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非遗故事》报告会感想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学子感言

  张瑞超老师报告会心得

  2016年十月三十日听了学校举行的张瑞超老师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座感到受益颇多,张瑞超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又有趣,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纸扎与风筝。

  原来在很早之前的风筝是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故称"风筝"。现在我们说的风筝其实是统称,把那些没有哨子的纸鸢,都叫做风筝了。而且之前的风筝是有许多种形式的,飞到天空中,碰了之后会掉落下了,全然不像现在,因为来往车辆的嘈杂,工厂运作等等一系列噪音,风筝哪怕是有响声的我们也听不见,久而久之,有响的风筝,没有响的又有什么区别呢?就是这样,时代的进步,生活的现代化,进步的越来越快,这好却又不好,在这些发展的年代,我们有多少自古流传的技艺失传?因为生活,时代等等一些因素我们对这些文化失去最初的热爱,失了贞。

  通过这场讲座,我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固然有趣,可是更吸引我的却是,该如何使这些文化得到流传,前辈的心血不会在我们手上丢失,为此我觉得更应呼吁大家对这些文化保护传承,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辉荣。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1602班

  吴倩

  张瑞超老师报告会心得

  九月,五色是枝叶节奏轻快的摇曳。路面些许湿润,天的蓝被云慢慢遮掩,光线缓缓倾斜,终于影子也落进了秋夜,才七点好几,傍晚就已经悄悄地去了,北绣山活动中心的报告厅轻轻的躁动着,瑞超老师与她的非遗故事把我们带入了艺术的殿堂

  老师以介绍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带我们领略了老艺术家们的魅力与风采,也让我们为很多文化的后继无人而感叹,也为我们祖先们的伟大智慧,心灵手巧以及华夏文明的丰饶而自豪!瓦当上的麦香,面花上的缤纷,彩灯的惟妙惟肖,风筝的灵动遨游,虽然,这里的许多我都有点陌生,可是在老师的引领下,我想起了曾经,想到了故乡。

  湖南长沙,我出生的地方。在哪儿,也有着许多让人心动的记忆。靖港古镇的小巷里,有那么几户人家,坐着的是几位老先生,门上靠着的,是那个丁香一般的姑娘手里的油纸伞,老人有力的手将一根根竹条轻轻抚成多多美艳的花,在雨滴里缓缓开放。还有清晨街边的小钵子甜酒汤圆与越来越少的娭毑们的臭干子和唆螺,或者是开在街角深处的湘绣店里的旗袍,城市的发展可能给我们带来了财富,但是请别带走我们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怀,别让他离去,把我们民族的记忆留在身边。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1601班

 何健翔

  张瑞超老师报告会心得

  今天为了响应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承办的非遗教育的号召,我参与了由张瑞超老师主讲的非遗讲座。在听这个讲座之前,我对这个概念十分迷惘,但通过听报告会,我了解了很多陕西的文化,对这片黄土地滋养出的“遗产”感到无比的敬佩。

  “民以食为天”,简直难以置信,常见的杨陵街头小吃,居然也是“非遗”,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民间用于祭奠的纸扎。平日里,我们只会欣赏和关注西方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却忽视了我们身边的艺术,延续了几代人的光辉岁月一个个造型优美的纸扎,凝结了无数民间艺术家的心血。然而,在这份美妙之后,虽熬过了无数的苦难,但又要在繁华间独自黯然,艺术家的作品得不到赏识。制作纸扎的工具找不到合适的工匠。如此独具匠心的美丽,却要随着岁月的流逝消磨。当乡村铺上柏油路,盖上楼房,而伴随着的将是文化的灭绝。

  也许,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了追求那份物质的满足而无情的牺牲了它。它赐予了我们文明后裔的光环,我们却在无知迷茫的脚步里将之粉碎。所以,我们难道不应该放慢脚步,去捡起心灵深处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我们难道不应该淡却金钱至上的观点,去治愈那血淋淋的创伤。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不应在我们这一代被切断,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锐利的目光,保持敏捷的身手,重拾那些遗失的美好。让我们将这份无法割舍的古韵情怀永驻在心间。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1602班

  刘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