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日,西北农林了科技大学秦岭珍稀动物保护实践调研服务队一行来到陕西汉中洋县朱鹮生态园进行实地调研。活动期间,服务队在朱鹮保护局朱局长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保护站及朱鹮文化展厅。团队与各位领导一起,通过了解珍稀野生动物朱鹮近几年的生长生存状况,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概况,畅谈保护地发展规划,动物科技学院任战军教授对朱鹮的保护模式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将科研成果及动物学专业知识转化,助力洋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观完朱鹮生态园,保护区讲解员带领服务队来到朱鹮文化展示馆,生动讲述了朱鹮由濒危到现在大量繁衍的现状。1981年,全世界只有陕西洋县秦岭深处栖息的七只朱鹮,秦岭成为朱鹗的“诺亚方舟”。近四十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朱鹮从“发现”,到“保护”“繁衍”“复兴”,历经艰辛,度过坎坷,奋力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拯救濒危物种的盛世华章,创建出生态保护事业的经典范例。
听完保护区讲解员的介绍,服务队的同学跃跃欲试,随即开展了“我是朱鹮讲解员”的活动。学生讲解员李智对朱鹮的生长习性做了一系列介绍,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曾担任校史馆讲解员的刘萍同学介绍到,保护地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朱鹮保护的特殊性,总结多年的保护经验,摸索完善出了一个成功的且具有朱鹮特色的“保护模式”——保护区+农户+信息员模式,该保护模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保护组织的充分肯定。
保护区讲解员表示:“无论你在何处,只要你见到了朱鹮,你一定要知道,它是来自祖脉秦岭的朱鹮。”指导老师任老师感慨道“今年习主席来秦岭考察时说,‘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面向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地”为目标,全面加强野外种群和栖息地保护,不断提升种群质量,着力促进自然扩散,广泛开展野化放飞,奋力谱写新时代朱鹮保护新篇章”。
团队成员讲解朱鹮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