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报告会实录
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

发布时间:2012-04-12 作者: 出处: 浏览:753次

--文章内容列表-- -------------------- 1 - 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 2 - 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

主讲人:李生秀

 

主持人:

    欢迎著名的植物营养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生秀老师,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在这生机盎然的岁月里让我们请出今天的嘉宾。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李生秀老师。李生秀,男,1936年生,我国著名植物营养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兼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协会土壤植物营养学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专业委员会理事常务理事,矿物营养与化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编委等。通晓英、俄、日、德、法五种外语,2008年度“和良合理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李生秀教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六项,曾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李生秀教授构建了我国西北旱地以水肥管理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及实践体系,出版专著11部、论文400多篇、其中英文50余篇,撰写了中国旱地农业英文专著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旱地农业著作。

听了这么多李生秀老师的简介,我想我都迫不及待的想向李老师“取经”了。李老师,请您先跟大家打个招呼,简单的说几句吧。

 

李教授:

非常感谢团委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和广大同学见面,我感到非常高兴。我非常高兴的是能有这么多的同学热心于农业、致力于农业,这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我在《中国旱地农业》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前面都写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管子说过,他说农业什么呢?大意为:农业这个东西,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对农业有很大的贡献。所以我这上面就写到,无论你是家家户户、千千万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论你是公子小姐、文人雅士你都离不开农业,没有农业就不得了。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国三天得不到食物,古书上叫“惶惶如也”。这个可见,就是圣人和平民都一样,不吃饭不行。所以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现在我们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他国家对我们国家估计,我们国家的粮食将来要达到五亿吨。那么五亿吨的水平,现在我也没有查询资料可能还比五亿吨要高,按十三亿的人口来算的话也就是个六七百斤。世界上储备的粮食可供购买的有多少呢?据估计是一点五亿到一点八亿。如果我们国家人没有粮吃,那一点五亿到一点八亿几乎仅仅占我们国家需要的三分之一,我们如果要向世界买粮食的话,世界将要发生粮食饥荒,这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干农业是光荣,干农业是责任,干农业也是我们立国之本。

我自己现在可以说用一句话给别人说,我一“垂垂老鹰”,就说我已经老了。但是大家还记得曹操有一首诗叫《龟虽寿》。他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雄心不已。”我也不敢自称是壮士雄心不已,但是我还是“伏枥”的“老骥”,我还想干一点事情,所以现在依然在干一点事情。我想同学们也想吸收前鉴,为我们国家的农业做些贡献,谢谢。

主持人:

    确实是这样,李老师已经年过七旬,但是可以说是干了一辈子的农业。我从资料上得之,您是咱们西农土壤农化系毕业的,而我也是咱们土壤农化系的后生资源环境学院的一名学生,然后在我学我们专业知识的时候像一些土壤学、植物生理学也很枯燥。但不知什么原因让您选择土壤农化系这个专业?

李教授:

    那好,我给大家汇报一下这个事情,我是雍城中学,我老家在雍城县。雍城中学毕业后我是全校第一名保送去上高中,但是因为我家庭情况不允许,后来自愿考到我们校区,现在叫杨凌技术学院,当时只有一个武功农校,武功农校在全国来说是非常有名的。当时为什么要考武功农校呢?因为我在雍城中学毕业是五三年,五二级毕业的两位同学保送到武功农校去学习。他们回来传递了一个信息,如果你学的好的话,还有百分之五的机会可能保送上大学,我当时就冲着这百分之五上大学的机会,当时我去武功农校的话还是高分进校,我也不知道怎么样,他们当时在选拔干部,我也是选拔干部之一,介绍分数大家二百分很多,大概二百分左右。我的分数是四百四十八分,有人说这是整错了,三百三十八分都是高的了不起了,你是四百四十八分,不可能。人家介绍的说,是的他是全校分数最高的。就这样,学校毕业以后,如我所愿就保送到当时叫西北农学院。我们在武功农校学的是农科,到了这个大学以后我就转学土壤农化。为什么转学土壤农化呢?因为土壤农化当时有一个教授叫于红朝,大家现在都不熟悉了。但是下面水保所有一所塑像就是他的塑像。他是当时我们学校唯一的一名一级教授,而且当时他是学普委员,现在就是我们所谓的院士。因为这样大家就凑到他这地方去,我学了四年以后就毕业了。

