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理性看待中日关系
来源:团委宣传部|作者:高媛 王含文/文 刘文馨/图
为帮助大学生树立国际视野,了解中日关系发展趋势,加强对于国际格局的独立判断能力,4月23日晚、现任中经济发展协会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泰平受邀前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了以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素质报告会。王泰平结合自身身在日本工作生活二十多年的经历将中日关系的变化以及多年来中日政策的体会向大家缓缓叙来。
建国初,中日关系十分紧张,而周恩来始终对中日问题高度重视,以坚定的立场,卓越的智慧对两国的友好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两国人民在经历了重考验之后,迎来了半个世纪的曲折之后重归于好的特殊关系,从邓小平的中日会谈到胡锦涛主席从两国关系特殊到普通,两国人民始终在不断的考验中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而努力。报告会中,王泰平提到中日矛盾的主要原因,其一就是中国发展过快。中国的崛起导致东亚出现两强并立的局面,打破了甲午战争以来中日两国实力始终不对称的格局。面对新现实,日本缺乏心理准备。失落,危机感交集,失去自信而困惑不知道应如何同中国打交道。日本右翼势力则由于失去对中国的优越感,产生焦虑、不安情绪乃至不服气和对抗心理,有些人要对中国说不。21世纪初小泉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和2010年以来日本为政者在钓鱼岛问题上行事,都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生的典型反应。力量对比变化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我看来,这几年,日本不断制造麻烦,挑战中日关系的底线,不是强大的表现,而是迷茫,一种心理后困的反映。这种现象缘于中国在日本的外交定位问题上尚未获正确解决。
(图为王泰平先生在讲解中日关系)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究竟应是战略合作伙伴,还是战略防备对手的问题,尚待解决。这是中日关系在旧的平衡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理立起来的表现,表明中日关系正处在转型的过期,在如何对待今天的中国方面,日本正在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外交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过程。与日本的外交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友好合作应该是改善双边关系的重要任务。谈到中⽇关系时,安培常⼤谈中日友好,王泰平认为这就是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基于利益驱动包括日美关系的变化,中日关系从战略竞争转为竞争又合作。中国重要性的提升,迫使安倍首相在其国内政治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不得不做出改善对华关系的姿态。在中日双方的努力下,两国关系在矛盾磨合中曲折发展。现场同学分别就环境问题,中日历史文化交流等问题向王泰平大便提问,王泰平细心解答,他表示伴随中日关系的改善,中日韩一体化趋势明显,三国关系重回正机,在环境建设与经济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共赢的趋势。对于中日历史文化问题王泰平强调我们应坚定立场,理性判断,明确自身的主心骨,共同交流发言。中日关系的发展复杂而敏感。中日建交的态势也在不断变化。经济发展、文化的浸透、军事的变化、外交的战略等因素始终牵动着中日关系的命运,当代大学生应当用宏观的眼光对待中日关系,本着平等交流的态度互利共赢,互鉴共学,为未来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