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文化苦旅 重拾粗布记忆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作者:齐玥 王新悦/文 白健/图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7-1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余秋雨曾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7月13日上午,天色阴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陕西咸阳粗布文化调研团”暑假三下乡调研团刚放下书本,便来到武功县,踏上追寻陕西粗布文化的旅程。

  午后,经过淅沥小雨中的一段步行,队员们抵达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进入展厅参观,映入眼帘的没有靓丽的色彩,没有精致的花纹,没有多元的产品,而是自然纯粹的独特韵味。所谓大道至简,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接着,织布大师——朱老师详细地讲解了粗布技艺的来源和粗布的制作过程。粗布技艺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的武功籍才女苏蕙织就的“璇玑图”——由841字呈方形排列,横、竖、斜均自成诗体。诗文表达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思念之意,又多掺入几分怨恨,将诗人的情绪和思想刻画得入木三分。粗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共有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且全部采用纯手工操作。

  当问及手工织布与机械织布的区别时,朱老师说到,老实说,手工布的质量可能比不上机械生产的布,但是手工织造必须使用上成的布料和天然染料,舒适度更高,绿色环保。如今机械化生产已大为普及,传统织布技艺却一直未变,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传承粗布制作的技艺,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岁月沉淀出文化的瑰宝,可它们却在一点点斑驳生锈。看见手工粗布冰冷地躺在炽热的灯光下,对粗布文化传承的担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织布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