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座——毛泽东的九嶷山友人乐天宇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报告会实录

  主    题:名家讲座——毛泽东的九嶷山友人乐天宇

  讲 座 人:曾松亭

  讲座时间:2015年10月20日,晚19:30

  讲座地点: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

  整理人:邹佩华

  大家好,和荣幸跟大家在一起,也非常高兴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今天给大家讲毛泽东的九嶷山友人,主要讲三个友人。第一就是毛泽东的《七律 答友人》友人是谁,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他们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错综复杂的故事。第二就是我讲讲在我们这个陕北,南泥湾是谁发现的,他又是怎样发现的,他对中国革命起了怎样的作用。第三讲一讲建国初期,我国生物学界“米丘林-摩尔根”学派之争为什么现在很少被大家提起。这是毛泽东一首《七律 答友人》这首诗,自他发表以来,就引起过很多的争论,为什么呢?因为毛主席每写首诗,写给谁呢,是什么时间写的,都非常清楚,唯独这首诗,在他答友人,友人是谁,和它发表的时间:1961年,都有争议。这首诗在《毛泽东诗词选集》发表的时间是在毛主席写那首《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前面。这首诗因为没有月份,按照这两首诗的推测,大概就是在10月份期间。当时这首诗被收入在毛泽东建国以来手稿选集时,它是被编在1960年的12月31号,最后一天这是有区别的。这个答友人,友人是谁呢?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这个毛主席给他的朋友或师友回信都写的很清楚,唯独这首诗不清楚。毛主席最后也改变了他最初的想法,才改为答友人。它是代表了怎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就着这首诗,来讲一讲的乐天宇的故事。因为我们认为,这个答友人就是乐天宇。乐天宇他是一个农科学生,在长沙一中读书,他就跟毛泽东认识了。一起参加了爱国运动,这张照片是乐天宇,左边是毛泽东右边是杨开智。(ppt上有照片)当时毛泽东在长沙搞爱国运动的时候,乐天宇就跟他认识。最后乐天宇跟杨开智同时考进了北京国立农业学校,跟西农一样,当时也是这么一个名字。他们在一起就开展学生运动,他经常去杨昌济家里,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就非常支持乐天宇参加一些进步活动。这个毛泽东是一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他没有读过大学,但是去到一师去教国文,当时是有一位教务长非常开明,对毛泽东的评价很高,就破例让他进了一师当国文老师。因为他们学校以前是有规定的,一定是要大学毕业才能去当老师的。当时的教务长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我们西农很有名的昆虫专家周尧就是他的学生。乐天宇和杨开智在农大刚才曾提到:经常参加进步活动,在农大第一个成立了团支部,也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还参加了著名的“三一八运动”。乐天宇在农大期间,非常受李大钊的器重,他是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通过,他最后被李大钊任命为是北京西交的党委书记。他在读书期间,跟陈毅关系处的非常好,他们是一天入党的。陈毅的儿子去访问过他,讲起了许多与父亲的故事。这是李大钊的儿子,后面的照片很清楚写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写的。之后,乐天宇跟着李大钊的儿子李宝华他们一直就像亲兄弟一样,李宝华回去办校的时候,乐天宇还当过他的董事,名义董事。李宝华曾任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安徽省的省委书记。乐天宇在“三一八运动之后”。被当事人通缉,后来他就回到湖南和宁远做农民运动。他在湖南农民运动中搞的有声有色,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有本书叫做《湖南农民运动》,他当时在宁远的农民运动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毛主席“秋收起义”的时候,最初选上的不是井冈山而是九嶷山,他给乐天宇发过三次电报,要他做准备,如果要来九嶷山参加运动,运动搞得好。最后是因为考虑到过九嶷山来要过公路,过铁路还有追兵,最后到井冈山那里,因为发现了一些好汉,所以我们的队伍就移到了井冈山。乐天宇最后一直被通缉,他就躲在河南大学教书,最后还是被当局湖南省的省长抓回来了,被判了死刑,然后他们家里面就服从关系,改为无期徒刑。