毕业以后为什么要搞土壤农化?当时我毕业以后一个想法,就是将来我要学生物化学或者其他化学。当时咱们学校还有一位老先生叫石申涵石先生,他是搞古农学的,他感到我的古文不错,就想留我到他那里搞“古农”。但是系上当时都不愿意,最后把我留到农业化学科研所,当时觉得农业化学没有别人搞生物化学有一些理论基础。但是我最后搞,我热爱它,为什么热爱?而且为什么以后值得干这个事情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78年,有一个外国人叫西蒙,他写的一篇文章。他说,1840年全世界没有化学肥料,那全世界粮食产量是多少呢?粮食产量平均是0.6吨,也就是6百公斤。到了1978年,这篇文章是他1978年写的。他说世界粮食是多少呢?世界粮食是4.72吨,请大家注意开始的时候,1840年的时候仅仅是0.6吨,而在1978年的时候是4.72吨。这就是说,增产增了多少呢,增产增了4.66吨,这粮食是怎么样增产呢?他算了一个帐,他说全世界到1978年应用的NPK也就是氮磷钾肥料是155公斤,每一斤氮磷钾肥料(NPK)算下来能增产多少粮食呢?增产20公斤,如果按155公斤来计算的话,肥料这一项增产的粮食是3.1吨。那就是说,4.12吨减上3.1吨,约有1吨是其他原因产生的。这就说明了,植物营养施肥改良土壤它的重要性。重要性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欧洲人大量的应用化肥,美国人没有用它。美国人就感到欧洲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就写了一些信问欧洲人,问欧洲教授,欧洲人就给了一些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是最典型的, 他说如果把粮食增产作为百分之百,百分之五十是化肥的作用,百分之三十是品种改良的作用,百分之二十是其他技术改进的作用,这就是说化肥的作用占百分之五十。恐怕大家都晓得一个布拉格特,这个人是搞育种的,这个育种的人说的非常客气,他说世界粮食增产化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现在停止化肥,那么世界将要面临着末日。这个末日不是污染所造成的,而是饥荒所造成的,这个人是搞育种的,搞育种获得诺贝尔奖。那应当说咱们国家这些人谁要干啥一定要把他捧到天上,我们的专家简直是天下少有、首屈一指。但是布拉格特就讲到化肥。所以从我们国家、从世界来看尤其发展中国家化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化肥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效率很低。大家都晓得用磷肥,我们把一斤磷肥输到地里大概能发挥多少作用呢?一斤磷肥施道地里只能发挥二两的作用,也就是说它的效率是百分之二十,这是最高的。一般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并不罕见,我们搞磷肥的话是把磷挖出来加上酸制成肥料,然后放到土壤里,加酸的过程是一个脱钙的过程,放到土壤里又是加钙的过程,结果把磷肥有变成了石头这是为什么磷肥的效率这么低。氮肥的污染总体来说就更加严重了,所以要说这个东西重要在什么地方,重要就在于它对农业生产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它对环境保护有影响,现代的环境保护不和现在的化肥应用结合起来这也可以说损失一条方向。好,谢谢。

主持人:

    通过李老师的讲述我们确实看到了李老师“学一门、爱一门“最终成为这门专业的一位知识大家,我想我们也会得到一些启示,回去之后,喜欢自己的专业、喜欢学自己的专业。那么,刚才也听了您用一些英文名字,感觉您的发音也很好。刚才通过资料了解到您会英、俄、日、德、法五种外语。我们特别想知道你是怎么学习这五门外语的呢?如何能学习那么多的外语?而我们现在面对英语一门,都会感到头疼。

李教授:

    好,这个问题,过去我学生的时候也碰过这问题。那个时候西农在六零年的时候有个校刊它一版提到了什么国什么外语下面还发表了一篇社论叫《学习赶上》,我感到非常简单,我曾经给他们说过四句话,我说:“学习外语并不难,全在学者心意坚。铁杆磨针古有训,滴水穿石金可断。”李白听说开始的时候并不好学,他后来看见一个人拿个铁杆在磨,他就问:“干什么呢?”“磨针呢,那人回答说。真的会磨成针?那人说:“将来一定会磨成针的。李白从这个地方到启发最后成为很有名的可以说是唐代浪漫诗人之首。“滴水穿石金可断”大家看屋檐下面的岩石都被水穿了个孔,这就叫持之以恒。

