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主题征文优秀作品(二)   

信息来源:生命学院组织部    作者:生命学院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1-03-08
 

2020年11月,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该书通过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该书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鲜活读本,对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助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寒假期间,校团委通过网络团支部开展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丛书的研读活动,各支部将线下(个人)研读书籍原文与线上(集体)研讨结合,团团们结合学习感悟,用心用情撰写出了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富有内涵的学习体会。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人文学院法学2003团支部石琦钰同学在研读书籍后的学习体会

以奋斗之豪情,奏青春之乐章

一、在志愿服务中练就过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大学生要到实践中去,与人民群众一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谆谆教诲。长久以来,我可能一直片面追求课堂成绩,而忽视社会实践。在《习近平傍晚与我们社会实践团座谈》一文中,总书记就讲道:“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回想起自己舍友在大一学期为周边小朋友的支教时光,而我却在宿舍里惟愿安逸。我决定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多多参加志愿活动,磨练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勤学修德,用行动书写自己的人生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这个“扣子”可以理解为价值取向,也可以指代人生道路。青年的价值取向不仅决定了个体的人生道路,更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关键。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反映,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积淀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期待,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个世界,如何与他人、与世界相处,都是我们要回答的价值观问题。

三、“明志”与“务实”

志即初心,务实是使命。谈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时,习近平总书记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告诫青年朋友,在选择的时候就要想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自己想要什么。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都要“勤学”。总书记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精进专业技能。总书记还讲到要注重“修德”,严于律己,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引用北大老校长蔡元培之言:“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当我转换视角,将看似繁琐的工作放到组织凝聚青年、服务联系青年的大局中看,这些可能做、可以做的小事,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当代青年作一分贡献。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学联二十七大贺信中的勉励,争做与祖国同步、与时代共鸣的贵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生命学院 生物类2001班

刘彤


编辑:吕殿文     终审: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