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4-12 作者: 出处: 浏览:190次
主讲人:徐克茹
石颖贤老师引言到,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们中国素称为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礼仪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展示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而且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文化修养。今天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礼仪文化知识,专程请到了资深礼仪培训师徐克茹老师来校为同学们做报告。大家欢迎。
在这里,我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徐克茹老师,1993年6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图书情报专业,1993年至2001年在总后卫生部直属单位从事面向全军医务工作者的信息服务及培训工作,2001年在北京礼仪专修学院接受“礼仪师资培训”,主修《礼仪文化》、《仪态训练与仪容礼仪》等课程。现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员,礼仪课程专业培训师,《前沿讲座》、中国数字电视职业指南频道特邀专家,此外,兼任多家培训咨询机构培训师。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师先后担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礼仪志愿者培训讲师、上海世博会及亚运会开幕式礼仪人员选拔活动专家评委及礼仪培训讲师。现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并且著有多部礼仪培训方面的专著。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徐老师作报告。
徐克茹老师由此开始演讲。
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给大家上这样一堂课。
今天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社交场合、我们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形象塑造技巧、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以及我们在和其他人在沟通当中需要注意的礼仪。
首先,我们来看看社交场合基本礼仪。
什么叫礼仪?新华词典上对于礼仪的解释非常简单,叫做“礼节和仪式”。那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我们向其他人表示尊敬、问候、祝愿等等的习惯形式。这张图片是一个出土文物,文物的名字叫做跪拜俑,这个跪拜俑是2000年从陕西省蒲城县李现的墓中挖出来的文物。李现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我们看到这个人他的动作是四肢着地的,双手有一个拱手的动作,他的表情是非常谦恭的样子,眼睛是朝下看的,而且有点微微笑的感觉。这个人所穿的衣服是淡淡的肉红色,淡淡的肉红色在古代被称为“绯色”。据史料记载,穿绯色服装的官员应当是四品官员,也就是说,只有四品官员能穿这样颜色的衣服,其他的人是不可以的。那我们看到,他的仪容、仪表、仪态综合起来形成礼节,这个礼节就是我们古代的跪拜礼。过去,臣子见了皇上、下级见了上级、晚辈见了长辈,先要行这样一个跪拜礼,表达尊敬、表达问候,那这样的跪拜礼我们今天很少见到了,偶尔在农村的婚礼、葬礼或者是春节的时候小孩子给爷爷奶奶拜年可能还会用到跪拜礼。但是,日常工作中很少见到,那我们今天在人际交往中,见了面怎么表达问候、表达尊敬呢?你见了别人第一面有什么反应?有的时候点头致意,有的时候你会和别人握手,还有些时候,你看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会和别人鞠躬致意。所有这些我们把它叫做礼节,它是礼仪的一部分内容。那么礼仪还有一部分内容叫做仪式。仪式是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的活动。比如,一个新工程的破土动工仪式;再比如右边那张照片,是2008年5月18号天安门广场的照片,我们看到在全国哀悼日,我们全国13亿人口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个事情,大家都在两点二十八分去降半旗默哀鸣笛,那这样一个仪式对于凝聚全国人民的民心,表达我们对遇难者的哀思,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仪式通常是传递文化的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我们重视什么,我们就可以把某个仪式办得非常得隆重。那你看到我们的国庆日,我们的国庆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赶上大庆的时候还要大阅兵。在北京要有十几万人准备两三个月去做这样一个仪式。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那你会发现,定期的仪式活动,它会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去记起他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观,这就是仪式的作用。
仪式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一个团队中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活动,它的文化就会出问题。仪式是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活动,所以必须按照要求做。比如说降半旗,降半旗要降到哪里,按照国旗法的规定,应该是旗帜的顶端降到旗杆总高度从高往下数三分之一的位置,降到这里叫做降半旗,而且国旗降下来之后,其他的小团队的旗帜是绝对不可以高于国旗的。那你必须按规定做,不能乱做。正因为是规范化的活动,所以做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你按照规则做就可以了,比较难掌握的是前一部分礼节方面的内容。礼节方面的内容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艺术性在里边。
今天下午和各位讨论的主要是礼节。礼仪的本质,非常简单,是律己和敬人。说到礼仪,可能很多同学都会想到封建礼教,那封建礼教是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那过去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束缚也是很严重的了。明朝有一句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女同志是要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那实际上研究一下中国的历史,你会发现,在相对远的古代时候,妇女的改嫁是允许的,我们过去学过课文叫做《孔雀东南飞》,这个刘兰芝的婆婆不喜欢她,把她休回娘家,休回娘家之后,她娘家的父母和哥哥要让她改嫁,她不愿意,因为她还喜欢原来的老公,那我们看当时的改嫁是允许的。大文学家蔡文姬在三国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也是嫁了三回,第一次蔡文姬嫁了一个人,后来因为战乱的缘故,蔡文姬被匈奴抢去做了匈奴的王妃,在匈奴呆了足足有十年之久,还生了两个孩子,所以她写下了著名的作品《胡笳十八拍》。后来呢,因为蔡文姬的父亲和曹操是好朋友,所以曹操知道这件事之后呢,就把蔡文姬花重金从匈奴赎回来,赎回来之后又把她许配给手下一员大将,那这是第三回嫁人了,当时改嫁也是允许的。
汉朝再往后发展,发展到明朝,这就绝对不允许改嫁了。明朝时候皇上会亲自表彰很多贞洁烈女,然后给她们立贞节牌坊,现在都是文物了。目前中国大陆现存的贞节牌坊基本上都出自于明朝。明朝对妇女管得非常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有的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要缠足、裹小脚,缠足这件事情并不是起源于明朝,但在明朝是最盛行的。如果哪个女孩子不缠足会被大众笑话,就没法见人了,她非得要把脚裹小了。明朝对于妇女是管束最严格的朝代了,但是,恰恰在明朝的时候,又是我们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娼妓业最发达的朝代,妓院的数目是最多的,而且出了很多名妓,这些名妓都被有名有姓地载入了史册、写入了史书,是有据可考的。大家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对妇女管束很严格,一方面娼妓业又最发达,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当时的男人用封建礼教管自己的老婆了,没管他自己。所以说,封建礼教是律人敬己的。凡是律人敬己的都会给别人的人性造成很大的束缚,会妨碍社会的发展,所以这些东西是我们要砸烂、要抛弃的东西,所谓的“糟粕”。
但是,你研究中国的文化,实际上咱们中国文化大部分都是崇尚律己来敬人的,这是我们需要继承发扬的。那么,所谓的律己常常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程度的麻烦。比如说吐痰这件事,从人的生理状况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呼吸的时候吸入细菌、灰尘,我们呼吸道分泌黏液把这些脏东西粘住,我们咳嗽把它吐出来,对人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大家发现,如果这口痰吐到地上,风吹日晒的,脏东西又会重新漂浮在空气当中。假如有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密闭的环境,人的密度又非常大,有些人抵抗力差就会受到细菌的感染,他会得病,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甲流也罢,肺结核也罢,必须有呼吸道的传播途径。所以大家发现,更文明的方式:痰不要吐在地上,把它吐在纸上包好,仍在垃圾桶里,垃圾统一处理掉,这样的话,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就会大为降低。你说痰吐在地上多方便啊,吐在纸上、包好,找垃圾桶扔掉多麻烦啊,但是,为了别人的健康,我们要这样做,吸烟也是同样。抽烟的同志他一两小时不抽烟他难受,他掏出烟、点上火是多自然的事情,他抽一口就舒服了,但是考虑到周围有其他同事闻到烟味,嗓子疼,会呛,会难受,有些人家族性地遗传性肺癌,好发肺癌,你这个二手烟把他的肺癌引发出来。那考虑到别人的健康和感受,我们麻烦一点,我们到外面空气流通的地方去吸烟,这才是更礼貌的做法。律己敬人,有时候真的我们学的规则都会逆着我们的本性来。我喜欢吃好东西,我想多吃,可是考虑到别人,也要吃,也要活,我得分一口给他吃,所有这些东西逆着本性,我们为什么还要做,为什么要律己,为什么要敬人?
