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素质教育报告会之一一�――读史与人生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报告会快讯
2010素质教育报告会之一一�――读史与人生

发布时间:2010-12-23 作者:李晓春/文 支勇平/摄影 出处: 浏览:1016次

  “在我看来,历史上成功人物是少数,而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12月22日下午,面对南校区体育馆5000余名师生,著名学者、清史专家、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研究员侃侃而谈,以《读史与人生》为题,用大量生动的历史故事,解剖历史,解读人生,为师生送上了丰富的精神大餐,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杨凌到处都是历史

  “我第一次到杨凌,第一次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别高兴。因为我与你们学校同龄。学校农史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阎崇年幽默的开场白一下拉近了与师生的距离。

  “杨凌到处都是历史,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名一地。”阎崇年说。杨陵是后稷“教民稼穑”的封地,这里既有隋文帝杨坚的陵墓,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出生的地方。他指出,中国两千年的皇朝历史,大体可分作前后两段,前一段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西安,其间也经常东西摆动;后一段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北京,其间也经常南北摆动。他用大量事实比较了中国历史上在位40年以上的六位皇帝,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民族团结,唐太宗可谓作到了《旧唐书》所称“千载可称,一人而已”,所以说唐太宗是杨凌人的骄傲。
 
  接着,阎崇年用大量事实深刻剖析了康熙在版图整合、实现游牧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历史贡献。阎崇年认为,纵观康熙一生,立下了赫赫文治武功,特别是中原地区连续四十多年无战争的“太平之世”,也让康熙成为千古一帝。

学历史解人生之惑

  “无论是从事自然科学或技术,还是社会科学,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学历史,学历史可解人生之惑。”阎崇年以自己50年的历史研究生涯鼓励大家读史学史。

  阎崇年认为,学史对心灵的作用一是心大,让心灵变得更加宽广,无论是北宋哲学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还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都是鼓励人们要有大心,对问题更包容。二是心智,他以自己在《百家讲坛》讲《清十二帝疑案》为例,说明治学要严谨,既要客观真实,又要好听好看,这其中就包含智慧。三是心硬。每个人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像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人,遭遇挫折仍奋发进取,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四是心善。朱熹说过:“民之俊秀,皆进大学。”就是民众卖中的优良分子上大学。所以作为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大学生,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与人为善,重视道德修养。

“四合”伴你成功

  在央视《百家讲坛》,阎崇年先后开讲《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60年》,由此声名鹊起。他说自己学习历史50多年,看了很多史书,总结感悟历史人物成败悲喜,最后总结成两个字就是‘四合’。即“天合、地和、人合、己合”。 他说,一个人要做成事情,必须四合。一个人做不成事,失败了,形成悲剧,往往是因为四不合。

  “天合”即天时。成大事业者,必有大天时。怎样做到天合?就像大家熟识的那句:“知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要察知天时,顺应天时。“地合”就是要了解地利,利用地利。他以自己从开始时的先秦史研究后转向清史为例,说明凭借清朝国都、坛庙、皇家园林以大量宫廷档案在北京的便利,让他在清史研究上占据了地合。

  “人合”即多大人合多大事业,要学会处理矛盾。而“四合”中重要的是“己合”,就是自己与自己相合。阎崇年说,人心理不平衡,就会有苦恼,有烦闷。不平衡大致有两种情况:―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顺境的时候要谦慎;逆境的时候要要立志,特别需要“己合”。 “己合”包括3个平衡:即生理平衡、心理平衡和伦理平衡。要时刻做到心态豁达,即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面对挫折,激励自己做出―番事业。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论干什么,都应当与天合、与地合、与人合、与心合。

  阎崇年妙语连珠的报告,赢得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演讲结束后,阎崇年还现场回答了师生的提问。


我校举行阎崇年先生《读史与人生》报告会


党委副书记徐养福主持报告会并讲话


阎崇年先生为我校师生作《读史与人生》的报告


报告会会场


报告会会场


报告会会场

责任编辑: twg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