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解桃树栽培的方法与技术
同学们分享自己花的特点
同学们两两组队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花竞相绽放。在这个“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季节里,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召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学生学业与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同学们的劳动意识,3月21日下午,一场有关劳动实践与精神洗礼的“植心”活动在园艺场的试验桃园中成功举行。博士生导师赵彩平,心理老师符丹、代江燕,团委副书记蔡雄春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在符丹老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活动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果园清园、采集桃花和心理锦囊。
果园清园
首先,赵彩平老师为同学们详尽地讲述了有关桃树栽培、育苗和采摘的方法与技巧。随后,老师们为同学们准备了16个彩色的丝带,中间扭转相连,同学们随机拉起丝带,两两组队,为桃树进行除草。同学们分工明确,一小时后,果园清园的任务在同学们的埋头苦干中成功完成,赵彩平老师对同学们的劳动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采集桃花
接下来,心理老师符丹让同学们在桃林中寻找并采集自己喜欢的几朵桃花,并带到集合点确认自己手中桃花的特点,随后让同学们把花混合到一起,再辨别属于自己的花。同学们发现,当很多桃花混合到一起时,很难准确地找到最初选定的花。这时,符老师引出了“正面”的概念,告诉同学们:“要认识到一花一世界,要学会认真地欣赏它、关注它,而这个专注于当下的过程就是正面。”在老师的分享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频频点头,同学们在交流共享中愉悦、放松身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性。
心理锦囊
在心理锦囊环节中,同学们随机抽取挂在桃树上的彩纸,并分享对彩纸上句子的感悟。符丹老师表示:“在自然的能量场中,本来就有着自然疗愈的作用,所以我们才将活动地点定在桃园,让同学们带着当下的困惑,到自然的能量场中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锦囊。”在同学们寻得锦囊后,围成一个圆圈,开始分享自己的锦囊。老师们认真地听了每一位同学的感悟,对同学们感到困惑的问题,赵彩平老师和符丹老师分别从科学和心理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为学子答疑解惑。最后,园艺植心活动在赵彩平老师的总结结束后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学子们收获颇丰。园艺2004班罗玉莉表示:“之前对劳动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而这次,则是真真实实地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融入春色,同时也科普了许多有关桃树的知识,在最后的心理锦囊活动中,我意识到,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在于找到自我,穿越迷茫,克服焦虑,为自己带来光明。在这场共赴劳动实践与精神洗礼的旅途过后,相信园艺学子会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对心旅的向往,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