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家“行百馆传承红色基因 学四史争做时代新人”的号召,植物保护学院植保1903班沈佳依同学于2021年1月19日至24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烈士纪念馆调研学习。
东北烈士纪念馆成立于1948年10月10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纪念馆,分为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龙江历史纪念馆三个编办备案展馆和伪满哈尔滨警察厅旧址陈列馆一个内设馆,其内部共有3层,包括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
队员聆听工作人员介绍馆内情况
罪恶滔天 天理难容
东北烈士纪念馆地下一层是“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及罪恶展”,展览分为“魔网”“罪恶”“覆灭”三部分,展示了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当年的残暴统治。
其中“罪恶”部分中有一个昏暗破旧的房间,这是1936年赵一曼被捕后关押的地方。房间里的陈设都尽可能还原为与当年一样:锈迹斑斑的铁门,脏乱的茅草床,逼仄的空间都令人窒息。站在这里仿佛可以看到84年前赵一曼在这里生活的痕迹。两边的墙壁上挂着赵一曼写给孩子的信,信中字字泣血,将她身为战士的宁死不屈和身为母亲的满目柔情尽数道来,令观者红了眼眶。再往前走不远处便是警察厅刑讯逼供的地方,两侧摆放着各种刑具,门口的墙上挂着几十位从这里走出去的战士身上的累累伤痕的黑白照片。这个人间地狱夺去了许多英雄的生命,但也像敌人展示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满腔热血。
队员参观关押赵一曼女士的牢房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东北烈士纪念馆一层展厅,这里主要介绍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英雄。展厅中有一面墙滚动播放着所有牺牲英雄的名字,对面便是新中国成立的照片集。一个个革命战士挺身而出,用鲜血向侵略者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场上惊天动地的号角声与拼杀声已成为历史的回响,烈士英灵在白山黑水间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英雄们若地下有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而他们也没有被后人忘记,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纪念馆中,也刻在后辈们的心中,他们也会欣慰与自豪的。
队员观看新中国成立影像资料
民族英雄 彪炳千古
东北烈士纪念馆二层展厅最为显著的便是那块巨大的白色浮雕,浮雕中一位位英雄视死如归,描绘出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展柜里摆放着英雄们用过的衣物、枪支,墙上挂着一位位烈士的照片、画像,下方写有他们英雄事迹的介绍和生卒年月。他们中的许多人牺牲时刚刚二十岁,最小的年仅十二岁。
队员参观黑土英魂浮雕
十四年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争和三年东北解放战争牺牲了千千万万的英烈。随着岁月的流逝,见证英烈们当年斗争业绩的遗物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战火模糊了他们的面容但无法磨灭后人对他们的崇敬。每年清明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来此凭吊烈士英灵,缅怀英雄光辉事迹,以此激励自己投身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这里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显露出红色的印记。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将永远激励华夏儿女为祖国的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新一代的青年人们不仅要感激前人,更要无愧于前人;也要为国家做出一个时代的贡献,为后人留下奋斗的榜样。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遗址,烈士纪念馆等都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要真真正正地了解红色历史,仅仅依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来到红色教育基地调研学习是最好的方法。参观者踏入东北烈士纪念馆,仿佛跨越了百年的时空,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这次行百馆活动,队员们了解的不仅是自己的故乡——黑龙江的历史故事,还有在黑暗社会动荡下中国人的气节和精神。队员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更加一往无前地前行,因为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他们,那就是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血,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则要靠青年人来开创的。
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以祖国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幸福为最大幸福是中国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目标。
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造明天。为了明天,贡献全部力量,让和平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