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的青春 --机电学子吴与伦自述 “挑战杯”之路     

信息来源:校团委      作者:科技创新部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3-12-01
 

  当听到科创部的同学要采访我时,我感到很意外。听他们说要把我做科创的经验挂到校团委科创部的网站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参与挑战杯的经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分享的,同时也怕误人子弟。我就从如何想课题,申报,在实验室做实验以及参与校赛,省赛的给大家谈谈。

       1.不要把挑战杯神秘化
   做挑战杯就是做一件事,一件比较复杂的事而已。刚开始听说和接触到挑战杯时,总感觉做挑战杯是一件很高深、很有难度的事,更是感觉能拿到全国性的大奖有一点遥不可及。其实,挑战杯并没有那么神秘,我个人认为,简单来说挑战杯就是找一个自已有兴趣想研究的事情或者现象,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或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并最终形成文字报告和做出产品.如果能投入生产更好。
       2.
选题很重要
   选题决定着方向性的问题,方向搞错一切都前功尽弃!选题是方向性问题,重点性不言而喻,因此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我们也应该舍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确定选题。选题的过程也并不是只是进行简单地筛选,它需要我们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充分和导师交流和沟通,甚至请相关专家讲评。并且当我们能真正地确定下来选题时,我们已经收集到大量的相关材料,对该选题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打好了基础。
       3.
要与导师积极交流
   导师是我们在正常的轨道上前进的保障!由于我们都是本科生,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经验,需要导师为我们保驾护航。有了导师正确的指导,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可以保证我们有方向性、有序地开展研究工作。在与导师沟通方面,作为我们科研团队而言,首先要具有主动性,要积极和导师沟通。我们导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都比较重,平时比较忙,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导师的安排,可以和导师约定一个周期见一次;其次是每次与导师沟通要有的放矢,重在取得实效;第三是团队组长要起到关键性作用,负责与导师定期联系,安排与导师面对面沟通.
       4.
经历是一种财富
   做挑战杯是为了获奖,但获奖与否绝不是成败的唯一判断标准.我想每一位参与做挑战杯的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获得认可,但能否最终获得奖项取决于很多作品本身之外的因素.像我们的作品在陕西省只得了二等奖,未能参加今年苏州大学的国赛。做挑战杯最大的收获是在于做挑战杯的过程所得到的历练,这种经历会让我们养成正确地思考问题方法,会提升我们实践沟通能力,会开阔我们视角,会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合作等等,现在想来,这些才是我做挑战杯的最大收获,将更我终生受益。
        5.
挑战杯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事
   挑战杯需要学院、老师、组员之间的合力,组长要真正承担起总协调人的角色。挑战杯整个过程下来任务量很大,专业性较强,历时较长,一个人很难完成。组成的团队人数也不易过多,个人认为35人比较合适,并且组团时,要适当注意成员之间能力和性格的互补性。组长在其中要承担起总协调人、推进人的角色,要能协调处理好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组员之间的关系,要能整合大家的观点,督促整个项目的进度,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如期开展。
       6.
用心做,才会有收获
   无论是否获得奖项,只要用心去做挑战杯的***************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针对挑战杯而言,对于我们做任何事而言是一样的。用心做与不用心做是两个境界,其实可以说,不用心就等于没有做,没有做也就很难有什么收获了。只有用心做了,才会竭尽全力想办法去解决所要面对的困难,才能品尝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才能获得人生的历练和成长。

以上就是我从做挑战杯中得到的一些经验,参与挑战杯还要看个人,每个人的性格,选题等不同,他们的方法也就不同。可能我的经验对大多数有帮助,如果对你们做科创有帮助,那就更好了。作为一个学长和你们分享我的经验我很高兴,我的经验只供参考。

感谢科创部的采访,也感谢科创部给我的服务。我获得的所有荣誉和他们的辛苦劳动是分不开的。还要感谢学院的指导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谢谢你们!

责任编辑: 安相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