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学子三下乡:聚焦低收入人口,调研乡村帮扶现状   

信息来源:“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现状”赴扶风县专项调研队    作者:赵滢 黄晓杰/文 图:李雅妮 李博文/图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2-07-29
 

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意味着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已经完成,中国进入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重点由消除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为更好地了解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的现状,7月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现状赴扶风县调研队前往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人民政府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

着眼划分标准,明确帮扶措施

7月26日调研队前往镇政府,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在访谈中,调研队了解到了法门镇低收入人口的界定标准。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法门镇政府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情况,明确了法门镇低收入人口的界定标准以及相对应的帮扶政策。镇统一标准为人均年收入4920元以下为低保,低保标准的1.5倍为低收入,即人均年收入在7380元以下为低收入人口。其中具体标准由各村根据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自行确定。

关于低收入人口的帮扶政策,政府工作人员从资金发放、就业培训、产业扶贫等多个角度展开介绍。资金的发放采取定档发放与分类施保相结合的政策,保障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业培训通过就业补贴吸引低收入人口参加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产业扶贫通过村集体产业发放分红以及产业岗位安置增加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由于低收入人口收入的不稳定性,法门镇人民政府还建立了一套返贫监测机制。包括镇政府驻村工作队的定期走访、各村集体的每月走访上报,以此监测低收入人口的收支状况,防止返贫。

认识当前困境,探索破局之道

调研队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了法门镇在开展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一是评定困难,申请低收入人口评定的村民有很多,家庭收支情况相似,而村里对于低收入人口收支没有确定的数额标准,低收入人口难以评定;二是帮扶困难,法门镇大多数的低收入人口为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扶贫工作尤其是就业培训无法开展;三是低收入人口自身内生动力不足,存在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拒绝岗位安置,拒绝就业培训,拒绝通过自身劳动增加收入的情况,“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针对上述难题,法门镇政府正在积极探寻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低收入人口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更好的帮扶效果。

经过此次与法门镇工作人员的访谈,调研队对低收入人口的评定、帮扶措施以及所面临的的困境有了更深的理解。扶贫之路崎岖坎坷,政府带领人民摸索前行。从消除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两字之差却有着千斤重的分量。

助力低收入人口脱贫,是我们所处的新时代赋予“三下乡”活动的使命。青年学生在助推相对贫困的解决中做出贡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希冀,也为新时代中国就脱离相对贫困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团队成员与法门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交流

团队到达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人民政府门口


编辑:王悦     终审:陈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