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会-【我们的长征】长征,点燃民族的希望

欢迎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新闻中心
站内搜索 Search
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团学组织» 研究生会» 新闻中心

【我们的长征】长征,点燃民族的希望

发布时间: 2016-10-25 来源: 作者:张斐然  浏览:



1935428日,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寻甸县。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家祥等中央领导,进驻柯渡镇丹桂村,就在这里做了强渡金沙江的部署。在进驻这里的三个多月以前,在寻甸县北面直线距离不到500公里的贵州省,召开了遵义会议(1935115日至17日),这次会议的最大意义,在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云贵高原地形之险,没有亲自到过的人,是很难想象的。“云南十八怪”的说法里,有一句话叫作“火车没有汽车快”。地形实在太险,成昆铁路的很多路段,连人似乎都可以追赶上火车。——而现在修建的高铁,几乎都是桥梁连着隧道,(贵广高铁超过70%都是桥隧)。从贵州到云南这一段长征路,还有市镇和村庄,还有不少人口,顺着河流形成的坝子(超小型冲积平原),也出产庄稼粮食,贵州的茅台镇一带,甚至还有多余的粮食可以酿酒。过了云南西部金沙江以后,越往川北地区,人烟就越来越稀少。金沙江古代称为泸水,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在那个三国战乱的时代,金沙江那一带连避乱而居的人都很少,可见其原始荒凉。在1930年代,川西一带的开化状况,不会比封建时代强多少,要在如此艰险荒凉的茫茫大地行军,一边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可想而知,长征路有多艰难。

与艰险道路相伴的,还有巨大的牺牲。遵义会议往前几个月(19341127日至121日),有一场红军牺牲最大的湘江战役,足以说明长征的残酷。湘江战役,并不是发生在湖南,而是发生在广西桂林地区,国民党方面称为全州战役。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灵渠是湘江与漓江的分界)、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主要是桂系军阀)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从江西出发的红军,能够最终走到吴起镇的,除了无比的坚韧意志,很多人的生命,是用战友的生命换来的。长征到达陕北,这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从延安再出发,前行还有无数的牺牲和艰险道路。

一个人,经历过艰苦磨难,没有被击倒,还能够奋发图强,一定是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经历过长征,经历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不再幼稚,放弃了所有幻想,不再依靠谁,从此中国革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对于共产党和红军来说,长征中最大的转变,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有了正确思想引领,此后再难的路,也不再迷失方向。经历过长征磨砺的红军,顽强的作风渗入基因。从此,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支作风顽强,能够面对一切硬仗的人民军队,终于锻造出炉。虽然后面还有无数残酷的硬仗,这支军队越打越壮大,最终收拾了整个旧中国大陆的破碎山河,立下不朽的历史丰功伟绩。

到达陕北仅一年时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年抗战,这支军队愈战愈勇,成为抗战时的中流砥柱。——仅以日本方面的历史资料显示,和八路军的战斗纠缠,就消耗了大量的陆军力量。此后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还有各种边境冲突,不怕牺牲,顽强勇猛的作风,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即使武器装备不如人,仍然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屡屡创造现代战争史的奇迹。时至今日,“中国人来了”,仍然是一句分量十足的话。

有长征的惨烈经历,中国共产党从此不再迷信任何国际洋教条,也拒当任何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代理人,更不会被各种花言巧语迷惑诱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写入党组织的基因。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抗战结束之后的“重庆谈判”,就没有落入国民党的“民主”算计中;建国以后,也没有成为苏联的附庸国;即使到改革开放以后,也能够及时抵挡住美国的“和平演变”。可以这么说,今天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精神,大多数都源自于长征的磨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与之相对的是同一时代的国民党,由于没有经历过残酷的磨砺,始终靠这个靠那个,始终没有摆脱天生软骨头的毛病,一路转进,一路失败,败退小小台湾岛之上,仍然直不起腰,竟然在和平年代,沦到几乎亡党的境地。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有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变成你强大的力量。 长征精神,不仅仅属于红军,也不仅仅属于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属于全体中国人,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要知道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大师级的知识分子沉溺于风花雪月,资产阶级满足于做洋人买办,各地军阀忙着割据内战,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兵临城下,整个民族从上到下,失败主义已经笼罩着一切。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给这个已经陷入绝望的民族,点燃了希望的火种,红色的光芒,从此照耀在这片久经磨难的大地之上。陕北延安,成为那个时代众多年青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包括很多出生于富裕资产阶级家庭的孩子,都义无反顾投奔这里。原因无它,因为在这里,唯一可以看得见民族的希望。埃德加·斯诺是一位美国记者,19366月至10月,他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他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并且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进行过多次长谈,还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1936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埋头写作几个月之后,《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报告文学诞生。这部作品,出版以后的反响极大,成为外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材料,甚至成为很多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参考书。

这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1944年,毛泽东读到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文章讲述写李自成进京之后,因骄傲自满和放纵部属腐败,导致最终失败。毛泽东对这篇文章非常重视,并且决定向全党推荐学习。当时延安的《解放日报》全文转载《甲申三百年祭》,并要求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作为整风文件进行学习。很显然,毛主席已经意识到,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在和平年代,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至于象过往的农民起义改朝换代一样,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19457月,抗战即将胜利前夕,黄炎培应邀赴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进行十多小时的谈话,提出来著名的历史周期律问题。受这场对话所感,毛泽东迅即召集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开会,予以讨论。19493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那一刻,他惦记的不是南京政府,而是李自成。

是的,长征永远在路上。什么时候,我们忘记了来时的路,背叛了初心,变得贪婪软弱短视,我们的事业,就会走进历史周期律的衰亡陷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征精神,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