我们再来看看《吕氏春秋》上的一段话:“凡人之性”,我们一般人的特性,“爪牙不足以自卫”,人类的爪子和牙齿都已经退化了,都已经退化到不能够自卫的程度了,不信的话,你咬狗一口,和狗咬你一口,你看看这个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小猫张开爪子冲你脸上挠一把,你也冲它挠一把,挠完了,我们脸会花掉,人家脸什么事都没有。我们的爪子牙齿很弱,弱得猫狗不如,那我们的肌肤呢,也不足以捍寒暑,人类的体毛都已经退化了,那就今天这个天,你要真一丝不挂地往这一坐,可想而知;“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人非常弱,人跟狗熊体格没法比,随便田野里一头牛,它的体重也会达到我们体重的四到五倍之多,所以我们很弱,我们很小。那我们的精神头怎么样?我们的勇敢同样不足以却猛禁悍,武松之所以成为千古的英雄,原因是他是为数不多的徒手,只用拳头打死老虎的人之一,这样的人特别少,所以我们特别崇拜他。但是作为我们一个普通的个体来说,我们绝对做不到的,人这么弱小,但是人在地球上能裁万物,“制禽兽,服蛟虫”,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那寒暑燥湿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冬天我们可以穿厚点,用暖气,夏天我们可以用冷气吹着,所有这些,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这么弱,我们还活这么好?
“不唯先有其备”,我们是有准备的,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人是一个群聚的动物。人是动物没有错,但是人跟动物的根本的区别在于我们具有社会性,我们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个人的力量很弱小,但是当人跟人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团结起来力量大就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所以人与人之间合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在学校里考试是一定要自己完成的,不能找人帮忙。但是,一旦你走上社会,你会发现你靠一个人的力量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功的,人的所有的文明的成果,可以说无一不是合作和传承的结果。所以合作的技能是我们社会生存最根本的技能,你得会合作,那我们说,一个群体可以聚在一起,还得有一个前提,什么前提呢?“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也。”一个团队为什么要聚在一起,要分工、要合作,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要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团体利益,甚至为什么我们要牺牲小团队的利益去维护大团体的利益?
是因为从长远来说,我们这样做,一定是对团队当中每一个个体都会有好处,我们才愿意这样做。那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刺儿头他在一个团队当中,我今天扎这个一下,明天伤害那个一下,后天我跟客人打起来。两个结果:一个结果他可能会被这个团队驱逐出去,没人愿意跟他合作;还有一种结果,如果他太厉害了,他能把这个团队搅散伙了,这就叫做一只老鼠会坏掉一锅汤。
团队合作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礼仪是个什么角色?礼仪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和标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别人通常会理解为你是尊重他的,反过来,他也愿意尊重你,合作就容易达成;当你不这样做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误解,这一误解,事情就不好办了。举一个特简单的例子,我知道学校里好多同学,离老远见了徐老师过来,一低头,转弯,走了。他没练过打招呼,他不爱打招呼,他不敢打招呼。可是这个样子你到了单位,你会发现出了问题了,怎么着?头一天刚上班,老李很高兴,哟,这不是新来的小徐嘛,刚想打招呼“小徐,你好”,还没说出来呢,小徐一低头,一拐弯,走了。这老李这个气呀,你说说,你说说,我怎么跟他打招呼,他居然不理我,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清华毕业的嘛!误解来了吧。那我们看到,简简单单的打招呼,一举手,一投足,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都非常重要。
那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规则:见面三件事,介绍、握手、递名片,介绍也罢,握手也罢,递名片也罢,都会遵循同一个原则,就是:让尊者掌控局面。“让尊者掌控局面”这个原则会贯穿于所有的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原则都是一致的,都是让尊者来掌控局面。那说到这里就出现一个尊卑的问题了,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了,说,“老师,人人都平等,凭什么他就尊我就卑?”这个问题怎么理解?那我们来想一想,假设,这里有一个公司,刚创立,这个公司是甲乙丙三个人成立的公司,那你会看到一般刚成立只有三个人的公司的情况下,通常这个组织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呢?一般都是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三个人完全平等,咱们明天要不要上礼仪课,咱们坐下来一讨论,不用五分钟搞定,明天上咱就上,明天不上咱就不上。慢慢这个企业发展了,他不是三个人了,他变成三十个人、三百个人、三千个人甚至三万个人,甚至一个集团公司,甚至三百万个人的时候。你观察一下那些大公司,没有一个会采取完全、完全平等的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它要完全平等,它就没法做了。明天下午要不要举行礼仪培训,咱三千个人讨论一下,咱三千个人都发表一下意见,没等你讨论完时间就过了。
