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祖国的瑰宝—秦腔宝鸡行   

信息来源:民间秦腔艺术调研服务队      作者:余明辉 宋坤霖   浏览次数:55   发布日期:2014-07-24
 

    7月20日下午4:00,西农秦腔调研服务队一行五人深入到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大众村了解当地的秦腔文化艺术保护现状,顺势走访了几名当地的村民,了解到很多关于秦腔的现状。

    服务队先走访了一位村民,正巧的是这位大叔会拉二胡,是一位秦腔爱好者,并且还代表村里面参加了几场比赛。从他那里了解到,文革时期,秦腔在他们村十分受欢迎,几乎每天都有秦腔自娱班活动,但是现在他们村已经很少再办秦腔自娱办这种活动,原因大概有四点,其一是自从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有时间在接触这项活动,其二,没有一个进行有效地组织的人,这使得自娱班没有办法形成,其三,秦腔已经后继无人了,据这位大叔讲,他们村敲鼓的人已经离世,现在没有人会敲鼓了,加上后辈们都不愿意学,也没有时间学,所以一支自娱班队伍难以拼凑起来,人手不全了,最后一点是缺乏资金,自娱班正常的组织需要一定的资金,而资金来源是一个问题。随后队员们走访了一下该村的村长,据该村的村长介绍,他每年也会积极的组织这种文化活动,但是参与的人不是很多,加上村委会资金短缺,没有多余的钱投资在秦腔上面,以前别人婚丧嫁娶都会请人唱秦腔,这样就有一定的收入,人们还有一些学习的热情,但是现在几乎已经完全不会了,秦腔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逐渐衰落下去,他对于这种现象也感到十分惋惜,希望国家能播一点资金用以拯救秦腔。

    这次调查让服务队熟悉了秦腔的现状和秦腔正在消亡的原因,面对着这一祖国的瑰宝正逐渐消失,队员们感慨万千,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针对秦腔将要消失的原因对症下药,挽救秦腔。

 

责任编辑: 吴依伦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