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百场素质报告会之六十二――到生产第一线,才能有所作为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报告会快讯
大学生百场素质报告会之六十二――到生产第一线,才能有所作为

发布时间:2007-11-12 作者:靳军 出处:食品学院 浏览:267次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是《诗经》中对红枣的记载。红枣原产于中国,属于中国独有,它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是没有竞争对象的------”一上讲台,她就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了。当主持人——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正茂请她坐下来讲时,她爽朗的说:“不用坐了。我已经习惯站着了。一坐下来,我就把讲话内容全忘了。”全场师生被她的直率和开朗惹得哈哈大笑。
  近日,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208会议室举行的一场报告会上出现的情景。她,是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系博士生导师、著名食品专家、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她的名字叫陈锦屏,今年70岁。


红枣情深,踏遍六省搞科研


  就这样笔直的站着,年已七旬的陈锦屏教授给食品学院200多名师生作起了报告。
  “古代神话中,对红枣也有记载:枣林坪,香飘千里,闻之,死者生,病者起。这可能有些夸张。《本草纲目》里对于红枣的功用只说了8个字:健脾,补血,养心,安神。有人到北京去看望原陕西省省委书记马文瑞,见马老精神矍铄,容光焕发,问养生奥秘,马老回答说:‘马老,马老,一日三枣,容颜不老啊!’
  师生们被陈教授幽默生动叙述所吸引,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红枣这样好,可是,国家红枣产业却裹足不前。”
  接着,陈教授就由韩国红枣占领国际市场说起,讲述了她怀抱婴儿,背着铺盖,足迹遍及陕西、山西、河北等6省红枣主产区,肩负国家重任,解决红枣霉烂问题,研究人工干制技术并取得丰硕成果的过程。
  她由衷地说,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一线工作,虽然艰苦,却也快乐。她告诉在场的师生们,科研工作者无论在哪里工作,要取得成绩,都离不开领导,离不开同事,更离不开人民群众。

 
樱桃攻关,生产一线有作为

  1985年,留学美国归来的陈锦屏回到母校西北农业大学,职称仅为讲师的她担任了食品系首任系主任。于是,在只有一间平房,一间办公室的情况下,在西农三号楼前的一棵大树下,陈锦屏带着几个人就开始了食品系的创建工作。
  “食品系的教学开始步入正轨,但是紧接着遇到的一个问题,却让我难忘。”
  陈锦屏开始介绍“樱桃故事”。师生们随着陈教授又回到了陕西西乡,回到了那个优美的樱桃沟,似乎听到了西乡县领导催问樱桃攻关研究进展情况的话语,看到了陈教授风尘仆仆在杨凌、西乡、西安之间来回奔波的身影,真切地感受到了陈教授研制樱桃去核器从而使樱桃罐头大规模生产并获得巨大效益的艰辛和喜悦,也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漂洋过海在国外大放光彩的自豪和骄傲。
  陈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在座师生,到生产第一线,才能有所作为。科学研究来自于生产实际,服务于生产实际。必须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科研工作着一定要和群众结合,和科技人员结合,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她告诉学生们,确定论文选题不能坐在房子里去苦思冥想,要走出去,深入生产生活实际。

 
女人自强,照样可以干事业
  

1997年,年已60岁的陈锦屏调入陕西师范大学,担任刚刚成立的食品工程系系主任,又开始她了新的创业历程。她继续坚持走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为研究推广果蔬人工干制技术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陈教授讲述了她在师大工作期间,所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次下班回家,我看到家门口蹲着一位农村老人。我问他,你找谁?他说,找陈教授。一听口音,就知道是陕北人。我请他进了屋,请他喝水。问他,你找陈教授什么事?他看着我,支支吾吾的说了他在红枣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我就给他作了讲解。问题说完了,我问他,你清楚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他说,清楚了,没什嘛问题了。嘴上这样说,却还没有走的意思,我就说,你先坐吧,我去给你做饭。呵呵—我不敢说做面条,老人家不远千里来西安,不能就一顿面条打发他啊。他忙说,不用做,不用做。正说话间,我老伴回来了,他一进门,那陕北老汉就扑过去,握住他的手,一个劲的说,咳,陈教授,你可回来了。老伴被弄得莫名其妙,就指着我告诉老人,她是陈教授,我姓卢。那老人回头看我一眼,握着我老伴的手说,她都那么厉害,陈教授你就更厉害了。原来,这老人认错人了,而且还固执地认为,大名鼎鼎的陈教授一定就是男的!
  陈教授动情地说:“我告诉在座的女同学们,工作朝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自强自立,女人照样可以干大事业!”
全场掌声雷动。

 
老而弥坚,哪里需要到哪里
  

  “现在我虽然老了,但是食品科研事业需要我。我感觉,我是青春犹在,老而弥坚!”陈教授的双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圆圈,停在胸前。“食品科学是应用科学。现在,我还招博士研究生,我和老伴还在工作。老少边穷地区还需要我们,在这些地方,我们仍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得到了很多喜悦。是祖国和人民给了我机会,给了我取得成就的环境。”
陈教授依然站着,声情并茂。
  “这次,我回娘家了。娘家婆家都是家,还是娘家亲啊。我深深的热爱西农,眷恋西农,思念西农!只要同学们需要我,只要学院和学校需要我,我就会回到娘家来。”
  “这次回母校,我非常激动。母校现在变化很大,食品学院由原来的系也变成了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看了后很高兴。同学们要珍惜有利条件,珍惜大好年华,努力学习,勇于拼搏,立足生产,为家乡,为农业,为祖国做贡献。”
  报告结束后,陈教授又回答了学生的提问,就农产品加工和传统食品创新研究给同学们作了详细的讲解。看到时间已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看到陈教授还是站着讲话,为了不影响她的身体,会议主持人不得不结束了同学们与陈教授的互动活动。
  同学们意犹未尽,陈教授也意犹未尽。
  当食品学院党委书记苏秀芳代表学院向陈锦屏教授赠送礼品时,陈教授急忙推辞:“为母校做事,我分文不收。”苏秀芳书记说:“这只是一个蝴蝶标本,表达我们学院师生对你的感谢和敬佩,请你收下。”
  在师生们真诚的掌声里,陈教授欣然接受了这个礼品。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