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院】【第十八期团课】【感想】   

信息来源:创新学院    作者:创新学院组织部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4-10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要的角色。在本次团课,我们有幸跟随吴丽娜老师学习,让礼仪成为习惯。

    在演讲中我们了解到,礼仪不仅仅是有得体的举止和谈吐,还包括合适的穿着。然而,俗话说“相由心生”,要想在生活中时刻做到以礼待人,就要发自内心的将对人的善意表现出来,能够让对方真诚地接受你,从而真正达到双方沟通交流的目的,让整个社交过程和谐而美好的顺利进行。

    其中,老师所讲的关于一位应聘女生的面试让我印象深刻。她虽学业略逊与人,但她不经意间的举动展示出了远高于别人的素质和修养。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此后才能有所成就。

    在公众面前,为保持自己的形象,我们会主动给老人让座;我们会主动把易拉罐投进垃圾箱;我们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不会随地吐痰、吐口香糖;我们不会随便乱扔烟头、乱扔纸屑……当一个人时,在公车上喝完牛奶,会迅速扔出窗外,反正没人认识自己;路上抽完烟,往四周窥视一番,没人,赶紧扔掉,反正没人看见;在家里,蓬头垢面,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反正没人知道……

    孔子曰:“慎独!”。讲的就是一个人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在没人监督你的时候,自己的所做所为才能最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修养。这里面有一个人的自律因素,如果你在公共场合做不到自律,你的行为仅仅是出自于外界给你的压力,而不是自己真正拥有文明礼仪的意识,这样的人不能叫做有礼的人。这与人的思想认识有关,也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

    我国是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就是衡量人的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要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美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敬,这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纽带。

    让我们将礼仪成为一种习惯,真正从思想上完善自己的修养,从而由内向外,塑造有礼仪的自己。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