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素质教育报告会之十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沟通&压力疏导
发布时间:2011-03-15 作者:张聪 王康/文 刘心雨/摄影 出处:校团委 浏览:782次
为了让我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3月13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青萍教授应邀在南校绣山活动中心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控与压力疏导方法”的专场报告会。
讲座在舒展肢体的放松训练和“写名字”的热身活动中拉开序幕。陈青萍教授通过心理游戏、心理测验、心理图片、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深入浅出的剖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问题,并强调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她从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格特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减压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陈青萍教授指出,人生主要分为三个目标:一个是获得你想要的东西;一个是把获得的东西加以创造,一个是把创造的东西加以享受。同时,人生之旅又分为三个阶段,即投入期、产出期和享受期。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她用狼图腾等案例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气质类型与学习的关系和选择生存的原则做了讲解。她讲到:“你规划的是自己,你把握的是命运,你在体验的是艰辛,未来收获的是成功”!
陈青萍教授通过各种生活实例,真实生动的向同学们介绍了四种人格特性,“人格即命运,人格即健康”,陈教授突出强调了人格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它影响着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并希望同学们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当谈到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个话题时,陈青萍教授强调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等的差别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克服内向心理,主动与人交流,通过学习与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总结能力,还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人际交往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与大家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她向同学们介绍了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先要怎样对待别人;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不要让别人不愉快。
陈青萍教授用鲁迅先生的四部书《彷徨》、《呐喊》、《伤逝》、《朝花夕拾》比喻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级学子的心态,并阐述了大一的校园生活适应问题,大二的学习心力疲惫问题,大三的异性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大四的毕业心理焦虑问题。陈青萍教授重点讲解了大学生的焦虑问题以及应对压力的策略。她提出,首先要了解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己。生活时常会遇到挫折和压力,应正确的去面对,可以尝试利用音乐减压、倾述减压、咨询减压等方式缓解情绪。
整场讲座中,陈青萍教授注重与同学们的互动,她生动幽默、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大家受益匪浅,使同学们对心理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我校学生今后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压力具有帮助作用。最后,报告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报告会现场)
责任编辑:
twg |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