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感想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学子感言
“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感想

发布时间:2012-04-04 作者:校团委 出处:校团委 浏览:505次

奋斗
农学院 农学114班 陶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用来形容李生秀教授一点也不为过。

    没有浮华,没有傲慢,有的只是老人特有的慈祥与和蔼,这就是李生秀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在主持人简单的介绍中才知道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是那么的优秀与卓越。真的是只有饱满成熟的麦穗才会低着头,于是对李教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李教授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最终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钻研,成为著名的教授。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其中有多少的困难。那时候人民生活艰苦,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要上学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呢?而且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书,这又让学习的难度加大。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李教授最终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更让人诧异的是李生秀教授竟然会五门外语,多么的不可思议啊!看着这位满脸皱纹、却能说出五种不同的外语的老人,我的敬佩之情更深一层。我无法想像李教授为了学习这些外语付出了多少精力与心血。再看看现在的我们,仅仅是一个英语四级考试,我们都觉得如临大敌,实在是惭愧啊。李教授还在报告会上向我们传授了他的语言学习技巧。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首先要过的一定是词汇关。词汇就像是我们走路时的脚步,必须一步一步走好才能走得快、走得远。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记词汇。为了写作的方便与优美,一定要背诵一些精美的段落与文章,李教授现在还能背诵一些俄文的文章段落。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最终目的都是与人交流,为了更好的与人沟通,一定要敢于开口、敢于说给别人听。听了这些,让我觉得学好英语没有那么难了。

    从PPT的照片里看到,李教授的家没有华丽的装修、奢侈的家具,有的只是很多很多的书,其中包括很多年前同学送的词典、自己的学习笔记、自己多年来的著作。李教授最喜欢的一句诗是曹操的《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说自己虽不是烈士,也没有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是想为中国的农业,特别是旱地农业继续做一点贡献。所以退休后他也一直坚持在做学问,他出版了著作,共计420万字,内容都是有关旱地农业的。他一直在为祖国的发展默默奉献着。

    李教授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但现在,他还能记得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帮助过他的同学。他说那些老师不仅教学严谨,而且认真负责。那些老师教他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师表的责任和态度。我相信做李教授的学生一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他的认真负责,感恩于心。

    这场报告会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触:一个人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原地踏步呢?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奋斗,努力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做人,要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生活才会更美好!

 

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
农学院 农学112班 李盼盼

    今天很荣幸的听到了李教授的报告。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朴实亲切,他就像普通的爷爷,丝毫没有一点架子。

    李生秀教授对旱农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水肥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展了氮素循环理论,提出了通过调控作物内源及外源因子提高氮素利用新途径,奠定了高效施氮的生理生态学基础。建立了旱地高效施肥体系,提出系列科学施肥方法和肥料在作物生长期中的合理分配,提出的保肥增效的复混肥生产技术、微量元素的螯合冲灌技术,有效提高了肥效。

    李生秀教授构建了我国西北旱地以水肥管理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及实践体系,出版专著11 部,论文400多篇,其中英文50多篇。撰写的《中国旱地农业》(Dryland Agriculture in China)英文专著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旱地农业著作,他通晓英、俄、日、德、法五种外语。2008年度何粱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李生秀教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6项,曾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今晚教授就他几十年的奋斗之路给我们做了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

    看到我们主动积极的来挺报告,教授很高兴。他几次谈到,看到我们,他觉得中国农业有希望。教授一辈子致力于农业,可以说他为中国的农业奉献了一辈子。教授爱农业,干农业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最爱。教授的那句“干农业是光荣的”着实让我感动了,同时我也鉴定了自己的决心,学好我的专业!

    教授掌握了五门外语,报告过程中我们领略了他的外语风采。教授说他惟一的秘诀就是持之以恒。现在我们就一门英语,可我们却头疼的不得了,原因就是我们太没有毅力。与其哭着喊着英语不好学,不如踏踏实实背点单词。

    教授从求学到现在,也是一路的风风雨雨。教授说他之前从学校回家、从家回学校都是步行的,那可是一百二十五公里的路程啊!有一次教授从家走到学校,一周起不了床,两条腿都肿了!

    教授的成就有偶然但更是必然,教授的人格魅力会让我终生受益!