它不会采取网络化完全平等的体系结构,它会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董事长,下面总经理,总经理下面各位副总经理,各个分公司的总经理,分公司的副总,分公司的部门主任,一级一级往下排。明天下午要不要举行礼仪培训,老总说了算,人力资源部主任说了算。它绝对不会完全民主,它要民主,它没法做,因为我在部队也呆了将近九年的时间,部队里有四个字:令行禁止。为什么班长说错了,你也得听?那是为了争取更高的决策效率。这种等级化的体系缺点是民主化不够,优点是决策效率非常高。敌人打上来了,班长说往东咱就往东,班长说往西咱就往西,班长说撤咱立刻就撤。也许班长会错,但是他错的概率只有五分之一、四分之一。假如说,咱要民主,咱要坐下来讨论,咱到底要往哪儿打,没等你讨论完,一个炮弹过来,全军覆没,死定了。
所以,组织越大,越会有等级,这个等级怎么去理解?它可不是我们封建礼教,人格上的不平等,这种等级从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在这个具体的小环境里,你要遵守这个规则,才能够正常地运转,类似足球比赛的规则。足球比赛会有很多规则,前锋有前锋的位置,后卫有后卫的位置,裁判说错了,我们也得听,这都是为了保证比赛正常地进行,但是,你要知道,所有的规则仅适用于本次比赛,比赛结束的哨声一响,后卫爱到哪踢球就到哪去,没人管你,裁判爱说啥,你不理他,没事。我们在组织当中也是一样,咱们在这个单位中工作,领导说怎么着,你就怎么着。换一个单位,各位你成了老总了,你的老总成了你的新员工了,他同样要尊重这种等级。
社交场合也罢,我们工作场合、商务场合、购物场合,这些规则原则是一样的:让尊者掌控局面,是为了让社会活动正常进行。具体到介绍上来说是,出于尊者的角度,先将位卑者介绍给尊者,先让尊者了解对方是谁,这种做法表达的是对尊者的尊重。比如说,你要把小王介绍给老李,那这个顺序一定是“老李,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单位新来的小王”“小王,这位是我们单位的老李”,先让老李了解小王是谁,如果是职务低的和职务高的,你要把新来的王晓丽介绍给张总,那一定是“张总,给您介绍下,这是新来的王晓丽”“晓丽啊,这是我们单位的张总,他负责市场营销”,先让尊者了解卑者是谁。如果是单位同事和客人之间呢?出于尊重客人的角度,可以先将单位同事介绍给客人,当然客人你还得区分身份,具体在职场当中,如果来的是上级单位的同志,我们通常会把领导介绍给上级单位的同志;那假如来的尽管是客人,但是他的身份我们下级单位的同志,他的身份没有我们的领导高,这个时候尽管他是一个客人,我们仍然需要把他先介绍给领导,所以具体来讲,最根本的是你要区分两个人的身份高低,先将位卑者介绍给位尊者,平级的时候,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个人和集体之间,先将个人介绍给集体,这就是介绍的顺序。介绍的动作,哪位是张局长,注意你这个手指头,伸向灯、伸向物,伸向哪都没关系,但是当你伸向某一个人的时候,很多时候有可能给那个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威胁感。
曾经有一家单位的保安就跟客人打起来,为什么打起来?他们单位门前停车位非常少,然后客人开着车过来要在停好,保安不让他在那停,俩人就吵起来,这保安说话就这样这样,习惯性动作,客人一拳就上来。后来领导就问那客人,您看看,他开始又没打您,您干嘛要打他呀?那客人说了,好家伙,手指头快戳到我鼻尖了,没办法,我只好给他一拳。实际上他是心理受到了威胁,所以我们不要这样去指人。如果你不想给他压力,你不要指他。你怎么样呢?五个指头并拢,掌心朝上略倾斜,指向对象。这样指对方心理上会更加舒服。但是你会发现,老师今天讲了一伸手是这样,不要这样,明天上课你看,你会发现很多一伸手还是这样,为啥还是这样?习惯了。行为学家研究说,一个人要养成一个行为习惯,平均需要多少天?21天才能养成一个行为习惯。你会发现礼仪这个东西,我们上课学的所有的东西绝对没有难的,我今天讲的所有的内容绝对不会有你听不懂的。我讲的任何东西绝对没有能难过各位的专业课的。但是它难在哪里?它难在行为层面的内化,也就是说仅仅一个小动作你都得用二十一天才能把这个改成这个,难度在这里。所以,咱们人多、时间短,我没有办法让你联系所有的东西,但是,只要是我们学过的,课上的时候我说大家动一动,请各位一定伸手动一动。动一动、下了课之后,一到握手的时候,你要想想徐老师讲过握手有哪几个要点,不断地去改进,最后才能内化成为个人的素质。所以,学跟习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一部分是习,真正内化到行为层面一定要习。坐在这里是没用的,你必须要动。一遍一遍地练,练完了,一伸手就很漂亮。
那为什么要求要出右手,尽管有的时候客人在左边也不要出左手,为什么要这样,是为了适应国际文化的惯例。我们知道,在世界交往当中,你会发现西方人是崇尚以右为尊,西方人排座位,这个咱们后面讲座位排列时候会详细来讲。握手时候全都是出右手,不会有左手。伊斯兰文化下,大家知道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世界上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大约有50多个,数量是非常大的。伊斯兰教《古兰经》就规定了左手处理不干净的事物,右手处理干净的事物。所以你要去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洗手间,你可能会见不到我们所说的卫生纸,你可能会见到水龙头、瓦罐或者一个很精致的小桶。他们方便完之后,不是用纸擦的,是用水来洗的。这是一个不干净的操作,是用左手完成的。出了洗手间,主人很热情地请你吃手抓饭,你左手上去一抓,那一桌子人都恶心得吃不下去了,肯定都翻白眼了。你要去那边买菜,单用左手递人家都不收的,非得换到右手人家才收。所以,国际交往当中,指示时候一律用右手,递接物品的时候尽量用双手表达尊重,不能不用双手的时候,单用左手递出。左手接回就可以了。这是左右手的分别。我们接触的交往对象如果没有宗教信仰原则,我们左手也是可以,但是即便是左手,请你这样出不要这样出。这是手势的问题。