一直到红军打长沙的时候,他就被救了出来,当了记者,最后红军长征的时候,他本人因为腿部受伤,就没有跟着红军长征,他就一直在养伤,养了半年。他就一直在找自己的组织,找了好几年,一直到1939年,就到我们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到这个被批准到延安去。这是当时跟乐天宇一起坐大卡车去的,当过毛主席兼职秘书的李锐,他跟乐天宇坐一辆车到延安去的。李锐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他是给毛主席当过兼职秘书的,也是反对修三峡的人。他是我们国家的水利部副部长,大概57年,我们国家也在讨论修不修三峡,中央在南宁开会,毛主席就说:“把反对派,支持派都接到南宁来,让他们说一说,看我们修还是不修。”于是就派专机,把李锐从北平,还有河南专家林一山他们同时接到南宁给中央领导说为什么要修三峡,为什么不修三峡?林一山,就是那个水利专家说了两个小时为什么要修三峡,李锐大概讲了半个小时为什么不修三峡,道理很简单:譬如说城市,我们不能只办一个医院或者一个商场,让大家都来买。我们应该东南西北各放几个适中的商场和医院,让大家来买东西或看病,但是考虑到战略因素。他的道理很简单,毛主席听完以后,觉得这个思路很清晰,说话逻辑性强,就说:“你来给我当秘书吧!”他说我还是水利副部长,要做很多事,我给你当兼职秘书吧!于是就成了兼职秘书。他现在还在应该100岁了吧!乐天宇1939年冬天到了延安之后,因为当时我们虽然我们的革命气候很恶劣,日本在扫荡,国名党在搞封锁。我们这个经济,物质啊都缺,因为乐天宇是学农的,他就向当时的财政部长李富春提议:带几个人去考察陕甘宁地区的森林资源情况,财务部部长给了他400块大洋,买了一头驴,带了6个人,走了47天,走了陕甘宁15个县,做了很多标本,尤其是还写了好多报告。这个报告写完以后,送到李富春手里面,收到很大的重视,李富春很高兴,连夜看完,写了一个很重要的批示,这个报告也受到了毛主席的关心。他尤其是乐天宇这次他发现45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地,可以种植,可以种地种粮食,土质很好。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朱德同志就让乐天宇陪着他三次上了这个地方,最后,朱德总司令就下命令开垦,种地就把三五九旅叫回去了。就到那里种地,种了一年多之后,那里收成很好,庄稼长得好,粮食也长得好。朱德总司令有一天到外面就带着杨家山五老,五老就是年纪比较大的有五个人以及朱德本人。回来之后就写了一首诗,发表在解放日报,就说这个地方好,原来他们种地的地方泥泞坑洼,他这个诗发表以后,就把这个地名改成南泥湾了。南泥湾就是这样来的。南泥湾对于中国革命起什么作用呢?因为当时国名党搞封锁,日本搞扫荡,周围我们中央所在地延安,是粮食很缺,鞋子没得穿,冬天没棉被盖,连纸都没有。是很困难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发现可以种地,带来了很多经济收入,所以当时就很高兴,写这首诗的贺敬之,大家都知道《南泥湾》是他写的,他说没有乐天宇就没有南泥湾,没有南泥湾就没有那首脍炙人口,大家唱了一个世纪还会继续唱的歌。他认为南泥湾生产运动是中国革命取得的最伟大没有硝烟的一次战斗。因为到了延安之后,乐天宇贡献很大,他与毛主席经常有机会见面。有一次见到毛主席之后,毛主席跟他说,你们这个地方啊有个很著名的山叫九嶷山,当时怕那个妖魔鬼怪来挖舜帝的墓,九个墓,嶷当时是怀疑的疑,他的妻子在他死后很是想念,就想去找他。在她的墓前哭泣,眼泪滴到竹子上面,于是有了斑竹和泪竹这么一说。据说九嶷山是一座灵山,舜帝南巡到韶山的时候,有一首音乐就是关于韶山的。因为毛主席就说啊,当时是条件不好,咱们从那里过,不便去九嶷山,今后有时间我们一定去九嶷山看一看。但是乐天宇就背了一首诗,就说诗的作者早年在外面做官,到了70岁才到九嶷山的。毛主席笑了说:作者字写的好,诗一般。有机会,我要写一首赞美九嶷山的诗,写的比他好。乐天宇因为开垦南泥湾,名气很大,功劳很大,他在那个南泥湾成立了中国农学会,他还编了一本书。叫座《陕甘宁药用图志》,尤其是他引进了苹果苗,我们现在这个苹果成了西部几个省的大产业,最早是他引进苹果苗,再放到农场,开始苹果的生产。这个《陕甘宁药用植物志》里面有个我们学校的老领导,他最后当过西北林业大学的校长。80年代,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道延安去之后,他是进步青年,就到延安去。他是乐天宇的学生,乐天宇当过延安科学院生物系的主任,发现南泥湾之后,他去生物系读书,他在墙报上面画了一个向日葵,意思就是说,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这个向日葵就表示我们青年一心向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的这么一个肄业,没想到这么一个美好的愿望被误解。向日嘛日代表日本,歪曲事实就说心向日本。就把他定位成日本特务,关起来了。他年轻,当时28岁,很残忍,打他,斗他不给他水喝要饿死他。最后没办法,屈打成招,就承认了。他的父亲也是国名党的进步人士,就觉得我的儿子不可能是日本特务,就跑到延安来找人,找到毛主席了,给毛主席写了7封信。毛主席觉得这事不妥,有一大批人都觉得这事是不对的,他的妹妹妹夫同样追到了延安,也被关起了。