满足不同种植领域的需求,在投入最小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科技成果展的现场,田威和他们组员还带了整套智能补光装置,“整个作品的研发过程,我们充分利用了现代植物生理研究成果,以及电子信息和智能控制技术,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田威说道。中国的农业正从传统方向转型,此项设备对于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升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灵感源于生活 创意就在身边
听着解说员悉心的讲解,眼前这个平凡无奇的装置才引起了同学浓厚的兴趣。这个由陈亮同学以及他的团队研制的集花椒采摘、收集为一体的机械装置,利用汽油机作为动力源,采用气力输送技术,实现了花椒机械化的采摘收集,有效地改善了花椒采摘过程中的飞溅破损问题,能达到花椒机械化采摘收集的目的。
当问及发明的创意是从何而来时,解说员说道:“起初是主创者去农村调研时看到农民采摘花椒劳动力投入大,劳动强度高,效率又低,就想着有没有办法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于是就有了花椒采摘机的想法。”
来自农学院12级的新生刘易雪同学说:“这项科技创新经济实用,特别贴近生活,真希望能早日投入生产。”周围的很多同学也对这项发明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排队操作花椒采摘机。
成果展示尽显风采 科技创新犹待明天
图文展览区里,详细的文字、生动的图片,展示了近年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在学术论文以及奖状奖杯展览区,精心挑选出的创业计划书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经管学院的高志梅同学说:“刚进入大学的我对大学生创业十分感兴趣,多借鉴学长学姐的研究成果,以后自己有机会也想尝试。”
据悉,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校团委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积极开展各类学科竞赛,着力打造“一院一品”的科技创新活动,初步形成了机电学院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大赛、信息学院的软件和网络设计大赛、理学院的趣味实验和数学建模大赛等品牌活动。此次,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目的,在于营造校园浓厚的创新氛围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为我校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准备。
备受关注的节能环保汽车
机器人带来的惊奇
灵动的感应指挥
我来研究一下内部结构
火热的活动现场
细致讲解
责任编辑: 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