我是怎样持之以恒的呢?总结起来的经验大概就这么几条,也非常简单。关键问题是刻苦。第一,我是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单词卡不离手,都装在身上,就是记。什么时候闲了、不能干正经事情的时候,我就想,我学了什么单词,赶快记一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第二点就是我利用假期进行突击,大概一个假期我就往往可以攻克一门语言,就是说我最少可以达到读书的水平。我开始是学俄文,所以水平也比较好。我们在武功农校的话是5月25日毕业,然后由这个地方9月1日开学这中间几个月时间。这几个月时间我干什么呢?我就攻英语,一天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词汇,大量的看书,巩固了这几个月之后,我到了大学以后,我的英语基本上可以考试,英语词汇量还有其他相关都非常好。有些记得词汇,跟别人到美国去给人家做翻译,有些词汇突然就想起来了,这些都是我之前记过的词汇。另外一点,我想最好你能背,要下决心背一些经典文章,这非常重要。我可以跟大家讲我学俄语的时候读了一本小说是屠格涅夫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first love”就是《初恋》,这个《初恋》我读完以后好多段落都能背过。男主角去追求女主角的时候说“(俄语略)”大意是“年轻人啊,年轻人,你这样一个年轻人”(俄语略)。这本书上面写的这个故事非常荒唐,是他儿子和父亲同恋一个人的这样一个故事。但是那个文字写的非常漂亮,有些词啊,有些现在咱们都不用,但是它们非常文雅。比如说“告别”这个词,现在俄文叫(俄语略)这书上面叫(俄文略),所以这个(俄文略)跟外国人说他们都不太清楚。有一次一个苏联女教授在西农教学,我问她读过《初恋》没有?她说她读过,我问她能不能给我(俄文略)我说的是“你能不能给我背一下”她说她不能,我说我还能给你背一段,她感到很惊讶。所以,这是要多读,另外要记一些特别重要的诗词。我给你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英国住的时候,我们去了以后英国的剑桥。中国人的话只要通过British contest考试,就是去英国英语文化委员会都要把你送到那里去学习,我没有在那个地方去学习,但是我感觉在那个地方学习一定收获很大。他不是给你教书的,而是教你生活。我们有一个leading是教口语的,教口语时,他就时常开玩笑,他说你是不是想给你女朋友或什么人写一首诗?我可以告诉你你去写去,他说:violet is blue,rose is red,suger is sweat,and so are you,后来有一个朋友来看我,我就开玩笑把这首诗给他看问他读没读过。他说这首诗这么好我要赶紧记下。然后我问他你是要把它给你的lover还是wife写的呢?他说maybe both.他说给两个人都写。还有咱们的生日快乐歌,英文上是这么说的:”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you were born in the zoo,with mokeys and donkeys,with a big kangaroo.所以我就把这个给这个小孩子译的话: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你是生在动物园的动物,驴子猴子是你的朋友,大袋鼠和你同游。那些娃都记下了,所以英文有好多这些东西,比如说ladybug,这个ladybud是什么东西呢,学植保的同学都知道这是瓢虫。它有一首小诗说的是Ladybug,ladybug,go home at once.Your home is on the fire and your children have gone.意思是赶快回家吧,你的房子着火了,你的孩子都逃了。我就感觉有时记一些这些东西,背一些这些东西,很多年之后忽然能够想起来。他就肯定对这些东西留有记性。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多加注意。