上面是我们班的刘班长,右下角那位是李同学,来了一位徐老师,徐老师认识刘班长,不认识李同学。于是刘班长要给徐老师和李同学做一个介绍,那请问,刘班长应当先把谁介绍给谁?应当先把李同学介绍给徐老师:“徐老师,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班的李四同学。”“李四同学,这位是我们讲礼仪的徐老师。”先让尊者了解对方是谁。换一个身份,这回不是我们学校里了,这回是单位里了。上面那位是刘科长,下面那位是李处长,他们两个人都是单位的同事,互相认识的。单位来了一位客人,客人是一位女士,是吴总的夫人――王女士。来到单位找吴总,有点个人的私事。她遇到了李处长和刘科长,她认识刘科长,不认识李处长,于是刘科长又要作介绍。请问,刘科长应当先把谁介绍给谁?还是先将李处长介绍给王女士。注意身份。王女士是吴总的夫人,她是我们单位的客人,客人优先,所以应当先将李处长介绍给王女士。第二呢,王女士是一位女士,王女士和李处长之间不是工作上下级的关系,而是我们社交场合的社交关系。社交关系按照国际惯例,社交场合男士和女士谁优先?女士优先。所以应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认识。所以,出于这两个原因,刘科长都应该说“王女士,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单位的李处长。”“李处长,这是我们吴总的夫人――王女士。”注意这个称呼。吴总的夫人――王女士,她本人姓王,称为女士是王女士,你要称她夫人,她是吴夫人。别搞错了。就好像宋美龄,宋美龄本人姓宋,宋女士,你称她夫人,是什么夫人?蒋夫人。换一种身份,假如这位女士不是吴总的夫人,而是我们单位新来的员工王晓丽,王晓丽和李处长之间,刘科长应当先把谁介绍给谁呢?先把王晓丽介绍给李处长。为什么呢?因为工作场合男同志和女同志是平等的。不因为我们是女士就受到更多的照顾。所以他应当这样介绍:“李处长,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单位新来的王晓丽。”“晓丽啊,这是我们单位的李处长。”先让李处长了解晓丽是谁。所以原则一定要记住:社交场合女士优先,公务场合级别优先。工作场合不排男女,先排上下级;社交场合,先把男同学介绍给女同学,表达对女性的尊重。社交场合女士优先,公务场合级别优先。这个是原则。
介绍完毕之后,两个人互相致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握手,握手的时候请问大家,谁先伸手?让尊者掌控局面,让尊者先伸手。社交场合女士先伸手,男士再伸手,女士没伸手,男士别伸。工作场合,领导来看望大家,领导伸手我就伸手,领导没伸手,我们点头微笑致意就可以了。由尊者决定要不要握手。握手非常忌讳的就是交叉握手,所谓交叉握手常见于两群人见面的时候,两群人见面大家都非常激动,咱们俩握着还没松开呢,你俩上面横插一杠子开始握,四条胳膊组成一个十字。握手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礼节,西方人认为四条胳膊组成一个十字是一件非常晦气的事情,像十字架一样,他们不喜欢。从尊重的角度来说,咱们俩正在握,你们俩从上面横插一杠子,这对前两人是打扰、不尊重,所以,别着急,等人家俩握完了、松开了,你们俩再握。你们俩实在着急,有一个人绕到后面从旁边去握,别从上面穿过去。不要交叉握手,喝酒时不要交叉碰杯。握手的方式:拳头相对,拳头相对从身体语言的角度来说是有非常强的对抗性,但是打开你的手掌,亮出你的掌心,表达的是我可以向你敞开心扉,我的手里没有武器,是一个友好的表示。
有的时候,看美国电影里,两个人这样也叫握手,但是这样的握手不用于正式的工作场合,正式场合一定是这样伸出手,注意四个指头轻轻并拢,大拇指要抬起来。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跟我握手,他就没抬起来,结果呢,害得我把他五个手指头全握住了,很尴尬。听清楚要求:同性别之间,一定要掌心对掌心才显得真诚和尊重,掌心对掌心,虎口对虎口,各位和你旁边同性别的同学握握手,感受一下什么叫掌心对掌心,虎口对虎口。我们说,同性别之间要掌心对掌心,但是异性之间握手不一定。我们看一下这张照片,英国女王和007握手,首先女王是戴着手套的,什么时候可以戴手套?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社交场合,我们女士的衣服和手套是配套设计的时候和男士握手可以不摘手套。比如说西方的露肩长裙晚礼服,有时候就会配一个这么长的手套,这样的长手套和男士握手不用摘掉;如果是这样六分袖、七分袖的套装可能配一个半长的手套,这样半长的手套和男士握手也可以不摘;但是,即便在社交场合,我们女士和女士握的时候,最后还是摘掉。曾经日本天皇夫妇访华,我们江泽民夫妇迎接,天皇夫人帽子手套齐得,先跟江泽民握手,戴着手套握的,然后该跟江夫人握了,江夫人是没有戴手套的,人家手套马上就摘了去和江夫人握手,非常有礼貌。我们平时在工作场合、社交场合,尽量不要戴着手套和别人握手,否则非常不礼貌,那有的人说,我正在干活,我戴着手套,他要跟我握手,我一下摘不掉怎么办,摘不掉的跟人家道歉,“哎呦,不好意思,我戴着手套,上面有泥,不能跟您握,不好意思,对不起,对不起。”道歉一下,不要隔着手套,不干净。那你说我不摘掉手套,也不跟人家握,也不说话,人家要生气了,我跟你握,你不理我,你确实弄得我没面子啊。道歉,不要隔着手套握。看一下幅度的问题,现代的女性一般都比较open的,都比较开放,所以,目前来说,现代社会我们的女性不太计较跟男性握手的幅度,所以各位男士你跟女士握手的时候,如果这个女士愿意跟你掌心对掌心,虎口对虎口,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见到那位女士,地位非常高,职位非常高,或者年龄非常大,非常可敬或者非常害羞的样子,那我们男士握女士手可以少握一点。少握一点什么意思呢?比虎口对虎口稍微少一点,那每次我说少一点时候呢,很多男士就把人家手指头一捏,太少了也不行,看到007这个幅度就已经太少了,目前来说,男士的大拇指至少还是要搭在女士的手背上,只不过比虎口对虎口稍少一点也就可以了。请各位女同学把你的手伸给旁边的男同学让他握一下。
握手的时候还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是力度,握手要用多大的劲儿,握手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礼节,西方人握手的时候普遍劲比较大,他们不喜欢不用力气的握手,称为死鱼式握手,就好像握着一条软绵绵的死鱼一样,人家不喜欢。但是我们东方人握手的力度普遍都比较小,所以各位在握手的时候,请感觉一下瞬间的力度,对方劲比较大你就多使点劲,别让他捏扁了;对方劲很小,你千万别使大劲把人家捏疼了,尤其好些女士她右手好戴戒指,你稍微一使劲,她硌得很疼,很难受。所以力度瞬间感受跟对方大致相当。温度,手脚冰凉时候预知道要见人,悄悄地暖和暖和,当然也别一见人就开始搓。湿度也是这样,手心有水有汗,擦一下,但是别往这蹭。