毛主席把事情查清楚之后,还亲自脱帽,向其家人说对不起,这事做错了,毛主席当时很开明。这个西北林业大学,当时组建的时候是乐天宇这都是后话了,以前农林是连在一起的,而现在的农业大学,它是主张把农林分开的,最后彭万宁就跟着他到了华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做主任,乐天宇就让彭万宁做森林系的副校长,专门成立了森林学校,我们国家最早的林业学校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啊,彭万宁到林业干部管理学校做副校长,就是当时又建立把林大的农学系分出来又建立了林学院。80年代初,他回到我们也就是西北林学院当校长。乐天宇从延安时期到北京,一直在我国农林方面做了很多贡献,所以他在我们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一次政协会议上被选为代表,大家都知道中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可以行使人大的权利,我们的国徽,国旗,都是他们选出来的。总共是662个代表,乐天宇就是其中之一,也就说明乐天宇他的身份,他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乐天宇他在进京之前,是华北大学农学院的院长,之后因为他贡献比较大,毛主席周恩来都很器重他,就征求他的意见,是否从政,在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他自己表示愿意继续办学,为祖国培养***************。于是当时就把华北大学农学院,青岛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三个学院一起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乐天宇当校务委员会主任职务,也就是校长兼党委书记。这是当时新中国成立的日报,毛主席的名字还有乐天宇的名字,当时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乐天宇在当农大校长的时候,就是这个校务委员会的职务他担任的时间并不长,1949年12月22日任命他为这个职务到1951年3月13日就离开了,也就是15个多月,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研究这段历史就称其为“农大风波”。农大风波怎么来的呢,因为当时乐天宇还没当校长之前,他就以华北大学农学院校长的身份到北京大学去讲了一堂课,当时北京大学最年轻的系主任李锦军,他从国外回来,他学的是摩尔根遗传学,摩尔根获得了诺贝尔奖,染色体是他发现的。我们国家很多人学的都是摩尔根学说,但是到了延安,因为我们80年代我们与苏联的关系很好,我们学习的是米丘林学说,米丘林学说在中国的影响很大,当时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益处。而摩尔根学说,当时因为细胞跟我们很远,我们搞生产米丘林学说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当时我们国家是前面学苏联,政治,经济,文化都学苏联,包括怎么穿衣服都学苏联,乐天宇作为一位学者又是校长当然不遗余力的宣传米丘林学说,我刚刚说他在延安不仅成立了中国农学会,还成立了米丘林学会。他在农大上了一堂课,就把摩尔根学校说成是为了资产阶级而服务的,米丘林学说是为无产阶级而服务的。他无意间就把两个学说对立起来了,大家都知道,学说是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当时的政治环境,大家都知道了,这句话之后,李锦军就觉得很不好,他就提了意见,在公共场合就说乐天宇的报告很多地方有问题,这个话呢传到乐天宇的耳朵里去了,所以说在北京大学的农学系两个热就发生了不愉快。之后三校合并之后呢,李锦军开课遗传学,没人去上就停课了。因为李锦军也是进步人士,他当时从国外回来而且也打过仗,所以他就觉得他的课没人上也没趣,自己学的东西又被说成为资产阶级服务,他要坚持自己,所以他就提出休假,叫学校不要给自己发工资,就走了,回家去。这个乐天宇信以为真就派人去送他,没想到李锦军从此一去不往,学生物学的都知道,李锦军最后成为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遗传学家。他走了之后一直对这段历史耿耿于怀,以至于再也没有回过国,当时我国农业部门啊还找人与他谈过,想让他回来看看。他对这段历史一直耿耿于怀不愿意回来,这都是后话了。李锦军一走,当时北京农业大学的讲师就把同学的情况写了一封信发给报社的记者,他们整理信之前就把这个信上所说的转到了人民日报上,这个事情很重要,这封信就关于农大的事情,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毛主席都知道了。这个时候呢就觉得农大对待国外回来的知识分子这个事情不妥,当时毛主席的秘书就找乐天宇谈话,就说别人的课都开了你就不应该说,把乐天宇批评了一顿。乐天宇回来之后就觉得心里不平衡,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没做错什么,我们学苏联,他的东西我没学,不管我的事。