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答题
选手与嘉宾裁判合影留念
一等奖选手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之根,也是中华民族凝聚之魂。为凝聚华夏文明的信念,传递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与汉字识记能力,12月11晚,人文学院在北校绣山活动中心顺利举办了第二十届金秋科技文化艺术节之"汉字知多少"大赛决赛。
高朋满座 胜友如云
在经历初赛、复赛选拔后,来自植保、园艺、农学、草业、生命、外语、人文等多个院系的30名学生进入决赛,并组成十支队伍进行比拼。决赛评委团由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程至杰、赵越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高玲霞、庞同欣、陕西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吉宇博5位老师组成。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侯东丽等众多领导嘉宾及来自各学院的600余名学生一同出席观看比赛。
传承文化 寄情汉字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实行淘汰制。赛前,十支队伍依次出场做队伍介绍,选手们身着各式汉服,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向观众们展现出中华服饰魅力,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热忱。比赛的序幕拉开,气氛热烈紧张,随着比赛的逐渐展开,选手们各显神通,在“汉字听写”、“汉字组合”、“小篆识别”、“十六宫格组字”、“飞花令”等多个项目里展现自己丰厚的知识储备。在"小篆识别题"中,要求各组选手"化繁为简",识别对应图中繁体字的简体形式,选手们的表现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不少选手展示出丰富的汉字储量与过人的反应能力。在"四宫组字"中,要求选手观察宫格中的汉字部分,从四宫格中任意选取三宫格迅速组成汉字,并组词作答。选手们从容不迫、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不时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衣袂飘飘 翩然起舞
中场休息期间,人文学院舞蹈队带来了古典舞《流水桃花》,她们身穿纱衣翩翩起舞,犹如桃花仙子。举手投足间,尽显柔情。
互动现场 热情不减
在互动环节,观众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题目一出便纷纷举手,参与抢答,现场热情高涨。三皇五帝、三教九流、唐宋八大家、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等传统知识被观众们一一准确答出,展示西农学子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帷幕虽落 意义深远
比赛结束后,高玲霞老师上台发言,她对选手们在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啧啧称叹,并表达了对下一届“汉字知多少”大赛的期待。她说,汉字的魅力散发在一撇一捺之中,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感悟汉字之美、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担当。
最终,南潇嘉韵队荣获一等奖,天行队、拏云队获得二等奖,清和有理队、鹰隼试翼队和晓字明理队获得三等奖。
本次汉字大赛决赛,各组选手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使汉字之美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得到充分地展现,促进了同学们对汉字的热爱,提高了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对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