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报告会优秀感言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学子感言
“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报告会优秀感言

发布时间:2012-12-11 作者:校团委 出处:校团委 浏览:593次

报告会感言

  今天,很荣幸听到了徐老先生的讲座。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中,中国、日本友好交往,古代中华文明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进步,近代中国也从日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文明发展成果。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灾难。二战后,日本政府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在日本这种态度的基础上,经过老一辈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长期不懈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了友好关系。30多年来,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间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重要利益,也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但是犹如老先生所说中日关系也面临着众多问题。

  第一,领土争议存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纠纷牵扯到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间题中方已开发了属于大陆架延伸海底的油气资源,日方提出吸管效应并要求共同开发。双方领导人恢复互访和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后,日方在此问题上更是志在必得。共同开发问题涉及许多复杂敏感因素,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运筹。

  第二,台湾问题。日本把防守范围扩大至台湾,在美对台协防时将可能提供后勤保障,在台独问题上态度暖昧。福田访华时公开表明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加人联合国,不支持“人联公投”。这是迄今日本领导人对台的最鲜明态度,但同时福田又强调说是“不支持”而非“反对”,其原因在于日国内亲台势力的掣肘。

  第三,历史问题仍未解决。参拜靖国神社,由于福田政权的运作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为缓和党内矛盾,福田虽不主张立即修改宪法、不赞成参拜靖国神社,但在自民党大会通过的《2008年自民党运动方针》里仍保留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和“制定新宪法”的内容。而自民党内部历来鼓动“参靖”和“修宪”的势力仍伺机而动,一些把缓和与中国关系当作权宜之计的战略派政治家也显示出故态复萌的苗头。同时日本国内出现反对在外国压力下停止参拜靖国神社的民族主义情绪。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是权宜之计还是要彻底解决问题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潜在障碍。还有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问题也阻碍着中日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甚至会恶化!

  但是应该看到,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整体上是平稳的,但并不一帆风顺,其中既有合作与协调,又有竞争与摩擦。问题的症结,在于日本如何对待历史上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日本国内总有一部分人,不断在历史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等问题上制造事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引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满。中国人民是讲原则、讲事实的,继续推进中日关系向前发展,不能也无法回避历史问题。日本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努力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扭转目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困难局面,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待中日关系,我们既要原则坚定,态度鲜明,坚决反对日本右翼分子的错误态度和作法,坚决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冷静对待中日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理智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倍加珍惜、精心维护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交往源远流长,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日两大民族友好交往,古代中华文明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也从日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历史告诉我们,两国人民需要交往,期望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日本右翼分子对待历史等问题的错误态度和言行也是同日本民族的利益背道而驰的,对此中国人民不会答应,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中日关系搞得不好,不仅会损害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会损害日本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望,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更是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食品学院  食安121班

                                                                                                                       李郢慧

 

报告会感言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今天听了徐敦信大使的报告会,我对中日关系有了新的看法。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未来的亚洲不可能是中国的亚洲或日本的亚洲,只能是联合的亚洲,亚洲的中国和亚洲的日本。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未来。

食品学院 食安123

                                                                                         陈逸飞

 

听《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报告会感想

  12月5日晚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日本大使的徐敦信先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做讲座,主题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对此我想谈一谈自己个人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将呈现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3万多家日本企业拥有900多万的中国雇佣,在华日本人约有12万,日媒报道指出平均10个海外日本人就有1人在中国。据相关部门问卷调查,两国国民的相互印象是日本人认为目前中日关系不好为46%,认为将来关系会转变为32%,相同的调查中国分别为54%和31%。认为两国关系主要障碍日本人认为由于历史问题占54%,制品安全问题占46%,中国人认为历史问题占72%,领土问题占34%。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国民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立场,显然我们对于中日战争和近来的钓鱼岛问题特别的关注。对于上述两点,我想只要是中国人都有指着日本人的脑门质问他们的冲动。

  早在当年邓小平先生就针对钓鱼岛提出“搁置争端,共同开发”的建议,近年来由于东海石油资源的开发,牵涉到自身利益,东窗事发争议不断。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并以崭新的姿态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是事实,中国--这个炸响世界的国度,只用了三十年呈现的是令世人妒忌的经济状态。当然这一‘打击’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国影响更为强烈,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发展不予理解,所以就盛传‘中国威胁论’,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思维方向。如果说中国之于世界是一种威胁,那欧美不是更大的威胁吗?

  我们中国人应该更主动些,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中日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一些话语的不中听,这很自然也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将彼此的交流转化成切实的理解与尊重。中日关系之路还很长,我们作为年轻的这一代肩负着两国未来的交流行程,责任的份量很显然。对于历史我们不敢忘记,但我们的眼光更得向前瞄,发展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大势所趋之下我们得切实的贯彻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日本是中国的第三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两国人民都要互相尊重--日本国民及政界必须尊重中日及亚洲历史还历史以真颜,中国同胞得尊重日本国民的异己文化摒弃本国国民肆意的谩骂。

  我们中国是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强国,既然是大国就得有大国的风范,我们不要总打着‘爱国’的旗号做出些损害国家形象的出格行为,我们是否文明绝不能只靠自我吹嘘自我捧场,得让别国的人来评价,中国人的形象是和谐而非野蛮,我们不允许别国侵犯我们,但前提是我们也不会侵犯他们--尊严或者文化。

                                                   种科112班    张坤   

 

责任编辑: twg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