他觉得学生上课是自由的,他觉得自己很委屈,他就写了一份报告给中央,应该先定党,先同意思想。没定党,没统一思想所以合校以后才有这么多麻烦。关于米丘林学说,是我们在延安时期或者在华北都用的着,他这个摩尔个基因与细胞都用不着。尤其是他提出来,在北京大学只有17个学生,30个老师,清华大学有47个学生,100多个老师,但我们华北大学农学院有几百个学生,30个老师,我们合在一起总是不协调,我们的同学出来做操他们都笑我们。这个觉得我们很可笑,我们被最好的教室,老师给他们,他们对我们不好,还写报告,毛主席的桌子上放着报告。那封信还有乐天宇的报告,毛主席当时就觉得乐天宇不开窍思想古板,他的农大建不好,不行,农大问题要查一查。他就做了两个批示,周恩来总理一看毛主席这么急,他就急了。于是就考虑乐天宇是否继续担任农大校务委员会的职务,但是朱德总司令是支持乐天宇的,因为他们的关系深厚。就在这种情况下,乐天宇邀请朱德去农大视察,朱德就去了,希望挺他,支持他。就这样9月13号朱德去了农大,他可能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就在开学的时候搞了一个运动,教遗传学的老师都没课上,全跑去学米丘林。这个事又经过了中央,秘书又再次找乐天宇谈话,批评他。你不执行中央的指示,不思悔改,乐天宇一直觉得自己委屈,自己是革命人士,是在革命党死牢里待过的人,在这个开发南泥湾和农业上培养***************也尽心尽力了,他自己也想不通。于是中央就把他撤掉了这个职务,他其实只在农大待了15个月零1天,撤掉职务时给他了一个名分,就是他不好好的学米丘林,批摩尔根又不是很厉害,把他派到农大有点恨铁不成钢。意思是米丘林的学说没有好好学,批评摩尔根又不彻底。校长改了以后,他们有更加疯狂的学校米丘林,而且更加批摩尔根。所以当时林业部长是乐天宇的老师,他在报纸上发表关于我对于乐天宇同志所犯错误的感想,他这个文章说:新中国不需要摩尔根,需要米丘林。同时批评自己的学生不好好研究,工作态度不严肃,。所以大家现在都知道也明白了了人民日报是一个风向标,不需要摩尔根,只需要米丘林。他这个校长呢,也对外宣布摩尔根学说在我们这里没有立足之地了。他认为乐天宇走了以后,米丘林学说方向不可能改变,当时乐天宇撤了职,就把他派到中科院遗传研究室,到了研究室后,这个事情还没有完,继续批他,上人民日报。这个时候乐天宇已经离开了农大了,政治一边倒,变成了批摩尔跟,米其林被一个人绑架了,他利用这个打着米丘林的幌子,迫害了很多前苏联的科学家,都是被杀头的,死了很多人。这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历史,是很痛心的,最后怎么扭转过来的呢,到了195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有一个访问团到别国去访问,别的国家知道我们国家“米丘林-摩尔根”之争这种搞法不太好,他很委婉的去跟说我们的领导人说:我们国家的农科院院长太自信米丘林了,太不相信摩尔根了,我们国家并没有撤掉他的职位。就这么委婉的说,之后呢,就写了一个访问报告。这个报告,毛主席看了。他就想起当年乐天宇在北京的事情,他就明示批示那个高娇福,那个工科院就在青岛就开了个会议,会议就叫做“青岛会议”。这次会议很重要,历史上我们就叫做“青岛会议”。青岛会议是干嘛?是召集了国内有名的遗传学家。这个会议开了半个月,那些年很多有名的遗传学家都被迫的放弃了自己的摩尔根学术研究,去学别的,自己很痛心,很被迫很违心。很多科学家在那里说的痛哭流涕,发言发几个小时,这是很有意义的,对这段历史的终止很有意义的。这个毛主席提出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被用于文学艺术界。其实最早是因为区别摩尔根学派之分。这个乐天宇最后到中科院组建遗传研究室之后,我刚说这个事情还没有完,还在接受批判,还在接受组织的处分,把他派到南方的海南岛,当县镇研究所的所长。调到南方区,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也不顺,有委屈。他在那里呆了三年,身体也不好,有病昏迷了40多天,当年的领导也事老乡,就派了个医生给他治病,治好之后就回了北京。回了北京他就再也没有工作了,再也没有上过花圃园工作了。他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于是他就给毛主席写信,想研究山行雨。因为毛主席在延安作报告的时候说:我们韶山雨很多。因为森林多,因为有山有水。延安,黄土皮,水不多下雨又少。我们这个地方有多云,飘不过山的时候就下雨,所以那叫山行雨 。乐天宇就说他想去研究那个山行雨。毛主席最后是派当是的副总理李富春去北京医院找的那个乐天宇,就说毛主席同意去研究这个山行雨了。虽然乐天宇当时没有正式职务,于是他就组建了科研小组可以搞些研究。他就远离了政治中心,远离了环境去搞科研去了。他在1962年的时候,他就带着科研小组秋天从北京出发,经过了平顶山、武汉再回到家乡,他在平顶山当年有一个坐牢的朋友。最后到了武汉,在武汉大学住了一个星期,当时的武汉大学校长是谁呢?是李达。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湖南大学当校长,当了几年之后,他是搞哲学的,很有名气。他跟毛主席很熟,跟乐天宇也很熟。