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5 作者:校团委 出处:校团委 浏览:197次
以礼待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就我们所知道的就有《周礼》等一系列的著作等为我们提供着礼仪规范。在交往的过程中,最不可忽略的就是礼仪。以礼待人,是自己和别人相处的开端,是日后有良好友谊合作的前提。不管自己面对的是朋友,家人或是其他的合作伙伴,怎样的礼仪能显示出自己的修养而又不谦卑,这是一个极有学问的也极为重要的社交行为!
昨天晚上听了鲁培新先生为我们讲的《国宾接待与涉外礼仪》,知道了中国外交史上一些为人所乐道或是不为人所知的事情,也知道了这些事情里面所隐含的文化、礼仪。事无巨细,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的考虑到,要为每一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出准备。因为这些代表的又不仅仅是国家的礼仪,还有更多的是实力与国家的荣誉。而这些都是需要外交部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认真的准备了!
礼仪所包含的东西不可谓不少,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这方面的准备,作为东道主,你还要更多的考虑你的客人的感受!在你展示自己的富裕或是热情之余,一定不能忽视你的客人的习俗与喜好!在国宾的接待上,你接待的是对方的整个国家,而你也是自己国家的代表,一场完美的晚宴你要考虑到饮食,音乐还有座席安排等大大小小的事情。用良好的礼仪还有完美的准备向我们的国宾们展现我们的力量!
鲁培新先生最早为周总理工作过,到现在也算得上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了,今天在这里怀着对我们的期待讲了很多。他和周总理的故事,主要是他从周总理那里学到了什么,借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以礼出发,以故事为载体,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礼仪知识。一路上的风风雨雨不尽是化作了白发,更多的是时光藏在皱纹深处的智慧以及对下一代的期望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望!他就像蜡烛一样时时刻刻在燃烧,在奉献,这样的人生是劳累的,但是值得尊敬!
农学124
陈正兴
文以接客,礼以待人
―记鲁培新《涉外礼仪与国宾接待》
孔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中国自古泱泱礼仪之邦,传承华夏文明,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而此刻,鲁培新爷爷以自己丰富精彩的外交故事和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礼仪在国家交往和国宾接待中的重要作用。
何为“礼”?最为重要的是“尊重”。如尊老敬贤,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尽量考虑到为老人创造方便条件。关于敬贤,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今天我们发扬古代“敬贤之礼”,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
同时,鲁爷爷也告诉了礼仪规模的适度行,它的规模有时也寓意着一些政治含义。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而过于吝啬,也会妨碍到礼仪仪式。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掌握好适度的原则,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我们要反对那些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学习礼仪,首先要学会礼貌。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促进人际友好交往的道德规范。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礼规,但遗憾的是,如今一些国外华人的言行举止有损国家形象。
另外,鲁爷爷也强调了容仪的必要性。容仪,是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装扮。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容仪是外在的,而言行才是更重要的。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可轻浮,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言必行,行必果”。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
学礼才能懂礼,懂礼才能践礼。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
食工134
蒋先奎
社交礼仪报告会观后感
昨天听了大使鲁培新爷爷的报告会,让我受益匪浅。他曾与周总理共同维护国家的外交;他曾和邓爷爷一起从事国家外事活动;他曾陪同江叔叔访问20余个国家。这些离我们十分遥远又充满神秘的事情,促使我早早来到了北绣。
报告会的开始,鲁大使给我们展示了一组老照片,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聚会的照片,周总理和大使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地笑容,也体现了与民同乐。在大使讲的内容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涉外礼仪的不正确的认识,其中包括小节无害论,与己无关论,自然养成论,无碍大局论,和无暇顾及论。以下是我对此的一点见解。中国有句古话细节决定成败,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一个铁匠打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但是为了完成军队的任务他也没有在意地就交给了军队,军队后来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面,最后这匹马在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坏了,情报没有送到战争失败了。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夸张,事情就是这样: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坏了一场战争。这就是细节的重要性。也许最不起眼的一点小事就能成就一生,或者导致失败。在社交中,我们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什么事情都事不关己,帮助他人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的,这也会令我们感到愉快。当然,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许多习惯是很难改掉的,但是有些坏习惯是必须要克服的,一个好习惯要长时间坚持才能慢慢拥有,而坏习惯却是轻而易举的就能毁坏我们的一生的。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习惯,让它成为我们优秀的一部分!最后一个就是无暇顾及论。在对外交往中,客人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不�因为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而耽误了,我们可能没有处在那个位置上,有的时候真的是一句话的事情就能影响两国关系。
