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初在《求是》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当前,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种最先进的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实践运动,其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鲜明特征和根本标志,就是要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最具先进性和进步性。具体地说,就是要高扬一种理想、实现两大超越、体现三大特点。
高扬一种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扬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旗帜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既要体现现实性的价值要求,更要包含理想性的价值诉求。立足现实性,是建立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具有理想性,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意义所在。如果失去理想性,核心价值观便不能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实践便不知所趋。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虽然还不能达到像共产主义社会阶段那样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觉悟极大提高的程度,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别——体现着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内部的发展变化,体现着现实性与理想性、阶段性与最终性、部分性与全面性等程度上的差别,是一种现实与理想、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但在内在本质上应该是统一的、一致的。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高度关注人的发展,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最高价值。他们认为,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个人成为真正的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真正获得了自由,人类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正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科学预见,成为指引人类社会发展的明灯,从而极大地吸引和鼓舞了全世界最广大劳动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实践运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个最高理想、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是社会主义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根本方向和理想图景,它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然要以共产主义的最高价值为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扬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旗帜——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根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质体现。如果失去了理想性,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光辉就会被遮盖,社会主义的价值魅力就会被大打折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度体现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中这种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大力展现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光辉。
实现两大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超越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只有积极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才能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增添新内容,作出新贡献。这既是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任务和使命。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和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理想、愿望和追求,成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的共同价值准则。任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都离不开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保持开放心态,把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作为重要的价值资源。不吸纳、不提升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缺乏根基。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今天,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是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而不能回避的问题,超越这两大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和重要任务。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超越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把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从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出发,把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新诠释,建构既与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相传承、为中华儿女所普遍认同和遵循、高度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又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一致、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承接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民族性、传承性,充分展现其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持久魅力和独特风貌。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看到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上的直接联系,又要看到二者在本质上的根本对立,必须采取辩证的科学态度。如果离开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失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坚实的历史基础;如果看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失去了应有的无产阶级本性和社会理想。因此,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既要肯定其进步性、现实性,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构建一套既大胆借鉴又科学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站在人类文明和价值共识制高点的、最具有先进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现三大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有统摄性、共识性和恒常性
从宏观角度(社会)看,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代表着该社会对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价值性判断;从微观角度(个人)看,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在人的活动中发挥着价值导向、情感激发和价值标准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形态长期普遍遵循的、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它以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是对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凝练,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灵魂和主线。因此,与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相比,核心价值观应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统摄性。核心价值观处于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地位,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外围“保护带”。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前进方向,指明社会发展趋势,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引导力、凝聚力,对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起着协调、整合和引领作用。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保护着核心价值观免受冲击和影响,确保核心价值观的支配和主导地位。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方向盘。
二是共识性。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信仰的集中反映,并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核心价值观必须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正是遵循着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导引,人们才能沿着同一价值导向、朝着同一价值目标团结奋斗。否则,核心价值观就会失去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发挥不了应有的主导作用。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主心骨。
三是恒常性。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个社会最根本的、比较恒定的价值观。当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后,它将社会化、大众化、日常化,逐步进入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深处,融入这个社会的文化血脉和精神信仰,才能稳定地影响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逐步形成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并最终形成整个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信仰,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根本价值准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一个社会的次级价值观、具体价值观,乃至某些基本价值观都会有所发展和发生变化,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发展变化,但核心价值观却大体恒定。
(戴木才 作者系中宣部政研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