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针织技术
回族民族织针
市场调研回族服装
团队合影
8月2日,生命学院赴宁夏回族文化探访小队(以下简称“探访小队”)在泾源县开始了第四天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大家在宁夏泾源县实践的最后一天。
探访小队的实践日期恰逢泾源县气温最高的几天,紫外线也一如大家刚踏上泾源的土地的时候那样强烈,大家时而会互相取笑同伴们已经明显晒黑的肌肤。经过三天的生活体验,同学们已经习惯随处可见的戴着头巾和圆帽的回族居民,习惯村里极具特色的低矮房屋和让人无处遁逃的紫外线了,今天,大家依旧没有放弃对回族传统服饰的寻觅。
据当地居民所言,他们大都在春秋季穿戴回族服饰,所以大家在夏季很难找到门市上有卖传统服饰的,找了很久、很多地方才找到了几款男子服饰。
他们的服饰大多以纯色为主,附有花纹,做工简约而不简单,十分精巧;镇上还有专门的裁缝店供给当地居民定做回族服饰。我们也在集市上有了意外的发现——偶遇回绣手工艺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之前一直只见绣品不见绣花人,而今天我们却亲眼看到了回绣的制作过程。摆摊卖绣品的阿姨心灵手巧,不需要样板,仅凭着脑中的形象,用一支圆珠笔就可以“轻松”在绣布上面用顺滑的线条勾勒出牡丹、菊花、玫瑰、葡萄等图案,很是令人佩服,而这“轻松”,也是阿姨从少女时代就开始的练习所训练出来的。阿姨见我们兴致盎然,还给我们看了看独属于回绣绣法的针,展示了一下如何穿针,如何在绷子上绣花,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有队员尝试了一下,发现“掇花”这种针法完全不会用,线看似戳进了布里,其实针一松就散了,但阿姨却“掇”得十分熟练,而且绣出来的图案面上十分毛绒绒。通过与两位阿姨交谈,我们得知大多数回族女子从小就会在妈妈那里学习如何绣花,这两位阿姨制作回绣(多是绣在枕套、围裙和被巾上)已经二三十年,不出意外的话,每天都会在街上摆一个小摊位,没有顾客光临的时候,她们就一直埋头在摊位上绘图绣花,现在短视频平台如快手、抖音进入千家万户,一个阿姨说她还会把自己的绣品拍成视频发在快手上,有人看上了她的绣品就会在平台上下单,不得不说,短视频时代的确为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回绣这门手艺仅仅是母亲传给女儿,她们不会对外传授,曾有人找阿姨做学徒,但是阿姨并没有接受,这也许是当地的文化习惯,但我们认为政府应当鼓励传统手工艺人将其发展弘扬,这样对回绣这门手艺也是一种保护。
每天的走访调研让探访小队的每一位队员“痛”并快乐着,太阳很晒,但大家依然热情高涨。只有真正的去体验、去接触、去了解,我们才能感受到淳朴的乡土人情、传统的风俗习惯的无限魅力,并真正融入到当地生活之中。一天的活动结束,回族服饰的精美浮现在眼前,回族文化的魅力萦绕在心头。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回族文化的探访者、见证者、学习者。过去人们只操心着生存,没有条件去记录和保护这些文化财富,如今,我们意识到了文化对民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会尽力去弘扬并保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