 

奋斗的足迹��报告会心得
园艺学院 园林112班 曹淑兰

    听了这次报告会��奋斗的足迹,我深有感触。老一辈的革命家强烈的求知欲让我愧疚,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之下还能拼了命的学习,而我们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下反而心生堕落,我为我们感到惭愧。我们的学校是如此的优秀,有悠久的历史,和许多大师级的人物,而我们许多同学却总是抱怨我们这个大学咋不好咋不好,我只能说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啦!

    4月1日晚,“奋斗的足迹”系列报告会之��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报告会在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李生秀,著名植物营养学家,我校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76岁的李生秀教授面带慈祥亲切的笑容谈了自己对农业的认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基础;能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既是光荣,又是责任。李生秀家境贫寒,但凭借骄人的成绩成功保送至我校;而之所以选择农业化学这条道路,他表示化肥诞生后世界粮食的增产让自己触动很大,便下决心在这个领域潜心研究并有所贡献。通过主持人的介绍,我们得知李生秀教授掌握英、俄、日、德、法五种语言。就如何学习好一门语言这个话题,他指出,加大对单词的记忆、背诵经典外文著作中的优美段落都是学习语言的方法。随后,他声情并茂地背诵起屠格涅夫的俄文著作《初恋》,现场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同学们钦佩之情。李生秀教授回忆了自己求学与工作初期的艰苦生活。上学道路的艰苦跋涉、实验条件的简陋、科研经费的短缺都没有中断他的研究,他希望当代大学生要懂得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还介绍了他的另一大爱好��读书。“互联网上的资料虽然多,但系统的读一些书籍很重要,书籍上的知识相对严谨而集中,是学习的最佳材料。”他建议同学们广泛涉猎各方面的图书,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认为科学家也要有艺术家的浪漫与想象,这样有利于拓宽科研道路。  

    报告会现场,同学们观看了李教授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答辩视频,了解了李生秀教授科研成果,更多的感受到他对科学研究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李生秀教授说,现在自己依然十分忙碌,退休后,他陆续出版了全英文《中国旱地农业》等三本书,论文百余篇。对科研工作的眷恋,让他在梦中都在思考很多科研项目。他用曹操《龟虽寿》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勉励自己,继续坚持工作,潜心研究,并表示今后要加强锻炼,同时也提醒在场同学们要注意身体,重视健康。  

    报告会最后,李生秀教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待与美好祝愿。

 

奋斗历程
信工学院 软件112班 王哲勇

    今天,听了李生秀教授的讲座,感觉收获颇丰。

    李生秀教授是我国著名植物营养学家。2008年度何粱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李教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6项,曾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李教授对旱农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水肥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展了氮素循环理论,提出了通过调控作物内源及外源因子提高氮素利用新途径,奠定了高效施氮的生理生态学基础。建立了旱地高效施肥体系,提出系列科学施肥方法和肥料在作物生长期中的合理分配,提出的保肥增效的复混肥生产技术、微量元素的螯合冲灌技术,有效提高了肥效。

    从讲座中,可以感受到李生秀教授的人格魅力。了解了李生秀教授的学习生涯还有他的工作及他退休后的生活,感觉他的人生经历确实相当的丰富。从李生秀教授的身上能感受到许多的优良品质。

    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勤奋吧。从李生秀教授通晓英、俄、日、德、法五种外语,就能知道他为学习语言付出了许多。他为了出国去留学肯定付出了许多,其中的辛酸肯定是不为人知的。还有他对他的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让我们更加的去尊敬我们的师长。

    在讲座中,知道了李生秀教授学习英语的方法,感觉还是相当的科学。他说,学习英语关键是平常单词本不离其手,抓紧空闲的小时间去好好记忆单词,然后放假的时候重点去突击,去巩固;语言这个东西最重要的还是运用。我觉得借鉴着去学,会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巨大的帮助。

    看到幻灯片中李教授家中那堆积成山的书,就可以知道李教授是一个博览群书、热爱读书的人,从他的介绍知道他喜欢读各式各样的书籍。在李教授的退休之后,还撰写了《中国旱地农业》(Dryland Agriculture in China),英文专著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旱地农业著作”。他不断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尊敬。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之中收获更多,成长得更多。

    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以李生秀教授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到学一门爱一门。更加勤奋的去学习,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责任编辑: twg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