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行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客观看待水利枢纽   

信息来源:阳光团工委    作者:杨婧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6-08-17
 

  为了解部分水利枢纽对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客观评价水利枢纽的作用。7月29日至8月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组织了赴黄河流域宁蒙段水利枢纽调研宣讲服务队并开展了为期2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开展于内蒙古和宁夏地区,重点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乌海市的海勃湾水利枢纽以及宁夏自治区青铜峡市的青铜峡水利枢纽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水样及土样并进行成分检测,评价水利枢纽运行情况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现状。同时在当地环保局、水务局等地进行了采访调查,以便充分了解水利枢纽对黄河流域周边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本次实践活动共涉及五个地级市,三大水利枢纽,九个政府机构,团队成员们在进行调研的同时也不忘展开宣传工作,先后在三所重点示范中学和银川市社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宣传材料的方式来达到提高人们环保意识、重视水土保持的意识。截止至8月18日,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2份。

  黄河流域地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其流经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貌和地质等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沿途的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等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逐渐形成了河流沿线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构成了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由于黄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处于黄土高原,其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地冲积便塑造了黄淮海大平原。但是,黄河的频繁泛滥、改道给下游的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上已建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青铜峡、三盛公、万家寨、天桥、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12座。这些工程不仅发挥了巨大的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等社会效益,减轻和防止了生态环境灾难的发生,还开发了黄河的水电资源,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条河流便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水利工程阻挡了河道上原有的水流,上下游水动力特性的巨大变更会使得原有的河势、泥沙输移、上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等特性都随之发生变化,由此带来水库淹没土地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另外,工程的修建也要面对文物保护、生物物种以及地质安全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水利工程不仅明显地改变着地形地貌,同时也大幅度地改变着河流自身的形态,降低了河流形态多样性。这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为的开发忽视了黄河的健康生命,破坏了这个系统的平衡,当前人们对黄河的索取已经超过了其承载的能力。

  总体而言,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在调节水量丰枯,改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等方面作用巨大。不可否认的是,水利工程也改变了河流自身的形态,降低了河流形态多样性。客观地评价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得失,提醒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工程理念进行反思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水利枢纽工程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应该兼顾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李凤鸣老师讲解三盛公灌溉路线

队员在我校展厅前合影

 队员与李凤鸣老师合影

编辑:陈丽萍


编辑:陈丽萍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