还有一个方法,当然咱们的条件不够。如果你在国外的话你就要敢于交流。敢于和这些外国人谈话。在国外的话大多数人都有那种感觉。我就问那些中国的朋友,你们去感觉语言上怎么样?他们说语言上没什么感到非常简单。我又隔了几天问他他依然回答非常简单。他们为什么感到简单呢?所以英国大使馆最后就说,中国人到英国去,两年之后的这个见习生,我当时也是见习生,叫advance studies这么个玩意儿。去的话,他说这两年英文是不进则退啊。大部分是退步啊,为什么他们会发生这个问题呢?我后来就体会到。因为开始去人家以为你是外国人。就只会跟你说Good morning什么这些简单的,而且语速非常慢。如果你还依然是这种感觉的话,人家还是依然那样个态度对待你。我英国语言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叫容易,第二叫困难,第三才感觉到容易。为什么第一个叫容易呢?因为英国人看到这是一个外国人,他就说话Good morning 什么这些东西。语速非常慢。为什么感到难呢?你和人家打成一片的话,人家就会感觉到你和他好,你还没有注意到呢他就哗哗的说了好多过去了。我有一个朋友我和他开过玩笑,it seems to me,you didn’t open your mouth,but words have gone through your mouth..我说你说话说的这么快,在我们感觉你好像还没张口,好多话就说出来了。他就说的这么快。到这个时候你感觉到难了就说明人家和你打成一片了。人家就把你当成自己国家的人了,到这个时候你就没办法你只能说“paden?sorry?”然后经过这一个阶段最后你感到容易才是真容易。这是你就和他打成一片了,你说话就自由了,我们中国人到那边去往往没有经过第二阶段,他就觉得容易容易可到底语言不长进。

也就因为这个原因,想到在英国,最后走的时候,英国大使馆有一个参赞,这个人曾经在北京农业大学当过校长,对农业十分感兴趣,他就到爱丁堡,我当时在爱丁堡这个地方,他来就找一个导师或者叫是监督人。我就问他,你们有没有什么语言上的障碍?他就骄傲的说,我们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在英国待了若干年了的,还有什么障碍。我说好吧,你去试试去,他就跑过去问那个Smith,那个Smith 说话非常快,但英语非常标准。到最后搞来搞去没有一个人能听懂。我一看没办法,我就说好吧我给你翻译。最后给翻译了。所以这个参赞就看出来了,他就说像你这个年龄的人,语言都是退步的,咋你这个英语这么好?我就告诉他这个了,他说好,你就在这留上两个月,咱们搞一个英国农业和农业交流。所以我就比别人多留上两个月,就在英国各个地方跑。跑来跑去就给人家写了一个《英国农业与农业交流》,写了一个报告,后来这个参赞就把这个还有一些其他资料发到国内农业大学作为农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参考资料。

另外就是你经常注意那些语言的,有共性,也有些特殊性。你要特别注意那些特殊的地方。越是特殊你就越要注意。我在现场给大家说一下,我是1979年回来的,我由外面蹲点回来的,1979年9月8日通知,1979年9月13日进行外语考试,选拔出国***************。那个时候学校已经开了外语班,我就想我没有优势啊,我正在外面蹲点呢,最后还是考虑到学校反正让我去考我就去考吧,结果去了以后成绩是82分,还是全院最高的。为什么呢,最重要的还是原来的基础打的好。比如说这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用别人的话说就是theor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但我那个时候记得就是这些个成语,theory should be hand in hand with practice,这个hand in hand就是过去的一些成语几年间积累出来的。英语考试在1980年全国农林系统考试统一命题,考生最少也有八九百人,那个时候出的题目非常偏,他有一个翻译题题说老师少给了我们3本书我想这个题好像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一个句子,大家可能都会翻译。他这个句子的正式回答是:The teachers has given us three books 。我当时写了一个three books too short.当然这个意思也能表明,但是就没有人家用的好。“他说他喝醉了”,这个翻译非常简单,但是这道题注明了要用这个词。这个后来在字典上查到说he has have a ......too much.这个在文化上讲简直不通,但是 too much.但这就是用来形容喝醉了。那一次我也是考了82.5分。这个82.5分是什么意思呢,在我下一名有一个同学叫杨茂生,他在东北学的英语,他考了76,而其他人都是60分以下。所以说当时我在学英语口语的时候那可真是,脑袋想的,嘴里说的干什么都是英文,所以真的是下了一定的苦功。这就是我原来说的那句话,铁杆磨针固有形,滴水穿石金可换。