乐天宇到武汉招待所住了一星期,据工作人员说,当时他们两个人经常深夜长谈,谈了很多事情有关毛主席的事情。最后他又从武汉到了长沙,乐天宇又从长沙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就去考察森林资源,在上山考察之后他自己写了一首诗,歌颂九嶷山的诗,将自己的稿纸送给了毛主席。他的儿子现在还健在,他说他受父亲的委托,曾经两次给中南海送东西。据当时他回忆第一次是给主席祝60大寿,第二次是他父亲从湖南回来之后送了一个大信封送给中南海。毛主席呢,是个诗人,看了自己老朋友写的诗文,很高兴。堵着乐天宇的诗,因为乐天宇的诗说这个九嶷山很高,北压恒岳。一笑,还把我韶山压过去了,这个乐天宇很有意思,毛主义诗意大发,蓬勃而出,于是写下了《七律·答乐天宇》这首诗。这首诗写完之后被选入《毛诗》第一辑。负责编辑这个的郭沫若,郭沫若和乐天宇是同事,因为郭沫若从新中国成立就一直当中科院院长一直当到1984年他过世,乐天宇组建了一个临床研究室,也就是他们是同事关系。当时这个郭沫若是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有很多名头。他觉得乐天宇当时在接受批判,觉得毛主席写诗给他有些不妥,但又不好说什么,他就把乐天宇请到自己家里面,就告诉他,你看主席有诗词给你。乐天宇走近一看,确实是毛主席写了一首诗给他。他拿起笔就把自己名字划掉,就说:我这个人老给主席惹麻烦,总是毛毛糙糙,所以还是不要用我的名字好。其实郭沫若呢,在他心里想毛主席的诗,他虽然有不同看法,但他也不能去改毛主席的诗,又怎么给毛主席说呢?也许叫当事人过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事人自己把名字圈掉,这没什么,这也许就是郭沫若真正想要的结果。郭沫若在出版的时候就改成了《答友人》,《答友人》就是这么来的。在这个诗的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毛主席是个大家、书法家,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写诗的时候写“九疑山”,把九疑山的“疑”字改成“山”字头。我刚刚说了,九疑山的“疑”是摆了九个问题,让妖魔鬼怪打不出来,这个“疑”是怀疑的“疑”。这个毛主席呢,在上面加了一个“山”字头,就是成为九嶷。现在改为“九嶷山”。乐天宇说毛主席写错了字,我们九嶷山的“嶷”字上面是没有山字头的。郭沫若说,毛主席怎么会写错字呢?就是它了!现在大家注意的话去看九疑山的资料,在之前古人写“九嶷山”是没有山字的。到最后包括现在这个字有了山字头。我刚说过,郭沫若是各种各样的大家,他还有一个发明,我们在做的每天都在用,这是什么呢?以前我们的书啊是竖着看,看不惯。郭沫若就说看着很累,就把他改成横版吧,这样看着舒服点。于是现在的书都是横版。我们现在都在享用他的发明。这首《七律·答友人》发表之后,答友人“有人”是谁?大家就在猜测。估计我们在座的爸爸妈妈爷爷辈知道,当时要毛主席发表一首诗那是全国的大事,是所有人都要去学,都要去背的。你们的长辈可能很多人都能把毛主席的每一首诗背出来。毛主席的诗发表之后,?《答友人》友人是谁呢?因为当时郭沫若包括毛主席的同学周胜芳,他们都是和毛主席走的很近的人,大家经常请教他们“友人”是谁?这个郭沫若呢,又一次在北京大学和老师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别人也问他:郭老,友人是谁?他自己不能说实体,他就想到湖南毛主席的同学朱字诏,朱字诏大家有同学知道,《恰同学少年》中有朱字诏这个人。朱字诏是毛主席的同学,是一个忠厚也很有学问的一个人,毛主席对他很好。解放后,毛主席把自己的稿费寄给他,就说我跟朋友亲切包括一些同学有困难的给他们一些资助,可见他和毛主席的关系。这个“答友人”到底是谁?其实到最后是分成两派,一是说是朱字诏,另一说就是说是乐天宇。这个提出第一种说的不是别人,就是毛主席。而提出第二种说法的就是乐天宇本人。我刚才说毛主席这个诗发表之后,就有很多人猜测去问这个事情,到了1964年,《毛泽东诗词》编英文版的时候,大家知道,这个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有些事情不好翻译,就是有些寓意不一样不好翻。于是当时负责编《毛诗》英文版的编辑,他把编辑过程中弄不明白的36个问题总结起来去问一下毛主席,让毛主席自己来答复。这36个人问题《答友人》这首诗里面就有4个问题,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友人”是谁?毛主席亲口说,答友人那就是朱字诏嘛。于是现在我们在80年代以前出的《毛泽东诗词》中都是写的“答朱字诏”。而朱字诏本人呢,他不知道,也不承认。因为《答友人》这首诗最初是写给乐天宇,发行英文版的时候他又说是写给朱字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他和主席很熟,他也经常解析毛主席的诗词,他在给吉林大学同学讲课的时候,这个“友人”猜测是湖南的友人,他也很谦虚的说不是我自己 ,毛主席和他有书信来往,毛主席写诗给我不会写上名字的。还有朱字诏是人大代表,他每年到北京开会,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他都会写封信给毛主席,毛主席出来接见他。有一年又一次,他就问毛主席:主席,这个“答友人”是写给谁的啊?