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院】赴齐家湾村调研团之陕北秧歌   

信息来源:林学院    作者:林梦 邵兵/文 赵盈盈 柏童欣 /图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0-07-30
 

村民们正在扭秧歌

队员正在进行访问

为振兴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名录”大调研是不可忽略且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调研团计划从陕西优秀民俗文化——子长秧歌入手,对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瓦窑堡镇齐家湾村当地人进行走访调研,弄清楚在子长本地,其秧歌的发展现状,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承与宣传。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一个秧歌队从数十人到上百人不等,表演中有“原地扭”、“走十字步”、“三步一跳”、“斜身步”、“抖肩步”等,陕北秧歌分为“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队形变化丰富,有“龙摆尾”、“卷白菜”、“十字梅花”、“二龙吐水”、“十二莲灯”等数百种排列法;小场表演包括“水船”、“跑驴”、“高跷”、“霸王鞭”等。

调研结果显示:有约93%的人喜欢秧歌,其中有37%的人是因为它是陕西民俗文化,有48%的人是因为喜庆、热闹,有15%的人是因为可以强身健体;同时,所有调查者都认识会跳或者学过跳秧歌的朋友,而且许多人或多或少的会一些舞步。

陕北秧歌在1942年的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成为主角,被赋予了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容,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传遍全国。

陕北秧歌是中国民间艺术重要的体现,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也展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创造。陕北秧歌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需要逐渐传承才能真正使其实现广泛的流传。


编辑:汪铭溥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