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09 作者:校团委 出处:校团委 浏览:619次
奋斗的足迹
植保学院 植保112班 田玮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头发已经花白,讲台上的他给人的感觉却是充满青春与活力的,这就是他��王鸣教授,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了科学研究与慈善事业上的一位老人。
出身书香门第的王鸣教授,母亲毕业于山东女子师范学院,这给他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他的科研生涯有一个好的开端,在他母亲的熏陶与教导之下,他的文学气质不凡,酷爱文学,一心想报考北京大学文学系,但由于失误而落榜,来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实与梦想总是有差距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而愤恨,更没有堕落,而是本着一颗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刻苦努力奋斗,不甘落后的他,不停地拼搏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他的“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的人生态度引领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他被成功的光环包围的时候,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还不忘做着慈善事业,与爱人一起资助了无数的失学儿童,在陕西省的一座贫困的小镇用自己的科研奖金建立了一所“圣爱希望小学”,并且成立了“圣爱”奖学金。他很节俭,从不奢华,保持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他和他爱人从每月的生活费中取出500元,这样一年就有6000元,作为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下来,他们展现出来的却是大爱。我对他的一句话印象很深:“我一直吃的是杨凌的,喝的是杨凌的,活在杨凌,现在我该为杨凌做些什么了”。他为杨凌所做的却是比他获得的要多,数载他的汗水撒在这里,他的青春,他的回忆都奉献在了这里,他为杨凌留下了“西农8号”,是我国推广的最大的西瓜,早熟,抗病,抗压。
他说做一件好事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所以他要做一辈子的好事,爱是慈善之本,人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充满爱的,然而区别在于怎样展现出来,他一生的慈善行为,这就是他的爱。
他有很多名言“智商并非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情商更重要”“不但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要己所欲预施人”“向下扎根,向上结果;感恩报恩,奉献大爱心”……正是他将这些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他才将自己的各种才能与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坎坷而传奇的一生
植保学院 植保112班 赵玉玉
坎坷而传奇的一生,艰难漫长的征程,持之以恒的追求,王鸣,这个名字撩动了多少人的心,今夜脑海中只停驻你的身影。
白发苍苍的老者,幽默睿智的话语,认真聆听的学生,构成了一个意外和谐的场景。或许让很多人刻骨铭心,今晚举行了《向下扎根,向上结果,感恩报恩,奉献爱心》的素质教育报告会,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他一生的经历,令人感慨良多。
他生于艰苦的年代,从小就过着贫苦的生活,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时他只能半工半读,但是由于他的艰苦,他的老实,以及从小受母亲教育而得到得感恩与奉献爱心,让他在人群中虽然无光但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与赞赏。自幼身体不好的他在老师的建议下,来到了这所让他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度过他一生的岁月。虽然开始并非兴趣而来,但是他一样创造了他人生的辉煌。在这里,他研究出了具有早熟,抗病,高产的西瓜品种“西农8号”,这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广的西瓜品种。他毅然决然的将所有的奖金都捐给了处于贫困无法上学的孩子,尽管他的房间只有一张简单的床,他仍然坚持着扶贫,在子长县建起了希望小学,又在好几所大学设立了奖学金项目,他的一生视贫苦的,又是富有的,是耕耘的,又是硕果累累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几句朴素但深刻的话语:“我一直在进心着龟兔赛跑,别人是兔子,我是乌龟,兔子跑得快但还是会歇一歇,但我一直得跑。”“只有经历过一些才会更坚强。”、“爱是慈善之本。”、“我一直喝的是杨凌的水,吃的是杨凌的饭,住在杨凌,活在杨凌,现在该我为杨凌做些什么了。”躬耕六十年,悉心栽培,他收获得不仅是“西农8号”,更重要的是人生感悟,他说“我们不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要“己所欲,要施于人””。“做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但是他做到了,他的一生都是那样的艰苦,但他将他的所有都奉献给了贫苦人民,他的房间里虽然只有简单的床,但是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感谢信和荣誉,这便是他的财富。
掌声阵阵想起,“I’m a story。”、“不要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虽然今天的报告会结束了,但是他对我的影响确是永不停止的。
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生命学院 生工111班 汪怡珂
此次报告从王鸣教授的70多年的人生经历开始,报告的内容包括王鸣教授的人生态度、人生机遇、人生挫折等。“爱人如己,奉献小我,向下扎根,向上结果”,这是王鸣教授的座右铭,也是贯穿此次报告的主题。
