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建学院】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 探寻革命之旅   

信息来源:水建学院    作者:白雨 陈洁婷/文 汪烁/图 浏览次数:962   发布日期:2021-07-13
 

高瞻远瞩雕像

古沙盘

序厅人物群雕

2021年7月1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于对红色文化遗产展陈空间调研团”的队员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活动。他们将深入了解延安革命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努力传播延安革命故事,传承延安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始建于1950年1月,其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纪念馆陈列出大量革命文物,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这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细雨霏霏,微风徐徐,连日的高温后终于迎来了几分凉意,将炎热带来的浮躁也拂去了几分。伴随着小雨,队员们来到了纪念馆。整个纪念馆由馆前广场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巍然耸立在广场中央的毛泽东青铜像,双手叉腰、目视远方,这座名为“高瞻远瞩”的雕塑,令无数游客驻足,队员们也不例外。

步入序厅,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工人,农民,战士及国际友人站在一起的巨大雕像,雕塑贯穿整个纪念馆一二层,迎面而来,气势磅礴,给人以压迫之感,这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抗战的高亢情绪,同时又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雕像后面的墙面上是连绵起伏的陕北高原以及延安宝塔的浮雕,左侧的浮雕上是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右侧的浮雕上是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放眼望去,给人以震撼。

纪念馆由六个展厅组成,运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以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方式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延安革命从开始到走向胜利的全过程。六个展厅从六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实践及理论:一、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三、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示范区;四、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五、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六、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被一阵稚嫩的童声吸引了注意力。在延安古沙盘浮雕下,有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说着:“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小讲解员’……”。小朋友声音洪亮,用流利的普通话自信的站在游客前为他们讲解着古沙盘浮雕的故事。讲解结束后,展厅中的人们都纷纷为这位“小小讲解员”鼓掌喝彩。这是队员们从未见过的讲解方式,询问过工作人员之后才了解到,原来这已经是一项延续了20多年的传统,在延安的各大纪念馆中都能见到这些“小小讲解员”的身影,他们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介绍展品,传递践行着延安精神。这些小朋友的行为令队员们感到敬佩,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延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走出纪念馆,墙上关于延安的革命史的一幕幕画面,一座座雕像历历在目,队员们也深刻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正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的结果,他们所传递的延安精神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虽然队员们结束了本次的参观活动,但他们将会铭记这一次经历,并努力将延安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编辑:潘玉涵     终审:陈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