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还特别喜欢一个故事。在大使还很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边一直说:“我是恩来”,大使不理解,后来才知道那是周总理,他们在讨论排座位的事情的时候特别的细心认真,没有一点不耐烦。这体现出周总理平易近人,不会因为官职的大小而态度不同。我认为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真的让人很寒心,要是大家都能像周总理那样对待人,一是一,二是二,那么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在报告会中,鲁培新爷爷还讲到了各国由于“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相同的手势、符号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意义。最简单的来说,在我国,人们习惯用点头表示同意、认可,摇头表示否定、反对。但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国,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在中国竖大拇指表示的是赞赏、夸奖、了不起,而竖小拇指表示的是轻蔑、看不起的意思。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竖大拇指,尤其是横向大拇指,表示的是对人的侮辱。而“ok”的手势在美国表示的是“没问题”但在日本表示的是钱的意思。泰国人以头为尊,所以在递东西的时候不能越过他们的头部。印度人不杀蛇,不吃蛇肉,所以在宴会的时候要注意。在外交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和各个国家的风俗,这是最基本的礼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国的友好关系。
礼仪是人们平常生活中的一种相互交往的基本规范,它能表现出个人的素质和内涵。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更加频繁。交际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表示私交,而且还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国与国的交际中,礼仪代表着一个国家统治的手段。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这些基本礼仪。
食安134
张雨萌
外交无小事,礼仪必先行
今天听了鲁培新先生关于“涉外礼仪与国宾接待”的报告收获颇丰。鲁培新大使为我们讲述了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政策方针,教给我们一些在外交方面的必备知识,还分享给我们一些工作期间的趣事。
鲁培新先生是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前中国驻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现任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对外接待国宾经验丰富,资历深厚。鲁培新大使20多年在外交部礼仪司工作期间,曾参与安排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等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曾陪同江泽民、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访问20多个国家。曾参与或主持重要国宾访华接待工作,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英国前首相撒切尔、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日本天皇明仁等。有着丰富的国际礼仪经验。
在报告会的开始介绍了常用的外交用语和及其内涵。如国事访问、国宾、礼仗队、鸣礼炮等一些外交常用术语,还详细向我们介绍了鸣礼炮的历史渊源和国际惯例。让我们了解了正式访问和非正式访问的不同意义。此外,还介绍了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一些有文化冲突的地方,比如胜利的手势在美国是表示积极的含义,但在其他国家却带有侮辱含义;或者一些国家点头表示“不同意”,但摇头却表示“同意”。还有称呼上的不同,德国人喜欢称呼教授,doctor or professor,而美国人则统一称呼先生。各种各样的有趣的小知识让同学们受益不菲。
报告会中,鲁培新大使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外交方针,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正确合适的外交方针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可缺失的一本分。我国的外交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大使为我们讲述了他在工作期间遇到的一些外交事件。在邓小平同志会见戈尔巴乔夫时,由于当时的国际关系,曾向外交部提出只握手不拥抱的要求,如何将这一要求向对方提出并且不使对方感到尴尬是个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交流,鲁培新大使成功的完成这件事。
整场报告会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用他的人格魅力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在报告会的最后,他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不仅要有丰富的课本知识,更要多阅读多学习,拓宽知识面。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身在何方,都要记得自己是中国人,为国家争光添彩!
食工136
陈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