王鸣教授,1933年6月4日生于山东青岛市一个职员的家庭。1937年日寇侵占青岛,其父不愿为日寇工作,只身转到后方,从事公路交通工作,支援抗日。其母带领王鸣姊妹5人逃难到山东高密农村,过着艰苦生活。王鸣的母亲毕业于山东女子师范学校,她经常给孩子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民族英雄的事迹,使他们从小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山东农村。母亲只好带着子女,历尽千辛万苦,由沦陷区来到祖国后方的兰州。王鸣在兰州扶轮小学插班就读,自幼学习非常努力。1945年夏,王鸣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破格免试保送西北师院附中。他一直遵循母校“勤慎诚勇”的校训,学习勤奋刻苦,在研究上谨慎求实,在为人上诚实守信,在事业上勇攀高峰。1952年,王鸣以优异成绩考取西北农学院园艺系,从此成为园艺科学领域中的一名勤恳耕耘的“园丁”。他以寓意深刻的名言“向下扎根,向上结果”作为座右铭。1956年,王鸣大学毕业后被留校任教,独立承担新设课程“果树、蔬菜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的教学任务。1957年至1958年春,他赴沈阳农学院园艺系,在中国著名蔬菜遗传育种学家谭其猛教授门下进修。谭教授博学多识的学术造诣,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以及对青年一代的严格要求和热心培养,使他受益匪浅。1961年,王鸣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培训班,掌握了同位素在农业上利用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为开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研究和辐射育种创造了条件。在学术生涯中,他始终追求一个“新”字,紧跟科学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新水平。在教学中,他不断充实新资料,编写和翻译多部新教材,在科研中不断探索,取得了多项成果。1981-1982年,王鸣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展农业教育”项目的资助,赴美国Rutgers 大学进修,从事蔬菜育种与种质资源研究。回国后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他开设多门新课,先后参加两项国家攻关课题,主持3项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蔬菜和瓜类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1986年,王鸣晋升为教授,其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这些研究生毕业以后,已成为园艺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骨干。王鸣勤于钻研,论著颇丰。他的主要著作有:《现代育种学的发展》、《蔬菜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遗传与变异》、《染色体和瓜类育种》、《番茄育种》等;他还担任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蔬菜育种学》及《现代蔬菜育种学》的副主编,《中国西瓜甜瓜・西瓜遗传育种篇》的主编。先后在国内外主要专业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国外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论文被国外一些著名农业检索期刊收录。他的学术成就先后被选入《中国发明家大辞典》、《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中国当代教育名人传略》等10余部典籍中。
王鸣教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有大爱的慈善者,他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其学生和研究生身上,而且也广及失学儿童和遭受困境的人们。在“希望工程”、扶贫救灾等公益活动中,他总是走在前头。他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与爱人先后捐助山东枣庄山区失学儿童两名及陕西丹凤县山区失学儿童11名,使这些贫困学生获得了求学的机会,受到救助学生及当地政府的称赞。在王教授70多年的人生路上,他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奉献。王教授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向下扎根,向上结果”、“己所欲,施与人”的人生信条都体现了他伟大人格。心中时时充满爱,这是我在此次讲座中学到的最大的知识。古时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王鸣老先生说:“已所欲,施于人。”他的观点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在他心目中,不超过他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他心中的“人”,是顶天立地、脚踏实地的。这么多年来,王老一直在做着慈善,他说这一切开始的源头是“大眼睛”苏丽娟的渴望读书的眼神。即使放弃治疗眼疾的机会,他也要继续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当我们问起他对于大学生花钱如流水的现象的看法时,他告诫我们,钱够用就行,肆意的花钱是浪费。而对于那些腐败贪赃的行为,他同样给与严厉的批评,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将这些事处理好。讲座最后,王教授说,爱心善行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报恩,奉献爱心。
这次报告会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不仅应该好好去学习知识,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去适应社会,面对社会,不断地充实自己,默默地扎根,只有这样,在这社会的浪潮中,我们才能成功的结出足够大的果实。
听王鸣教授《成长的足迹》报告有感
食品学院 食安104班周梦婷