‘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怎么解释啊?长岛有人说是日本的长岛,对不对啊?这个时候,毛主席就说:友人嘛,就是湖南的友人;长岛嘛就是橘子洲头。当时主席是这么答复朱字诏的。但是到了英文版出来的时候,他又说是给朱字诏的。朱字诏是一个很忠厚的长者,他也没有想拿主席的诗来张扬自己,本来毛主席也写过几首诗给他,他也没有必要抢这首诗。但是郭沫若呢?因为主席说了这首诗是写给朱字诏的,他好此次答复别人都闪烁其词,都说不出原因来,他也没有办法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也就是说,毛主席这首诗一开始是被承认写给朱字诏,朱字诏不承认,都是在顺水推舟。可能这与当是的政治环境所迫造成的。乐天宇也心里说不出来苦,是不是?这首诗明明给我的,这连毛主席都说这诗是给朱字诏的了,我又能说什么呢?据他女儿回忆,毛主席这首诗发表之后,他自己在家里就说毛主席这首《答友人》就是给我的,但是大家都没有太在意。最后一直到80年代初,他被允许出来换所学校工作,大家这个时候对他的才华有了些认识。这个时候他就谈到了《答友人》是谁,但是他在不同的场合说了不同的话,他在结束当时湖南日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最早也是说友人是指李达、朱字诏和我,因为毛主席说友人是朱字诏,李达和我也是毛主席友人,他是给我们三个人的。当时他在另外的场合、不同的场合也说这首诗其实是写给我的,当时我把名字划掉了,最后毛主席说是写给朱字诏的,可能有毛主席的想法,他应该不可能在场合说这首诗是写给本人的。这首诗还有一个地方大家以为是给朱字诏的地方,就是1961年12月26号毛主席给朱字诏写了一封信,引用了别人的诗词,就说:同志,你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岂不妙哉?于是都认为这首诗是写给朱字诏的。其实我们做一个研究,如果毛主席确实是把这首诗写给朱字诏的,他又何必来抄古人的诗词而不把这首诗直接抄上给朱字诏呢?而且我们写诗的都知道,它的起句是“九嶷山上白云飞”,他为什么不写“岳麓山上白云飞”呢?其实大家认为他给朱字诏的,朱字诏本人又不承认。这段历史一直延续的乐天宇出来接受记者采访之后又有了许多新的说法,就是给他们三个人的。这三个人的说法被认为是比较公正的、比较实际的。我们这个国家研究《毛泽东诗选》、研究毛泽东生平比较有权威的中央研究室的陈静,他写了本叫《独领风骚》也被拍成了电视纪录片,他在书里面就说1961年乐天宇、李达、朱字诏有机会见面了,他们在一起商量给毛主席写一首诗、送个东西,于是有了《答友人》这首诗。最后经过我多年的访问和考证,也就是说朱字诏并不认识乐天宇,他们并不相识。而且61年的时候乐天宇在接受批判,他也没资格去疗养。当时我和陈静交流意见的时候他也赞同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李达,我们说李达这个人,李达和毛主席关系很好。我去访问他的儿子,他的儿子说:我父亲从来没有给我说过主席给他写诗的事情,应该和我父亲无关。李达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党的创始人,最后因为和陈独秀意见不统一,他就退党,退出共产党,一直到解放以后他又重新入党。当时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李达在桂林,毛主席想要李达到延安来,给他通了电报,用的是暗语:公司经营不错,请兄弟一起来。意思就是到延安去,当时联系李达的人就问李达:让你去延安,你有什么想法没有?他随口说了一句:只要有饭吃就行了,没什么想法。这话听起来很正常、很普通。但是呢,那个时代不一样,就被传为:让李达到延安来还讲条件,我们当年长征哪里有饭吃啊?就发送误传了。这个误传到周总理面前,说李达来延安有想法,思想不对头,就没有让李达到延安去。李达就没来延安。最后毛主席到了北京香山之后,也没忘了李达,就很快将李达请到了北京。他们晚上就彻夜长谈,谈到晚上四五点钟。毛主席是擅长晚上工作的人,但是李达就撑不住了要睡觉,但四五点钟回去也不方便了,毛主席就说你睡我床上吧。第二天有人就问李达你昨晚去哪里了?他就说昨晚我睡到主席的床上,大家就很吃惊:毛主席的床你也敢睡啊。因为李达和毛主席的关系一直很好,他在武汉大学当校长的时候,毛主席只要到武汉去有机会都要跟李达聊天。李达呢也尽职尽责,当年毛主席有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李达就说:这个不符合科学,这么搞不行。可能说话有点难听,批评了毛主席,他们两个不欢而散。当时搞得胡汉湖北的人吓坏了,怎么这个李达连毛主席都敢批评?之后就开始文化大革命了,当时湖北的负责人曾经三次给毛主席说李达这个人太骄傲,我们要不要批他一下?前两次毛主席都没做声,第三次的时候毛主席就说:在内部批评可以,但是要保证他安全。诶,这下毛主席发话了,批了,这个李达也没被保护,批得要死。病了也没要吃,也没去医院,被活活冻死的。 在冻死前他给毛主席写了封救命信,因为这个李达他和毛主席关系很好,比他年龄大,从来都是叫他润之的,很少叫他主席的。他在信里面写到:主席,请救我一命。按照他和主席的关系和当时他的位置,按理说这封信很快到毛主席那里,但是没想到这封信耽误了一个多月,毛主席看到这封信很着急,马上批示。