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食,只为调研与发展   

信息来源:农学院    作者:李震/文 宋子怡/图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7-25
 

  七月十八日晚,“农学院赴榆林小杂粮发展现状调研队”抵达了榆林市米脂县。经过一晚上的修整后,同学们重整旗鼓,在次日展开了对米脂县的小杂粮发展状况的调研。

  清早,队员们去了当地的农技科,同当地农技科的负责人展开对话。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就当地小杂粮发展概况进行了询问,了解到当地以谷子为主的小杂粮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达4.18万吨。随后队员就谷子种植、加工、销售展开了进一步的询问。了解到当地正在进行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在种植、加工中均有运用。销售方面,当地主要是加工厂收粮,后经批发、实体店等进行销售。有个别企业有网络销售渠道,其余企业还在建设。目前有“米脂小米”、“米脂婆姨”等十二个认证品牌。

  随后农技科的负责人将同学们带到了附近的对岔村的园区,更进一步了解当地的谷子种植。同学们一边仔细聆听着负责人的介绍,一边深入田间接触谷子种植。随后,同学们向村里的农户们发放问卷,展开询问。就米脂近几年降雨变化,种植技术,谷子虫害,种植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园区种植方式较为科学,为梯田设计,在山间制造出来大量片区的土地,预留道路,使得谷子播种机器可以进入到每个梯田,节省了大量人力,极大的方便了管理。农户一般选择种植谷子、玉米、马铃薯、绿豆等作物,通过倒茬的种植方式减少了虫害。另外,农技科的人员对选种播种、种植方式、肥料施用,病虫害诊断治疗等都提供了较为详尽的服务。加上榆林近几年降雨量的增长,在有渗水地膜覆盖的田地,谷子产量可达千斤以上。

  感谢了村民后,队员们来到了米脂婆姨的一处小米加工厂。在与其负责人沟通后进入了工厂。工厂有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小米加工生产线,仅需人工进料和装袋。同时也有为网络销售的小米进行包装的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器,且网络销售与加工完全分开,仅有为网络销商提供的代加工服务。整个厂房年产量在1500吨左右。

  这次调研拔高了队员们的眼界,促进了队员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了对陕北小杂粮的进一步认识,也让队员们深深认识到自己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责任,大大增强了大家发展农业的热情。

  

  负责人在给队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