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课感想】【第三次校级团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来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部    作者:田昊宇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5-11-16
 

  团课感言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辉。

  一首送友人,开启了我们的第三次团课……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九嶷)。这首诗据说是写给毛泽东的同学,青年时代办《新民学会》时的老友周世钊的,兼寄李达、乐天宇。他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致周世钊的信里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 但这是普遍大多数人的看法,老师的看法是这首诗就是送给乐天宇的,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还感到十分的莫名,不知道这个人是谁,然而老师的话却点醒了我们,让我们知道原来有这么一位富有奉献精神却又十分低调的君子。

  这是毛泽东一首题为《答友人》的诗,在1963年12月公开发表的时候,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谜:这位“友人”是谁?为什么毛主席赠诗给柳亚子、郭沫若时,都有名有姓,而对这位“友人”却隐姓埋名呢?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对“答友人”的注释为:“友人即周世钊(1897-1976)。周是湖南宁乡人,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后曾参加新民学会,这时任湖南省副省长。”

  200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全篇鉴赏》,披露了1963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泽东诗词》集子时,此诗在清样稿上标题原为《答周世钊》。随后,作者在这个标题的周世钊名字后面加上了同学二字。最后他将“答周世钊同学”5个字圈掉,把标题改定为《答友人》。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向外文出版局英译者袁水拍当面答复说:“‘答友人’指周世钊。”

  至此,这个谜团应该说彻底解开了,毛所答友人为周世钊先生,而且是答周先生一人。人们理当尊重作者的意愿和他最终的决定。

  然而,在史海沧桑的沟壑中,事由往往另有缘起。乐天宇开始远离风暴中心,他和妻子徐纬英离开北京,到海南岛去筹建华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带着年轻人,踏遍海南岛,收集植物标本,系统地调查研究橡胶林与其他物种的依存关系,提出了营造防护林带和提高橡胶产量的综合开发方案,为发展中国的橡胶产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乐天宇再回北京时,已是耳顺之年。此时,他只是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党的关怀和温暖,他感觉得到。他只是好想去看看毛主席,他终于提笔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表示想要进行森林与气候等方面的研究。不久,李富春到北京医院看乐天宇,转告他毛主席已经收到信,支持他下去搞科研。

  1962年秋,乐天宇带着五人科学考察组来到九嶷山。但是九嶷山已非当年模样。山上的树木被砍得零零落落,他再也没有欣赏九嶷景色的心情了,便转到下面考察斑竹林去。九嶷山最奇特、最著名的,就是那凝结了美丽的爱情传说的斑竹。斑竹生性特异,偌大一个九嶷山区,唯独成片地生长在深山腹地的三分石下。它青碧如玉的杆体上,点染着黄赭色的泪痕与螺纹,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可如今,三分石下的泪竹林,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深山里的瑶汉同胞,苦熬过三年困难时期,已是山穷水尽。他们只好将这茂密的斑竹林随意砍伐,烧火取暖,或者挑出山去,当做柴火换几斤红薯填肚子。

  眼前的情景,拨动了乐天宇的心弦。毛主席在延安和他谈话的情景,又浮现在他的脑际。十载沉浮,他对毛主席的敬佩和敬畏,都与日俱增。他知道,现在,他不能再去想请毛主席到九嶷山来游历赋诗的事了。但是,他可以用毛主席喜爱的方式,向毛主席传递信息。他忽然涌起了诗兴。

  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

  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

  西播都庞越城雨,东嘘大庾骑田虹。

  我来瞻仰钦虞德,五风十雨惠无穷。

  力求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碣石枞。

  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

  于兹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

  第二天,他将从三分石带下来的几根斑竹,裁成整整齐齐的四段,宝贝似的收好,回北京去了。他派儿子乐燕生去中南海递送了他送给毛主席的诗和斑竹。

  据说,当时毛泽东看过乐天宇的诗后,哈哈大笑说,乐天宇口气不小,九嶷山那么高呀?毛泽东把玩着那段缀满了点点泪痕的斑竹,心潮起伏,他握笔伏案,一首七言律诗喷涌而出,这就是开头所引的那首《答友人》,所以我还是支持老师所讲的观点即这首诗是送给乐天宇的。

  食工国际1503班

田昊宇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