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农耕文化“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而凝聚着农耕文化宝贵智慧的农业文化遗产,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由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解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探究农户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临潼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和保护成效调研队于7月17日深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杨家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预调研。
"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临潼石榴早在唐朝便闻名全国,去年,临潼石榴种植系统更是荣列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次调研,队员们首先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并填写相关问卷。经初步调研,队员们了解到:首先,杨家村人口基数小,石榴种植农户多为花甲老人,大多数老人已有三十年以上种龄,种植经验丰富,同时,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导致石榴种植的劳动力有所欠缺;其次,近年来,石榴种植成为农户年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然而,石榴种植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导致农户收益波动性过大,这正是石榴种植产业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多名农户向队员倾诉,去年,由于国庆期间几场大暴雨,石榴溃烂、滞销,他们在石榴种植中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付诸东流,实乃痛心。此外,更加值得深思的是,不少农户对农业文化遗产仍存在认知上的不足,部分农户甚至从未听说并了解过农业文化遗产。
基于以上问题,团队联系杨家村村委会,并与村委会主任成功对接,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深入交流。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临潼石榴虽为该地著名作物品种,但由于政府在其销售、宣传方面参与力度不足,一导致农户对石榴种植系统的了解不到位,二导致石榴销售渠道有限,市场狭小,使得农户常常只能以高额生产成本获取少量利润。照这种趋势下去,石榴的发展并不乐观。为解决此类问题,主任说道:“政府的参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你们大学生多多提出有益的建议或研发新的、便捷的技术来改善这种情况……”除此之外,主任还寄希望于西农学子:毕业后下基层工作,更进一步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及时发现乡村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贡献力量。
夜幕降临,调研工作也圆满地划上句号。团队成员早已疲惫不堪,回去交流感想时,大家直言,虽累,但是收获颇大!自己不但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而且,能够深入农村,真实地了解到新时代农户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成效,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贡献青春力量尽一份力,更是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