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乡村振兴路 西农学子行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张紫璇/文 刘仪航、田瑞雨、韩梦、葛磊/图 浏览次数:308   发布日期:2020-07-16
 

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jpeg

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入户调查中.jpeg

入户调查中

新建房屋中.jpeg

新建房屋中

一人一景 风景独好.jpeg

一人一景 风景独好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而在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在此历史性进程的节点下,青年学子也理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躬行于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中。

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开展了“2020年黄河流域‘百县千村’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调查”的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共有48支队伍赴宁夏、内蒙、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的相关市县村地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其中“新乡市三下乡调研小组”也积极参与了此次调研项目,小组成员共6人,4位是河南省当地人,另外2位分别来自山西和甘肃,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都有一定了解,所以在此基础上小组便较大范围地走进河南的乡村,从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作贡献,使乡村振兴深入基层也落实脚下。

原阳县官厂乡黄练集村和李悦厂村,是小组结合实际情况所选择的较有代表性的村庄,小组于2020年7月6日开始进行实践调研,而今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一路走来有坎坷也有艰辛,但成员们都能够端正态度、各尽所长,以不怕吃苦、敢为人先的精神投入“战斗”,既挥洒了汗水也有了满满的收获。小组成立之初,无论是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活动的任务分工还是调研地点的选择,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最大限度的能力和精力高效落实并完成;小组调研过程中,面对炎热的天气、辗转又颠簸的路途以及并不富余的活动经费等问题,成员们也能做到入乡随俗并勤俭节约,以持久的耐受力深入田间地头,以不浮躁、不功利的态度做好每一份问卷,对于村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也会以当地村民为中心做出地方化的解释,尽量保证所问询数据的有效性;调研结束后,小组也会对当天的问卷情况、走访活动、调研体会等作以陈述汇报,并及时汇总活动的费用支出、照片录音、新闻稿件等材料,为最后的调研报告积累素材,也为此次的调研活动保留更多可用的成果。

“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小组成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当地经济水平、生态环境、村庄治理、扶贫质量等方面的变化发展,也看到了黄河滩区人民勤劳致富建设家乡的淳朴情怀,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红砖小屋,一个个管理有序的村落设施,还有绿树成荫中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是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的样子。这是一次实践,也是一次成长,经历过这次的调研活动,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历练,成员们的实践能力也有所提高,而深入乡村的亲身体验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新成就和新面貌,也见证了西农学子的时代责任与时代担当。



编辑:李康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