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很多人虽然没有到过陕西,但肯定听过这一段秦腔,秦腔别称“梆子腔”,是陕西当地最具特色的戏种,而木偶戏无疑是秦腔众多分支种最具特色的一支。为深入探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杨凌非遗文化调研队来到了位于杨凌石家村的石家木偶戏班,拜访石家木偶戏的团长石顺路老先生,一进院子,就听见了楼上传来阵阵秦腔,响亮的声音就已然展现着属于木偶戏的浪漫。
走进石先生的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穿着鲜艳戏服的木偶,有的眉目清秀,有的怒目圆睁,炯炯有神,各色的木偶活灵活现。非遗调查队表达了想要了解木偶戏并帮助木偶戏宣传与传承的目的后,石团长向调查队介绍了这些各色的木偶们,团长介绍到:“木偶戏有生旦净丑之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场戏的各种身份,木偶戏脱俗于戏曲,是戏曲的精华,可以做到戏曲表演者无法做到的复杂动作,比如说上下的腾空动作等等,在故事上,木偶戏会讲岳飞抗金等古代名人的故事,也会有偏向于近代的故事。木偶戏发展的历史相当久远,而到了我们这一辈,我们更也不能让这样一种文化在我这一代断了,那样我们就成了罪人,所以即使目前大家对于木偶戏的兴趣和需求不高 我也会好好传承下去我的木偶戏文化。”说罢石团长向成员们展示了一些古老的木偶配饰和木偶,这些配饰和木偶大多已经损坏,石团长说这些东西便是很久以前的祖先给我遗传下来的东西,在听完石先生对于木偶戏的介绍并看了这些文物后,非遗调研队的队员们也感触颇深,木偶戏传承了如此多年,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坚守让这些木偶熠熠生辉,这些木偶正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代表,调查队们也深感责任深重,一定会将木偶这种文化让更多人看见,让文化传承下去。
说到了木偶的宣传,石团长提到了政府的支持,石团长展示了很多自己参与的活动的照片,不仅有在小学、中学中进行的教学活动,更有央视等节目对团长的邀请,让木偶戏在各台春晚,节目上演出,还有外国友人前来参观学习,更是让中国的木偶戏文化可以走向世界舞台。很多的年轻人们也因此来到团长这里学习木偶戏。石团长一个个的讲解着这些照片,介绍着木偶戏目前的发展与传承的情况,石团长说:“目前我会经常去小学中进行教学,去培养那些孩子们,但现在的年轻人并不那么喜欢木偶戏,所以大多也只是教出来了半成品,并且我们的木偶戏也没有那么大的经济效益,很少有人来静下心学深,学懂我们的木偶戏。”从石团长的话中,非遗调研队的队员们意识到了虽然有政府的帮助,但因为木偶戏本身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木偶戏的传承方面依旧不容乐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先贤的道理,我们的木偶戏寄托着古人对于这些故事的见解与看法,这些生动的表演让历史从未失去颜色,木偶戏带来的艺术和文化底蕴就是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急需的。
木偶戏的发展仍然在继续,石团长对于自己的木偶戏很有自信,他很自豪的说:“我们的文化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着无穷的力量。”在石团长和更多青年的努力下,这些在我们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非遗文化,也必将在未来继续散发光芒。
石老师为成员们讲解乐器
木偶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