热情度我们来看看这张照片,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中美二十六年没有交往,要重新交往,尼克松下了飞机快走两步,赶过来和总理握手,我们的周总理稳稳当当站在那里伸出手去,两个人掌心对掌心完成一个历史性的握手。大家观察一下,他们两个人的身体是正面朝向对方的,按照美国人礼仪课的要求,面对对方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两点正对对方才显得真诚和尊重。哪两个点呢?一个点鼻子,鼻子代表我们正面五官要朝向对方,还有一个点肚脐,肚脐代表我们上半身躯干的正面朝向对方。门口有客人进来,你这样问他:“你好,你找谁?”这是一种方式,你看,门口有客人进来,你立刻转过身,“你好,你找谁?”这两种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看陈水扁访问美国的时候,人家美国人都这样了,他还赶上去和人家握手,就显得非常没有尊严的样子。
平时咱们对待别人一定要平起平坐,正面朝向,两个人都坐着没关系,但是对方如果是站着走过来,你立刻要站起来,正面朝向,伸出手去,这才是礼貌的方式。看看这张照片,在国内很多场合很多地方,你都会看到很多人就是这样握手的,握手的时候眼睛不看对方,因为这个问题德国人曾经非常生气,德国人气什么呢?中国的代表团去访问德国,德国人靠墙站一排迎接我们,我们的同志进去以后之后,依次和德国人握手,怎么握?你好,你好,你好……经常我拉着你的手,我笑眯眯看着他,德国人很生气,你拉着我的手,你看他干嘛?这根本就是不尊重我嘛!他非常生气,他真生气。但实际上,我们说,目光交流这件事情从文化上来讲,它是一个文化的差异,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差异,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西方有一句格言叫做“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什么意思呢?你跟西方人交流的时候,你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如果你跟他说话,你不敢看他的眼睛,看着别处,看着这里,看着那里,不看他,他会误解,他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你不重视他,或者你心里有鬼,所以你才不敢看他,这是他的理解,但是,在我们东方文化下,包括日本和韩国,这都是我们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人,我们的文化下来说,回避直接的目光接触恰恰表达的是礼貌、尊重和服从。
请你想一想,比如校长生气了,在训小徐,这时小徐的眼睛一般朝哪看?地下。我们习惯了不用眼睛看尊者,但是,握手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礼节,所以握手的时候,手要握住对方,眼睛一定要抬起来和对方有一个目光交流,这才是一个有风度的握手。
握手时要避免伤筋断骨式,恨不得把人家骨头都捏碎,死鱼式,一点劲都不用,还有水泵式,多数人最多三下就松开了,特别忌讳我们男同学拉着人家漂亮姑娘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失礼了。含羞草特不好意思,说“你好”。上来四位男同学上来演示一下握手。我们说,除了握手之外,各位在社交场合还会见到其他的问候方式,比如说拥抱和亲吻。我知道好多同学想练一下,如果你想练你就练一下。我告诉大家正式场合的拥抱怎么做,两个人都是左手下右手上,左手揽对方腰,右手放在对方肩膀上,然后先向自己的左边偏,和对方贴一下右脸,手不要动,再往右边偏,和对方贴一下左脸,再向左边贴一下右脸,好,完毕。这是正式场合的拥抱礼节,要三下。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是先向自己的左边偏,和对方贴一下右脸,有些地方就是右边贴一下,左边贴一下。还有些国家贴一下就完了,正式场合三下。我们平时不常跟人家拥抱,如果冷不丁冒出一人,过来抱你一下,你很难保证他是不是学过礼仪,所以你很难保证他会往哪边贴,所以遇到人家突然抱你一下时,你干脆别动,以静制动,你别动,他往哪边偏都没事,就怕和他偏到一边,另外要注意,拥抱时候,亲吻时候,所有场合,社交场合、公务场合,所有的亲吻都是假的,你千万别来真格的。抱的时候,骨盆这个区域是绝对不能碰触对方的,同性别也不可以。
异性之间拥抱,胸部象征性接近即可,点到即止,你千万别把人家漂亮姑娘扎扎实实抱个紧,口水在人家脸上。拱手礼,是起源于我们中国的特有礼节,外国人一般不做,中国古代多数时候是崇尚左为上的,所以“恭喜恭喜”时候是左手在上的。什么时候右手在上呢?我们温总理慰问汶川地震遇难同胞时候,一般人家家死了人了,有人要带兵出去打仗,这种倒霉事时候你去慰问,是右手在上的。所以传统上左右手是有分别的,当然古代还有一个男左女右的问题,现在都统一到好事左手上,坏事右手上。合十礼,起源于佛教的礼节。十大法界,皆由心生,阿弥陀佛,同时要低头欠身。你要去泰国你会发现泰国人都是这样问候,对方见了比较地位高的,手的位置可以稍微高一点,但是不超过眉眼,平民见了泰王才会举那么高,平时不可以举那么高。对方地位低一点,可以稍微低一点,同时低头欠身,阿弥陀佛。还有鞠躬礼,我们看到东西方的鞠躬礼是不一样的。西方是低头,东方的鞠躬礼不低头,很多人觉得低头像低头认罪不好看,所以是头和上身一条直线,以胯为轴,男士的手放在两侧,女士的手相握放在体前,弯下去。15°鞠躬礼看着对方为佳,一欠身,“您好”,这只是点头礼。正式的鞠躬礼必须是30°往下,要求目光随着身体下去,落到前方地面一米五,停住,起来,目光一定要下去。对方地位高你的角度就要大一些,你的地位高角度可以小一些。有的时候会看到那些抚胸礼,叫做按胸礼,五指并拢放在这个位置,有的时候会点头致意或连同鞠躬一起。抚胸礼一定是用右手放在左前方,绝对不能拿左手放在这边。
介绍握手完毕我们要递名片了,递名片时候我们说“让尊者掌控局面”,所以职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你一定要主动递上名片让对方了解“我是谁”。名片递出的方法能用双手一定要用双手,不能用双手,比如俩人同时递接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右手递出左手接回,注意文字的方向,文字的方向一定要正对对方,对方接过你的名片可以直接阅读,不用掉个再来阅读,文字的正面一定要朝向对方。外交礼仪中,对方是美国人,你的英文面要朝上,你跟日本人接触,日文面要朝上,这都是为了方便对方阅读。对方双手递过来你一定要双手接过来,接过来之后认真读一下,有赞美的立刻赞美一下,有不认识的字立刻问,当时说清楚、问清楚,过后就不会出现把人家名字打错、叫错的状况。
