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红色力量献礼党的二十大,7月24至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绥德走访红色教育基地调研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2021年9月14日考察绥德的路线,通过参观多地红色教育基地、中学支教、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走访郝家桥村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了相关实践活动。
追溯风雨来路,传承红色精神
7月24至29日,调研队先后参观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绥德地委旧址、郝家桥革命旧址、李子洲故居和绥德师范旧址等地,对于绥德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在走访之外,队伍注重立足交流讨论,凝练理论知识,先后就地开展了两场研讨活动,在郝家桥村的习仲勋旧居中,志愿者们交流讨论了郝家桥的相关史实,感受到了习仲勋同志与郝家桥村广大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而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大家在“微光中的三十年”小型研学会上讨论了地委历时近30年艰辛岁月为绥德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学史力行,队伍在调研期间积极践行所见所闻,去往绥德革命烈士陵园祭扫,为1475位烈士献上鲜花,以示缅怀悼念。
点亮星星之火,领航青春梦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训谁可以回答?”“张涌院士的事迹哪位同学来说说呀?”7月25日,绥德县实验中学致远楼教室里笑声不断,这一天是调研队来到绥德县实验中学开展支教活动的日子。
研究生党员陈客舟作为支教课程部分的讲解人,为20名初中生上了一堂团课《党史与校史》。课上他以王震将军的事迹为引子,讲述了西农88年的风雨历程,并用同学们熟知的绥德县实验中学建校历史作为补充,和同学们进一步研读了这座英雄学校的沧桑岁月。在提问互动和室外破冰团建活动中,现场气氛热烈,每个人都收到了西农特色明信片,小小的卡片寄托了青年对于少年的殷殷期盼,孩子和志愿者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勇担时代重任,保护非遗文化
7月27日,调研队来到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做调研学习,了解了绥德石雕、绥德剪纸、绥德泥塑、绥德唢呐、绥德秧歌等非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影响。
曾为习近平总书记做讲解的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王文瑜向调研队的同学们热情地展示了泥塑这门手艺。随后,馆内的讲解员向大家强调到,绥德的这些非遗文化均来源于生活,取材也贴近自然,但经过劳动人民的巧手改造后,他们变成了一件件造型精美、广为流传的工艺品,不仅有着实用价值,更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队长刘佳辉同学说到:“作为土生土长的绥德人,我第一次如此细致、全面地学习家乡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
“红绿”产业双行,助力乡村振兴
7月30日,调研队来到郝家桥村,探访“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村”的奥秘。队员们先后采访村支部书记刘振喜和多位村民,了解到村子发展了两大产业。一是村子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革命历史文化开辟了“红”色产业;二是村子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建成了生态果园、温室大棚、湖羊和生猪养殖场、光伏电站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绿”色农业。在内部建设方面,郝家桥村在上级财政支持下,陆续建成了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了“七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刘振喜同志介绍到:“未来郝家桥村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事业,同全国人民一起托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明天!”
“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绥德之行’”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高校学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未来队伍将继续以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能量助推乡村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