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相应校团委的号召,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7月28日,由来自人文学院和经管学院的5名同学组成的“人文学院赴秦巴山区老年移民社会适应状况调研服务队”奔赴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磨子桥移民新村,对该地的老年移民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调研。
产业发展与生活服务相结合的“移民示范区”
经了解,洋县磨子桥移民新村自2011年建设,是省市县重点打造的移民变迁安置点,也是汉中市境内规模最大的集中上楼安置点。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观看了新村规划模型,新村紧依有机葡萄生产基地、白云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及汉龙实业电子厂,并设有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特色商业区和汉江人民法庭、派出所等公共设施,看到眼前宏大的新村版图,队员们都感到十分惊讶,“这工程规模也太大了!新村的规划不仅基础设施完善,更是依据产业发展铺陈未来有效发展的道路,这真的是社区建设中难得的亮点。”队员们纷纷感慨道。工作人员也自豪地表示新村规划模型受到了诸多来访人员的同一认可,“村民们不仅可以在这享受完备的生活服务,就业、创业也有保障。”
“打个招呼就能认识”的睦邻社区
磨子桥新区的居民来自洋县各镇,尽管大家先前都不是在同一个山村,但是都共同拥有着农民的朴实善良,城市社区里邻居间“虽打头不见低头见,彼此见面不相识” 的状况在这里没有出现,“大家都从山上搬下来的农村人,平时见个面打个招呼就认识了,没有你们说的城里人的那些别扭。”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受访者如是说。队员们对新村移民间的友好和谐表示赞叹不已,家中就住在城市商品房社区的队员更是感慨道:“这种情景在城市社区很难想象得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冷漠了,但其实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哪怕只是一个微笑都能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识的桥梁。”
移民生活的新开始
从过去房前屋后依傍田地山岭的农村生活到如今住进楼层的城镇生活,移民王大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家的房子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也很难住人了,搬进移民新村对我们来说,首先最大的变化就是住房有了保障,住进了楼房,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谈及在移民新村这几年的生活,王大娘说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就是住在这里得花钱,水电费、物业费都得交,还要买菜、买粮,平时开销挺大,这一点和咱以前在村里可不一样。”王大娘现在和老伴还有儿子一家住在新村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平时就负责带孙子,有空也常回老家看看,对于王大娘这些老年移民来说,这是他们后半生新生活的一个开始,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如今的渐渐适应,他们期待新村的社区服务更加完善,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搬迁办公室内了解社区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