赞美完了,该问的也问完了,我们要把它收好,收哪里呢?男士穿西装可以防止西装内侧的口袋,也可以放在名片夹里,薄薄的,放在外衣口袋,放在外衣口袋的所有东西不能影响西装的轮廓,我们也可以把它放在公文包里,都是可以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定要郑重地收好。我曾经遇到一个韩国人,韩国人是当时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区的营销总裁,我们知道大都会是美国第一大人寿保险公司,当年他在北京开的分公司呢就是从韩国大都会调来这个韩国人去做中国区的营销总裁,他就讲了一件事,中国人见了保险推销员就不爱理,在韩国也是一样,他说,他有一次去拜访客户,敲门进去,郑重地递上自己的名片,客户是一个医生,坐在座位上也没有站起来,接过他的名片,的确是认真看了看,看完之后做了一件事情,大家知道医生的桌子上经常会放着一个差门诊票的东西,底下一个木板,上面一根钉子,看了看,就从钉子上扎下去了,他说,我怎么觉得有根钉子从我的脖子穿过去了。为什么他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是因为在东方文化下,很多人会把写有自己名字的东西当成是自我的延伸,你怎么对待写有我名字的东西,他会认为你怎么对待他。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人家递过名片,掉地上,你踩上去,你这脚踩在他名片上,他感觉踩在他脸上,非常难受。同样的道理名片上面不能写字。除了递名片,咱们有时候会给领导、给老师递个别的东西,只要是有文字的东西,甭管他相对跟你是个怎么样的位置,你从任何方向递到他面前的文件一定要文字的正面朝向对方,他可以直接阅读,这是一个礼貌问题,偶尔特殊情况,比如说,秘书要给领导递文件,领导旁边有一群外人在场,这个文件是我们内部资料,不能给旁边人看到,这个时候要求秘书要递的时候,文字朝下、白纸朝上,扣着放在领导桌上,有利于保密。
除了文件之外,刀子、剪子、笔一递我就知道你礼仪课上没上过。递笔怎么递?方便对方书写,先把笔帽拔掉,别直接戳过去,尖端朝对方有威胁感,所以大头朝上右手里很方便,他写完还还你,刀子、剪子也是同样。有次上课,课间有个女孩子说:“我说有一回我们领导干嘛要我学礼仪呢!”干嘛啊?他们弄文件,开封的时候用剪刀,领导说拿把剪子过来,她“噗”一下戳过去,领导那脸“唰”一下就变了,“学礼仪去!”除非是火灾、地震了、有人晕倒了,这种紧急情况可以跑,否则任何时候有急事你可以快走,但绝对不允许在工作场合内跑动,一旦我们工作人员在工作场合跑动,会给别人心理上造成非常不安的感觉,所以别跑。说话的声音一定要轻,轻到什么程度,你们俩说话你们俩听到就可以了,我听不到,否则像开放环境你会非常影响他人,包括你上自习的时候,俩人之间说话一定要轻,各位和旁边的同学说说话,感受一下那个音量,你俩能听到,我听不到。你会发现当每一个人尽量轻的时候,就算全场都会出现声音也不会出现那种像苍蝇一样的声音,保持声音是有礼貌的表现。
敲门怎么敲?有的时候老师的门开着,但是老师没看到你进来呢,正在写文件啦,正在写字呢,他没看到你进来,即便门开着也要敲门示意,告诉他我要进来了。敲门怎么敲?抬起手,面部的高度,用你的中指,“当当当”三下,停下来,为什么要面部高度?你想,好多女同学,敲门这么低,声音特小,这样,门内的人听上去你不够自信,你也别这么高,警察来抓***************这样,所以面部高度,中指三下,停住,多久,大约十秒钟,十秒钟干嘛,给门内的人一个准备的机会,他也许一句话写完才能让你进去,也许他要披件衣服才能给你开门,你别着急,等十秒钟,没人应答,再抬起手,当当当,那门铃也是一样的。
这种场景哪里常见?火车站,一到春运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人群,而且还是拥挤的人群,这样的人群绝对不会有战斗力,而且会有极大的内耗,没有敌人的情况下都会发生踩踏事件。这样的人我们把它叫做队伍,而且还是整齐的队伍,这样的队伍不会有任何的内耗,而且即便前面几个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还会勇往直前地往前冲。队伍和人群的区别在哪里?人群是散乱的,队伍是规范的。所以,平时走路的时候,行进有序,所谓行进有序,两层意思,第一,两人成排、三人成行,俩人走路可以并排走,但三个人以上走路就不要拉大横排了,排纵队一贯而行,会很舒服。你去机场你会发现,空姐穿着制服,拉着箱子,即便有两个人都要求一前一后地走路,绝对不能拉横排,你在机场里看到拉大横排的肯定是地勤,不是天上飞的人员。
第二层意思,尊者先行,通常你在单位你会看到,大领导居前居中,其他人居后居侧,所以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遇到自动滚梯的情况,自动滚梯的规则,右侧站立、左侧急行,你不着急的时候,请你拎着你的包靠右侧站立,左侧通道留出来,留出来给那些着急的人可以顺着往上走,有一个更快的速度。在中国大陆,汽车是靠右行驶的,汽车向右行驶,都是并排三车道、四车道的时候,请问哪一侧是快车道?左侧是快车道,左侧超车,右侧是慢车道,和电梯的规则是一致的,右侧站立、左侧急行。这个规则遇到汽车靠左侧行驶的国家,比如日本,日本汽车靠左行驶,靠左行驶的时候,哪一侧是快车道?右侧是快车道,所以到了日本坐电梯的时候,左侧站立、右侧急行,跟咱们正是相反的。
平时,尤其赶飞机的时候,各位工作了,你要老出差、老赶飞机,一定靠右边站立,不着急靠右边,有些人赶飞机,你像北京三号航站楼,那么大,头一次坐飞机,我在三号航站楼,奥运期间,之前三号楼刚启用的时候,我头一次是飞武汉,总共58个登机口,我的是2号登机口,走了好长一段,真的如果只差几分钟,真得在电梯上跑才能赶得上飞机。所以不着急的时候,靠右边站。遇到电梯的时候,分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电梯里有司机的时候,有人专门操纵电梯的时候,就是尊者先行就行了;第二种情况,电梯里没有司机的时候,在接待过程中,我们允许接待的同志有一个人先进去充当司机,进去之后,一手按住开门键,一手扶住门,标准动作,“领导您请进”,其他人就是尊者先行,这个充当司机的人先进去后出来。还有些情况,电梯里非常拥挤,领导先进去,然后我们挤进去,到楼层了,门开,你必须先出来,你不先出来,领导出不来。注意第一个出来的人,不是出来就先走,出来之后按住电梯相同方向行进的按钮,也就是说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有人照顾到电梯门,千万不能把尊者夹一下。夹一下不会夹出事,但是会令对方非常尴尬。出门和进门的时候要帮尊者开门,走路的时候尊者先行,看到前面有关的门,我们一位负责接待的同志可以快走两步赶过去帮尊者把门打开。非常大型的接待活动一般需要在门口设置礼仪引导员,也就是说礼仪引导员站在门口专门要帮客人去开门、关门。
