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普及绿色低碳种植普惠社会民生保障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作者:王林杰 李敏于瑞/文 孙琳 徐明庆/图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9-08-13
 

  

  农户家里进行问卷调查

  

  街头询问种植业碳效率

  

  丰收在望的农田

  8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种植业碳效率调研队于清晨7点40启程,先后走进周至县青化乡杏园村和上阳寨村,深入田野乡间,寻访百姓家中,切实了解农户心声。

  一路寻访农户的过程中,调研队员发现大多数的农户对低碳种植并不了解,仅仅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即使是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户,他们对低碳农业的认识也只是一知半解,对于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更没有深入了解过其区别联系和审核标准。从当地农户的认识现状上来看,要切实推进低碳农业发展,首先是要清除农户对低碳农业概念认知上的障碍。

  在生产方面,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大多数的农户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比例居多,而由于施用量大、不易促进作物生长、运输需要大卡车等原因,有机肥的施用情况在当地并不理想。为宣传推广低碳农业,调研队员们告诉农户,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还会破坏物种多样性,应尽可能减少其使用量,避免产生土壤板结、老化的后果,以实现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

  在青化乡杏园村和上阳寨村,当地的农户告诉调研队员们,猕猴桃出售都依靠客商上门收购。具体过程是客商提前对猕猴桃品质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评估结果进行单方面初步定价,与农户经口头协议商定价格后,客商便会雇人上门采摘,最多一天就要全部采摘完毕。

  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当地农户们大多都会将猕猴桃全部卖给客商,并不往零售的路子上动脑筋,而电商这类兴新销售模式在两村的发展还并不理想。由于留在村里务农的主要还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虽然普遍具有初高中学历,但对于网络上的新兴事物并未有多少留意,更加不会尝试通过淘宝、微信、天猫等渠道进行农产品销售。在农户们看来,传统的与客商之间进行直接交易的贸易模式更能代表稳定的生活保障,而这正是自己辛苦劳作所追求的。这种状态引人深思:如何在农村经济改革转型过程中保障农户民生,进而转变其思想观念,鼓励其打破陈规思想,促使农户谋求更好的发展呢?

  在了解当地农业种植状况并作低碳农业种植知识的推广后,调研队员们又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普惠民生保障状况。

  据了解,当地的个体农户们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单干,人力成本较低;但如开花期对花、授粉的过程可能会因为赶时间儿需要雇人帮忙,费用在一千元左右。有一位农户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表示,家中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需要上学,务农所得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为孩子缴纳学费;再加上如今外出务工的行情每况愈下,这样的农户大有因教返贫的趋势。

  而在医疗方面,由村子里统一收取医疗保险,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村民们所带来的健康福利是农户们所能够切身感受到的;虽然村里卫生室医疗条件有限,如果孩子生病,大多是直接去周至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因为新农合“兜底”保障能保证报销看诊费用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看病花钱不会太多,这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民们因病致贫的情况。

  一位退休的教职工大爷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调研队员们,周至县青化乡上阳寨村的用水情况仍然存在问题。当地有一口深井,附近五个村组的村民生活都要依靠这口井,但是用水处理器只有一个,五个村组合用一个用水处理器的情况下,导致很多离用水处理器较远的农户享受不到净化过的井水,长期饮用较为污浊的井水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他希望当地村委会能够了解到居民用水卫生问题,在村南村北各设置一个用水处理器,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清澈干净的饮用水,他已为此期待了许久。

  从倡导农业发展转型到普及低碳种植理念,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到探索农村社会保障新思路,无不反映应着政府对乡村民生问题的重大关切。乡村振兴不是玩时尚的概念,而是重于在“三农”方面的持续扶持,加大各方面资源要素投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形成带动农民收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辉煌成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种植业碳效率调研队愿与乡村发展潮流同行,深入基层研究,坚持民生优先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永远随时代潮流奋勇前行!


编辑:周煊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