这个信批示完了之后其实李达早都死了。我们伟大的人物、党的创始人就这样死了,很可惜。乐天宇说主席这诗是写给我们三人的也没错,其实这个一首诗送给不同的人或者不同时间送给不同的人,自古至今国内国外都有,你看毛主席游泳那首诗,头一天送给朱字诏,第二天送给黄炎培,是吧?你看鲁迅也有诗同事送给几个人的,还有一个同时送给四个人的,这种事情都有,并不奇怪。我觉得再去争这首诗是送给一个人的还是三个人的还是送给谁的,到今天为止意义不太大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毛主席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首美好的诗。在诗词里面表现他的家国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吧?诗的结尾:“芙蓉国里尽朝晖”,也就说这首诗词留下来是让我们后人享用,这是最重要的。

  当时也有人说这首诗是给华国锋的。我去访问华国锋,华国锋他说:我没有资格做毛主席的友人,我是毛主席的学生,所以说不是给我的。我也去找过汪东兴,汪东兴是给毛主席当过48年(的警卫员),今年的8·14也不在了。他也很客气,我去找他的时候,他说他要查一查,于是大概过了四五天,他叫秘书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知道这个情况了。我也去找过逢先知,他是给毛主席管书的。大家知道毛主席喜欢书,想看什么书就写一个条子,于是他就赶紧给送过去。逢先知有时毛主席的图书管理员,毛主席读的书做的批示注解他就来研究,他现在还在,身体也很好,他是现在的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当过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主任。他都八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把当时朱字诏和毛主席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从毛主席和朱字诏的谈话中看不出来这首诗是写给朱字诏的。这首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是,这首诗现在见不到手稿,这手稿到外面流传的,包括现在的九嶷山,它是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把它刻在一个大石上面,这个字不是毛主席写的,也想不到是谁写的,它是江青写的。因为江青仿毛体仿的非常好,一般人拿出来都分不清的,只有研究专家才搞得清楚这首诗是江青写的。刚说陈静,中央研究室的主任,他认为《七律·答友人》是《毛泽东诗词》中最瑰丽最浪漫的一首。我去年14年的1月24号在北京《青年报》发表了《毛泽东<七律·答友人>这个“友人”是谁》,原来是准备在13年的12月26号毛主席生日那天准备发五个专家的文章,包括陈静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可是最后有通知,不要发那么多啦。就把文章移到1月24号去发表。我在这个文章里提出来,这首诗就是写给乐天宇的。我就帮刚才讲的内容写进去了。这个报纸出版之后,报编辑部就接到一个老人的电话,态度比较强硬,就骂报社说:你们反党、反毛主席。 毛主席定的事情你们也敢改?这个报社一开始也搞不清楚这是什么人?这个人要找作者,编辑也不把我手机告诉他,留了一个办公室的电话。完了这个人又打电话打到办公室来,打了一个星期,这个时间我正好在外面学习,办公室的人也很害怕,说找曾松亭,说这是反党反毛主席,把办公室的人吓一跳。最后我回去之后一看,是吴孟曹这个老人,吴孟曹是什么人呢?他是朱字诏的女婿。我们也和他有交流为什么这首诗毛主席最初是答乐天宇,最后又说是答朱字诏之后乐天宇又说是答他们三个人的这个缘起。他开始是赞同的,或者认可的。 到最后他老不认可这件事情,就说这首诗就是给朱字诏的,跟乐天宇没有关系,乐天宇就是个骗子。之后我们通了电话,我说:吴老,我们认识的,我们在毛泽东诗词会上见过面,我们交流过。他估计年龄大了把我忘记了,我就和他说我想去拜访你。他很急,他就说:“你什么时候过来啊?过几天我就回美国了。”我说我今天晚上有点事估计晚点,他说没关系我等你。于是他等到我10点多钟,北京3月份很冷的,之后我们谈了2小时,他确实拿出了毛主席的亲验稿,是从中央档案馆复印出来的。这个亲验稿最高确确实实写的是《答朱字诏》,但是毛主席又在后面加了两个字,就是《答朱字诏同学》,最后毛主席又改了,他又把朱字诏三个字圈掉,叫《答同学》。汪东兴也告诉过我,在《答友人》前面是《答同学》,最后呢才改成《答友人》的。也就是改了三次,也就是毛主席对这个稿子出书的时候也是有所考虑的,是不是啊?确实是答朱字诏的,其是这首诗一开始不是答朱字诏的,一想到当初郭沫若答友人这个事情,他最终定了答友人。之后,我就和吴孟曹老人说:我说吴老啊,我看了之后我更加坚定这首诗是答乐天宇的,不是答朱字诏的。我收朱老是一个很厚道很本分的人,毛主席即使写给他了,他在世的时候也不承认这件事情。就是给朱字诏的,主席又何必改来改去改三次呢?我的态度很明朗。他晚年一直说乐天宇是个骗子,说毛主席根本就不认识乐天宇。这个乐天宇到了70年代末,他没有办法平反,他从54年开始就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当时他很有名气。