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在中国农业历史上的地位”报告会感想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学子感言
“后稷在中国农业历史上的地位”报告会感想

发布时间:2007-11-09 作者:刘妍妍 出处:动科学院 草业072班 浏览:641次

今天晚上,数千同学同到我校绣山学生活动中心,听教授为我们倾情讲述我们中国的农业始祖——后稷的故事及其在中国农业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王教授的精彩讲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让我们在了解更多知识的同时更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教授先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后稷出身以及身份的历史传说,使我们了解到,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周后稷,其母姜原,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来,主讲老师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后稷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贡献及其所起的巨大作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官,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他看到人们追逐动物、采食野果,终日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就想:如果能有一个固定供应食物的地方就好了。他通过仔细观察,把野生的麦子、稻子、大豆、高粱以及各种瓜果的种子采集起来,种在自己开垦的小片土地里,定时浇水、除草,悉心照料。等到它们成熟了,结的果实非常饱满,而且比野生的味道好。 

  为了更有效地培育这些野生的植物,弃还用木头和石块制造了简单的工具。等弃长大成人,他在农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农耕知识传授给人们,从而使人们逐步摆脱了仅靠打措、捕鱼和采食野果的生活。因此人们把弃尊称为“后稷”,“后”的意思是君王,“稷”的意思是粮食。 

  后稷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就把他葬在一个风景美好的地方--“ 都广之野”。天上的神仙们上下往来的天梯就在它的附近。“都广之野”土地肥沃,各种谷物庄稼茁壮生长,每到秋天收获季节,还会出现凤凰率百鸟在这里起舞的奇异景象。 《山海经》载:帝尧举弃为农师,帝舜命弃为后稷 (主管农业的官)。《孟子》载:后稷教民稼穑,树之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因之,舜封弃于邰 (今陕西武功杨凌区),号有邰氏。今陕西武功有社稷坛原址,乃全国最早的同类遗址。据 《山海经》载:后稷死后,其“墓地三百里,五谷自生,鸟兽共处。莺歌燕语,百兽率舞。环境宏丽,为人间乐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时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后稷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后稷不仅是周人情感记忆中的历史传说人物,他已衍生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底层人民的民俗生活,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乃至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都有重大的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讲,后稷已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象征,农业精神的象征,农业丰收的象征,农业经济的象征。因此,对我们这些农林学校的大学生来说,学习后稷精神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教授的讲话在同学们的热情鼓掌中结束,这次报告会我们收获很大,不仅对中国农耕始祖——后稷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增加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接受这样的教育。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