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作为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园艺学院赴延安传统文化调研服务队来到延安、安塞两地采访了三位说书传承者和一位说书研究工作者,详细了解了说书及其近来发现情况。
“我太喜欢说书了,说书好的不得了!它有适合大小场合、触景生情、通俗易懂、快捷方便四大特点。”采访开始没多久,说书省级传承人——曹伯炎先生就如是说道,话语间流露出一种自豪感。但随后,曹先生也无奈表示目前说书在传承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来他这里学习说书的人虽然有但很少,平时看说书表演的人群中也极少出现年轻人的身影。曹先生认为,说书这门曲艺亟待解决的就是将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在保留精髓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同时他也希望政府能够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说书的支持力度。
在采访国家级说书传承人,著名说书家韩起祥老先生的女儿——韩应莲女士时,她说:“学习说书的人目前很少的原因就在于说书很难,它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对表演者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之现今社会大众大多认为孩子要以文化课为主,这更加使得青少年在这方面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韩女士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从娃娃抓起,增加一些面对面培训的机会,以及在创作上力求创新。
而专门从事陕北说书研究工作的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宏亮老师认为,文化是具有时代性的,每种文化都会有从繁盛到没落的过程,陕北说书也不例外。人们要做的是挖掘其内在文化精神并将它永留下来。例如说书人说书人自称是神的弟子,传播因果报应,宣传忠孝节义,从而建立起人们基本的道德底线,应将这种精神保留下来留给子孙后代,而对于说书的文化形式,则不需要过度保护。对于陕北说书的创新,不必刻意去引导,否则会导致对遗产的过度消费,从而带来精神文化的污染。
安塞著名说书表演者——赵华英先生表示他虽然赞同孙宏亮老师的观点,但在他眼中,艺术就如人的生命一样有周期,到一定时期肯定有衰败,但应同挽救病人一样对待艺术,还是要尽可能延长其生命力。因为代表你是中国人的并非你的外貌,而是你内心不同于其他民族人民的文化精神世界,而这个文化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这些传统文化,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更是不可缺少!不论是大力弘扬还是尊重其逐渐没落的现实,都应牢记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带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精神走好接下来的路!
队员在认真聆听孙宏亮教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