楼梯从安全的角度看,是危险的地方。人在楼梯上摔的时候是向下摔,所以上楼梯,领导先请,对方先走;下楼梯时,有一个人走在最前面。实际上是最下面需要有一个“垫背”的。但是遇到特殊情况,夏天接待的是一位女士,女士的裙子还特别短,这个时候就别请女士居上了,好多女士非常忌讳自己的臀部对着你的面部。所以具体谁先谁后,要看具体的情况,遇到拐弯的楼梯一定要让女士走外侧,女士穿裙子的时候走内侧很容易走光,还有那种玻璃栏杆的楼梯,所以请她走在靠墙的一侧。
电子邮件是目前社会交往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首先,主题栏一定要写清楚;其次,使用传统的信函格式;第三,仔细校对;第四,交往对象都知道你的邮箱,你的名片上也印了你的邮箱,每天至少检查一次邮箱,不要错过重要的信件,及时回复。
使用手机,请问,在哪里打手机会引发事故?加油站、飞机上、开车时都别打手机。北京师范大学外面有一个十字路口,有个高架桥,有一次有个研究生骑车要右拐时是红灯,手机响了,掏出手机接电话,没注意到是红灯,继续向前行进,有辆右拐的车把他撞死了。多可惜。在北京还有一件真实的事情,小伙子开着车带着女朋友,手机响了,他掏口袋接,不小心手机掉地上,哈腰去捡,方向盘就弯了,结果他没事,女朋友摔死了。别去拿生命开玩笑。凡是使用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有心电监测仪的病人,只要你手机开着,哪怕只有一条短信进来,他的那个仪器会受干扰,所以进这些场合一律把手机完全关闭。在哪里打手机会引发其他人的不满?所有的公共场合,尤其是重要的会谈当中,你心里得有个数,会谈重要还是手机里的电话重要,如果会谈重要手机彻底关闭,如果手机里的事更重要,跟人家道歉。手机放在哪里比较好?注意:重要场合手机不能出现。有些同学喜欢把手机挂要带上、挂脖子上,的确很方便,但是你想想,胡锦涛同志每天见外宾,一抬手,腰间一个大哥大,感觉不好,正式场合手机不要出现,把声音关掉,放在你的包包里。手机铃声、短信铃声、桌面包括计算机桌面一定要符合社交礼仪。遇到电话面试时候,保持通讯工具正常工作,保持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另外,手边常备基本资料、保持积极的态度、冷静、沉着、亲切和礼貌。所以提醒大家,各位需要面试的同学一定要事先做演练。保持与对方接近的语速和语调。如果说我们说话不够标准的话,需要进行语音训练,这个可以用播音员教材去练习,很简单的,练得多了发音自然就准确了。
其次,再让我们看看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人脑有两个基本的思维功能,联想和想象。我说“克林顿”三个字,如果你的脑袋里出来的是克林顿的摸样,说明你在想象,如果你脑子里冒出来的是莱温斯基,说明你在联想。联想计算机的电视广告是这样的,一个思考者的雕像一转,广告词是“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非常重要,但是联想不是乱联想,联想有两个特征,第一,联想动用我们大脑里以往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联想,联想是有根有据地联想;第二,联想是潜意识里的主动思维。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学习当中,你有没有一个机会和一个人在十秒钟之内擦肩而过,很多时候你只是看了他一眼就过去了,但是你脑子里留了一个印象。很多时候我们说要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那什么是个人形象?一个人的形象是容貌、衣着、声音、仪态等等所有你展示于外的东西综合在一起留给他人的印象。当人在面对面沟通的时候,信息是怎样传达的呢?当人在面对面的时候,有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因素在传达,38%通过听觉因素在传达,只有7%的信息是真正通过语言因素在传达。当一个人眼睛见到的东西和耳朵听到的东西内容矛盾时,人更容易首先相信哪一个?眼睛所见到的,这就叫做“眼见为实”。很多时候你说什么不重要,你做什么才重要。我们眼睛见到的更重要,人最容易相信,所以叫做“眼见为实”。还有“行胜于言”,人对视觉信息的处理速度远快于对听觉信息的处理速度,所以沟通时候要先把对方眼睛能看到的那部分处理好。关于形象各位要了解一个“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我们对于一个人良好的或者不好的印象会影响到我们对这个人目前的评价,就是俗话说的“光环效应”,当你的外表非常灿烂的时候,对方会推断你的内在素质也很优秀,假如他没机会了解你的话;当你的外表很粗糙的时候,对方会推断你的内在素质也不好,这就是光环效应。光环效应会造成古今中外普遍的现象――以貌取人。古今中外都有以貌取人的现象,大家仔细想一想,人什么时候会以你的貌取你的人?跟你交往了二十年的朋友会不会以你的貌取你的人,不会的,他和你交往了二十年之久,你的所有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你的学识、为人、品性,他甚至能够推断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发生那样的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所以他绝对不会因为你今天穿了一件西装,明天没穿西装就对你做出不同的判断。谁会以你的貌取你的人?就是只有十秒钟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你要原谅他,他没有机会了解你的内在素质,他只能以你的貌取你的人。