向下扎根,向上结果。这句话是王鸣教授的语录之一。整场报告会没有王教授慷慨激昂的陈词,有的只是他看似平淡生活下面的波澜壮阔。不细细体会就会错失那种惊心动魄,我很庆幸我能在喧嚣的日子里听见这些让我醍醐灌顶的话语,在这个热起来的季节里找到一份清凉和鼓励,更重要的是一个方向,奋斗的方向。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无所适从,除了拼命跟上这个时代的脚步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从来都没有意识也没有那颗平静的心去想想自己苦苦追寻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的?速成的心态也让我们忘记了我们的根还没有扎稳,只是一味的盯着上方是否有可以收获的果实,也不会去想这个果实是否成熟,是否还有长大的空间,总是认为我只要收获了就是成功了,没有收获就会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从来不反思自己是否扎深了根,上足了营养。王鸣教授一语便点醒了梦中人,不是上帝不公平,而是我们扎根不够深,储存营养不够多,只有当你根基扎的足够稳,才能汲取到足够的营养,才能有成熟,饱满的果实供你收获。
向下扎根,扎根的过程漫长而寂寞,忍得住寂寞才能有忍力向成功的山峰攀援。
王教授的一生看起来没有多少轰轰烈烈,但是老人家的成就却是很多人一辈子望其项背无法到达的高度。在教授讲述的生涯里,我看见一种简单的伟大。是的,简单的伟大。我们希望究其一生活出轰轰烈烈,但是又有多少人在轰轰烈烈的梦想中平平淡淡的被淹没,王教授用他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轰轰烈烈不是梦,反而离梦想更近。他说共青团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然后梦想着进北大中文系的王教授进了西农园艺系,如此大的落差没有让教授一蹶不振,他就是这样简单,我是共青团员,我的任务主要就是学习,那么在哪里我都努力学习。于是,西农出了个王教授,中国出现了74斤的西瓜,出现了能站人的西瓜,出现了……心态简单,简简单单的做好现在的手上的事情,然后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结果。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心头的困惑,生活的困难,未来的迷茫,身体的懒惰……无时无刻不在见缝插针的消磨着我们追求未来的激情,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王教授《成长的足迹》报告会让我们看见一个真实的老人平淡不平凡的生活,从他的身上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认识到了自己的误区,人说,走错了,停下了就是进步。王教授提醒了我,停下来,好好审视自己选择的为之奔波的路,是自己想要的吗?是否打好了根基?是否太过急于求成?获得的应该是这个样子吗?该好好想想了。
报告会感想
创新学院 生科101班 赵建涛
今天有幸聆听了园艺学院王鸣教授的讲座,深感受益匪浅。
自农业部1987年成立蔬菜专家顾问组以来,他连续三届被聘任为顾问,自1985 年以来连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园艺学会理事长、陕西省西甜瓜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农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科协委员,西安市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园艺学报》、《中国蔬菜》、《长江蔬菜》、《西北园艺》、《中国西瓜甜瓜》编委或副主编,在学会工作和学术刊物的编审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1997年,王鸣被评为陕西省级学会优秀理事长;他被聘担任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联合大学、海南师院等高校兼职教授;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湖南、海南、天津等10 余个省、直辖市的农业科学院蔬菜(或瓜类)研究所的顾问或客座研究员,与许多兄弟研究所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协作研究。他全面指导和帮助郑州市蔬菜所完成了中国第一个“萝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首次提出并发表了萝卜雄性不育的遗传模式,此项合作研究1989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此外,他还帮助海南开展瓜菜及荔枝的科研、引种及推广。在与天津、新疆、湖南、海南、陕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合作研究与推广中,作出了明显成绩。
王鸣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核心是一个“爱”字。他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其学生和研究生身上,而且也广及失学儿童和遭受困境的人们。在“希望工程”、扶贫救灾等公益活动中,他总是走在前头。他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与爱人先后捐助山东枣庄山区失学儿童两名及陕西丹凤县山区失学儿童11名,使这些贫困学生获得了求学的机会,受到救助学生及当地政府的称赞。1996年7月,王鸣夫妇应邀参加贵州省园艺系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期间适逢该省水灾,他们慷慨解囊捐款救灾。贵州省园艺学会专门致函西北农业大学,表扬王鸣教授夫妇捐款支援灾区的义举和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
他的慈善行动从开始的关注到真正的付出行动,再到创办希望小学、创办“王鸣奖学金”,虽然历程艰辛,但最终使得了那么多人受益,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他还教育我们这些年轻人要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刻要接受苦难,磨砺自己,不能成为温室中的花朵。更勉励我们时刻要想着把志愿事业做好,真正的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王教授谈吐风趣幽默,人生可谓活得精彩有意义,感触良多,尤其是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受到很大启发,很受振奋,的的确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都值得尊敬的老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