在1964年的时候,周总理他们在国外一起考察,周恩来以前非常器重乐天宇,有什么国宴就把他们夫妻两叫来,就问乐天宇的夫人:乐天宇在干什么?他夫人就回答:他最近在研究山行雨在搞研究小组。周恩来呢就觉得有些对不住乐天宇,于是在第四届政协委员里面他就把乐天宇写了进去,就是乐天宇是第四届政协委员。这是周恩来对乐天宇的一种关爱与关心。大家知道当个政协委员在那个时代甚至这个时候是有价值的是很有荣誉的。乐天宇本人他从来没有出席过第四届政协会议,给他寄的资料他从来没拆过,包括请他到人民大会堂的票他都没动过,他从来没有动过第四次政协的所有资料。最后给他补了5万块钱工资,那时候5万块钱很多,给了他工资,给了他房子,当初这个房子在三环也了不得了。就是他女儿告诉我,这间房子有11间卧室,还有他的备课室,但是他本人看都没有看就把钥匙交回去了,他说交给有需要的同事。国家给了他5万块钱工资,他在80岁生日的时候给他女儿写了一封信,叫《告子女书》。他最后谈了三点,你们都大了,估计也用不到,我也不打算给你们。但是我们拿着这5万块钱回去,回到老家去,回九嶷山去做三件事情。第一,一定要把树林守好。 第二,我是要在那里保护森林,把那森林资源守护好。第三,我要办一所学校,为山区为祖国建设培养***************。于是他就回到了老家,办了所学校。这所学校怎么办呢?当时又很多高考落榜的人,他就让很多同学住在农民家里,他让女同学住在庙里面,他就这么办学校的。这个学生要靠自己的本事得到认可才行。我上上周到华东科技大学讲的时候,他们组织部的一个部长就说让我讲讲历史,他说你要讲一讲当年一个家里考上一个大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光荣,考上大学之后上大学不要钱,而且还有工作。你要这么说,同学们才能清楚。去想一想,当年这个老先生是多有远见在新中国创办了一个大学,就是走了一个高教的改革之路。我想接下来两个典型人物的故事很大家分享。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在这个学校里第一次辞了乐天宇,很多老同志都哭了。因为乐天宇在农大一直被当做一个污点人物,他也不愿意去当,其实乐天宇本人在这只呆了15个月01天。我讲一个人大家估计都很熟,叫徐本宇。我跟席梦宇接触之后,有感而发写了篇文章。大家知道席梦宇是青年志愿者的标志人物。我再来这里之前也知道咱们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做得很好,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这个文章里面我写了跟徐本宇接触,也表达了我对席梦宇的尊重,一种热爱,对我们志愿者的一种尊重一种热爱。我当年在四川驻点的时候,他支过教,当过世博会志愿者,当过奥运会志愿者。因为他是最年轻的十七大代表,我们要向当地汇报,当地很重视,就让他住宾馆。没想到他不愿意住,他就挤在帐篷里面住,我和他接触之后有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写了篇文章叫《一个普通的志愿者》发表在杂志上。第二个故事我和袁农平老师上火车在车上发生的故事。袁农平老师大家都知道,是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的人。他去坐火车是有预先通道的。他本人很质朴,很少讲特权。那是冬天我们送他,我们是和农民工兄弟一起排队上车的。进到车上之后有人看到袁农平就跑过来致意,谢谢袁老师没有换车。也有人怀疑他是不是袁农平,问:你是袁农平么? 他笑一笑:是的。当时因为他是名人,就被大家围住了。我和他觉得不好,就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最后发现一个地方写了个休息室,我们走进去,就像进去休息,坐下来就好了。没想到把票给服务员一看,他说你这是低等坐,我们休息室是给商务座提供的,你进不来。这是周围的一些观众就起哄了,“你知道他是谁么?他不进去坐谁有资格坐?”是不是?服务员就说我并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肯定是个大人物,他说我要请示领导。正好这时有两个商务座的人说:“不用请示了,你就拿我票,袁老师你进去吧。”袁老师没进去,他觉得给大家添麻烦了。他说:“松亭,我们还是到我们的休息室去吧。”没想到这时候大家已经把我们围起来已经走不动了,这时候起哄都说:“袁老师进去吧!”袁老师就没进去,就不愿进进入贵宾室。最后火车快开了,我们是从贵宾室的过道上的火车。就是上了火车我们发现他一等座,秘书是二等座,袁老师是85岁的人了,很不方便。我就跟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交流商量,能不能给这个老人让一个位置,把秘书调在他身边。最后我跟原老师说:“今后出差还是要小心,买一样的座位吧。这样秘书好照顾你。”他说:“那不行,这是有规定的,我能做一等座,他是我秘书只能做二等座。”还这么坚决,我也不好说那么多。结果他笑着给我说:“你知道甘地出差为什么只坐三等坐么?”“我不知道”“因为没有四等坐,他才买三等坐”。跟大家分享了这么几个故事。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