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在看别人的时候,你要尽量避免以貌取人,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外表和内在都是不统一的,一个骗子可能非常帅,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人相貌可能非常普通,这种情况是大大存在的,所以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反过来,当你只有十秒钟给别人看的时候,一定要把你的外表打理得和你的内在素质具有相同的水准,你才不至于吃亏,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了解你的内在素质,他只有通过你的外表去推测你的内在,所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你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第一印象。世界上的人对于某一个行业的人的职业形象会有一个社会刻板印象。我们把自己的仪容仪表打理好,当对方看到时会非常愉快,表达的就是对对方的尊重,所以它是礼仪的一部分。有人研究过世界上美人的脸,发现美人的脸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即中国话中的“三庭五眼”。从发际线到眉头,从眉头到鼻尖,从鼻尖到下巴尖,这三段长度相等会比较好看。两只眼睛各是一个宽度,两只眼睛中间是一个宽度,各自一边眼角到发际线,横向物质眼睛相等会比较好看。化妆时每个人的技巧不一样,关键点在平衡比例。眉毛在女性的脸上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在脸上定一个基调,如果眉毛不整齐的话,脸也不够整洁,所以眉毛要修一下,但是不要拔眉毛,会损失毛囊,就不再长眉毛了。眉毛修整齐哪怕不化妆脸上也是很漂亮的。70年代,日本的化妆团队研究发现,眉头、眼头和鼻翼在一条直线上,从上唇的中央往外拉一条线,应当经过鼻翼、眼尾、眉尾,这样在三庭五眼的基础上,纵向、斜线,你就知道你的五官应该怎么样分配了。再看眉峰的位置,眉峰,即眉毛的最高点,东方人的眉峰在眉毛外三分之一的位置会显得更大方,把脸部的比例调整到位,远看都会很舒服、很耐看。
作为团队领导人,一条红领带是必备的,红色是最具有活力和权威感的颜色。职场上,我们职员最常用的领带颜色是蓝色调,第二是灰色调,蓝色调、灰色调小型几何花纹领带,包括细斜条纹领带都是职场最常用的。百分之百纯真丝材质的领带是最好的,如果你将来工作了,只有钱买一条领带,尽量买百分之百纯真丝的,只有百分之百纯真丝材质的领带才能打出最柔顺、最漂亮的结,只要含有化纤就很困难。西服的面料以百分之百纯羊毛为最佳,平时的休闲西服什么料子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想买一套西服,穿上十年没问题的,一定是百分之百纯羊毛的,只不过可能冬天的毛料厚一点,夏天的薄一点。粉红色具有更多的亲和力,当颜色中含有更多的黑色时候,更具有权威感和职业感,当颜色中有白色的成分时候,更具有亲和力,具有温柔、年轻的感觉,所以想表达权威感、职业感的时候选深色;想表达亲和力的时候选浅色。成功的职业装是要求与团体风格、行业特征相吻合,不知道穿什么的时候以领导为榜样。所以建议在面试之前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尊者见面的时候,如果你不知道穿什么,可以比他更正式,但是尽量不要比他更休闲。正式场合三色,深蓝色、深灰色、黑色,这种深蓝是指趋近于黑色的藏蓝色,深灰色只是指比黑浅一点的深灰色。如果你只有一套西服,一定首选深蓝色、单色、纯羊毛面料,如果经济条件达不到,有一点化纤也没关系,但一定是要选深蓝色、单色,或者第二套西服深灰色、单色,这两套西服可以保证十年之内不用换。如果女生感觉权威感压不住的时候,黑色西装打一个很漂亮的丝巾是没问题的。黑色对女性而言年年都是流行色。提醒各位男生注意的是,想想西方男性,什么样的场合才会穿一身纯黑色的西装、打纯黑色的领带?葬礼、婚礼、奥斯卡颁奖典礼等要穿礼服的场合才会穿一身纯黑色的西服套装,纯黑色的西服套装目前被称为“日夜通用简便礼服”。正装首选深蓝色,其次深灰色,这两种颜色喜欢哪样选哪样,一般不选纯黑色,除非需要穿礼服。所有的针织面料都会有一定休闲的意味,哪些是针织面料呢?毛衣、T恤衫、文化衫,这些都是一根线圈圈套、圈圈线织出来的,针织面料具有很大的弹力,很容易变形,所以穿在身上很舒适,它不够挺阔。正装西服、正装衬衫是梭织面料,所谓梭织面料,经线一根根绷在那,一根梭子带着纬线穿梭、穿梭,这样织出来的叫做梭织面料。梭织面料没有弹力,非常挺阔,用作正装,所以正式场合时的服装面料应是梭织面料,场合休闲时可以穿针织面料。颜色上,深色比浅色正式;面料上,梭织比针织更正式;从款式上,西服套装最正式。
穿西服时讲究“领袖风采”,领子区域和袖子区域最重要,男同志穿西裤可以用腰带也可以用背带,如果比较瘦,腰带会比较方便,有些男同志肚子比较圆,那他用西装背带会比较好用,要注意的是,腰带和背带只用一样就可以了。正装西服的衬衫只能是长袖,而且领围要求一定要适合,扣好所有的扣子之后,两个手指头恰好能伸进去,这是最合适的领围。西服的款式,这几年不流行双排扣,全是单排扣,单排扣有两粒扣、三粒扣,扣扣子的时候,比较不正式的场合可以全不扣,正式场合需要把扣子扣上,目前世界上多数男士的做法是最下面一粒永远不扣上,如果是两粒扣,只扣上面一粒就可以了,如果是三粒扣,可以扣上面两粒也可以只扣中间一粒,但是无论如何最下面那粒不扣上。最下面那粒不扣上,做动作会自然咧开,突然坐下也不会涌上来。穿好衬衫、扣好扣子、打好领带、套上西服,观察一下这个领子,注意,衬衫领子和西服领子中间一定不能有缝隙,合身的西服一定是站直了,扣好扣子,西服外套的领子一定要紧贴在衬衫的领子上,而且衬衫的领子要大约高于西服领子一点五厘米。换句话说,西服贴着衬衫领子,衬衫领子贴着皮肤。国外的男士如果每天都要穿西服,那他每天都要换衬衫、打领带,所以他们职场上男士都会有5~7件衬衫,每天换衬衫,每天换领带,然后礼拜六集中起来洗一下。如果面试必须穿西服,你第二次去的时候至少换跳领带,所有领带有两条就足以了。
正装衬衫的袖口有两大类,一类是平时最常见的“圆筒式袖口”,一般会采用有机玻璃的小扣子扣在一起,如果衬衫品质比较高档,一般不会采用有机玻璃的扣子,会采用贝壳磨出来的贝母扣。使用贝母扣的衬衫品质一般会高于使用有机玻璃扣子的衬衫;第二类是法国式袖口,法国式袖口是两片并在一起,然后用一个袖扣穿过去固定住,不是一个压一个,而是两个并在一起。法国式袖扣和圆筒式袖口都要求一抬手衬衫的白边要露出来,圆筒式扣子要求一抬手衬衫白边露出来,但是扣子不露出来,法国式袖扣要求一抬手袖扣全部露出来。换句话说,和法国式袖扣衬衫搭配的西装外套的袖子要比和圆筒式袖扣搭配的西装外套的袖子要略短一点点。三月份北京还非常冷,江泽民同志出来的时候经常穿一个西服背心,也叫做西服三件套,背心是和西服一
打印本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