当然,如果你在国外的话,要特别注意和别人打成一片。我  刚才说过的,再补充一个例子 我在nature science department”,当时叫自然科学系那个里面有三位女士 一个叫萝丝,一个叫戴安娜,一个叫安一般来说,这些女同志都比较活泼,最容易和你开玩笑 不过也是想学语言 就和她们不断开玩笑 ,有一次我实验完了后 ,我把那些东西搬到洗涤室 ,洗涤室有一个人叫戴安娜 , 她就在这专门干这个 ,结果走的太快我就把量瓶掉在地上了。这三个女士就出来了,就开玩笑说,don’t worry we dont ask you to pay it 你放心,我不要你赔);另外一个说 it’s too expnsive to keep you here 把你摆在我们这地方花的代价太大了);还有一个说I think it must bug(我想那个应该是个炸弹)。就把你奚落一番但是这个情况就表明你跟她打成一片了,她们什么话都可以说了,所以一定要敢于开口。所以我想总结起来就是:下苦功夫是核心,利用零散时间是基本利用假期突击的时间突击的结果把它巩固下来第三点就是经常复习还有一个背诵一些名著 为了学英语我看了不少名著那些东西读了以后读小说也能增强,因为科学文章写的比较呆板小说写的非常活你在那个地方确实能感觉的语言的好,也能感到语言的美。我想,学语言的方法大概就说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

    我想有了李老师的葵花宝典呀,像我们的四级、六级,或者说是其他的一些外语考试,都已经不成问题了。其实刚才李老师说的他下苦功持之以恒的精神确实是有证据为证的我们之前跟李老师聊天的时候看到了李老师之前做的,英文、俄文笔记,还有德文字典,我们照了几张相,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应该是俄文字典,他上边这个标识的是是1920年出版的俄文字典

 

李生秀:

    本俄语字典是我的一个老师送给我的。我在这地方我会的三种语言其中俄语算正规的俄语的话,我在武功农校有老师叫向佳凯向老师,他在东北长春铁路做翻译翻译了30多年。俄语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他讲的口音带着列宁格勒的韵味,按照莫斯科的语言这叫(俄语略);这个德文,我在大学来以后我敬爱一个老师杨全忠杨老师他在德国11年他是学电子工业的,后来,因为他是东北人,后来他和张学良一起西安,到这个西北农学院来教书。但是当时咱们的的电工什么的都不用不上,所以他来这教德语。这本词典是他送给我的后来他还送我了一些书包括他的讲义我后来得到他的讲义后我就把它亲手抄了一遍,以至于现在想起这些老师都非常感激

主持人:

    这张应该是老师您做的笔记吧,这张,上面都是用繁体字写的当时老师那个时代还是施行繁体字

李生秀:

    实际上繁体因为过去学的都是繁体字后来也学简体字简体字学会了就用简体简体学不会就用繁体是繁相间 新旧不一

过渡人物的特色过去属于旧文化,现在有这个的,所以新旧交混的这种状态

主持人:

    这张也是老师做的笔记,这应该是德文字典

李生秀: 

    这个本德文词典,我读书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可以说应该说是相当贫困这本德文字典是由苏联莫斯科出版的当时在中国人民币仅仅是1.5元,当时我买不起,我有一个同学叫李放飞,他后来他说你不能因为俄文就放弃学业,他买的有这本词典,但是他俄文没有学好,后来这本词典就送给我了

主持人:

    当时看老师的笔记有好几本 每一本都是老师自己亲手写的李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您学了那么多语言会不会说这种语言时冒出另外一种语言就是混搭了

李生秀:

    语言可能混杂的,尤其你学口语学口语的时候很可能混杂我的俄语基础比较好俄语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当老师,国家办了一个俄语班,什么俄语班呢?就是讲土壤学,然后我就,它的文法是什么所以那个时候就干这个事情其他语言当时俄语比较好,因为那个时候俄语我下了功夫虽然我听不懂,但可以说。当时有个什么想法呢?可以当时60年代唯一出国方法就是去苏联留苏”。但是毕业的时候刚刚就碰到这么一个问题中苏关系恶化后来学英语口语,俄语经常就反映出来,所以就要排除俄语的影响。有时讲这个,就想俄语的话应该怎样说。但是从基本上来说在你写作上语言不会有什么冲突。这个问题是口语,就像有时忽然有时在我们讲英文的时候夹杂英语这是母语的影响其他的第二语言也有这个影响。这个问题不大因为对咱们搞科学的人来说,核心还是写作,这个特别重要因为你表达不出来你的思想你的paper  就写不好就很难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所以在学习口语的的时候排斥母语影响、俄语的影响后后,作为写作便没有多少影响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 下一页 »

--文章内容列表-- -------------------- 1 - 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 2 - 与李生秀教授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