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挑战创新路·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中,由我校张慧林副教授指导,动科学院梁巍项目组完成的作品《秦川牛H-FABP和PSMC1基因的SNP及其对体尺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获得二等奖。
梁巍,怀着对科研的憧憬和梦想,利用大学时光,在科学研究的路上走得充实而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巍的世界!
通过采访交流我们了解到梁巍的参赛动机。他说从大一开始做这个项目,几个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完全没有经验,整个团队对科研都是没有概念的,在导师的指导和团委宣传下,抱着接触学习的心态,参与了挑战杯这个比赛,他们没有考虑在这条路上会走很远或者做的很好,只想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去做、去学习、去接触科研领域。他认为每走一大步都是从一小步开始的,一件事情你只有亲自去做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仅仅听别人说是没有用的,挑战杯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真正参与进去,才能真正了解,有所收获。
勇于出发,就会到达!不要把挑战杯神秘化,做挑战杯就是做一件事,一件比较复杂的事而已。他刚开始听说和接触到挑战杯时,总感觉做挑战杯是一件很高深、很有难度的事,拿到全国性的大奖更是觉得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挑战杯并没有那么神秘,梁巍认为,挑战杯就是找一个有兴趣想研究的事情,并不是要求成绩很好的学生才能做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只要你有兴趣,用心去做并坚持下去,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最终形成文字报告。要敢于去做,敢于去尝试,不要害怕失败,获奖与否不是成败的唯一判断标准,能否最终获得奖项取决于很多作品本身之外的因素,比如说当他们到了苏州大学参加决赛时需要很多准备材料,包括展台,宣传海报等等,由于没有经验,准备十分匆忙,其他小组还准备了小礼物、明信片等,这些对最终评选都是有影响的。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做挑战杯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为这个项目真的付出了很多,工作的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工作的难度也真的很大,去实验室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一次实验的数据都要及时记录、及时整理,每逢周末他们就迎着朝阳去南校的实验室,直到傍晚太阳下山才从南校回来,而周内没课的时候也去做实验,几乎每天都会去实验室,苦中有乐。在科研过程中也着实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在遇到困难时队内成员相互沟通交流,并反复找指导老师讨论,从找基因,到做设计影物再做实验,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去做,一开始对两个基因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却没有研究出结果,他也动摇想放弃,但是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梁巍说:有时候运气很奇妙,越来越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往往它就来了。经过团队协商,调整了实验方向,换了另外两个基因研究,也就是H-FABP和PSMC1基因,研究出成果。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复审,最终440所高校的1135件作品进入决赛,入围终审决赛参加现场问辩的作品690件,在决赛中经过作品展示、书面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最终他们的作品脱颖而出。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项目用时近两年,这期间他们没有耽误课程,而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了这个项目。梁巍认为做这个研究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合理安排好时间就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不要它当成负担,作为项目负责人要有责任感,他对研究的课题充满兴趣,就算为此整日泡在实验室里特也决不嫌麻烦。正是这种兴趣指导他在学习中不断涉猎,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到掌握要旨,直到今天有所成绩,兴趣是最大的老师。No pains,no gains.做项目的过程是辛苦的,但他很快乐。因为乐在其中,所以不觉得辛苦,因为不言放弃,所以收获了成功!
主动与导师积极交流。导师是他们在正常的轨道上前进的保障,由于他们都是本科生,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经验,需要导师“保驾护航”。 导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都比较重,平时比较忙,不能被动地等待导师的安排,要主动与导师联系,与导师面对面沟通。梁巍说:有了导师正确的指导,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可以保证我们有方向性、有序地开展研究工作,另外还有学姐的帮助,她们会在你撑不下去的时候给你鼓励和指导,导师是最关键时刻帮助你的人,不要害怕不懂被嘲笑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与老师和学姐沟通,越不懂越要去学习。在导师的督促下,他把论文写成了英文版,梁巍说:“得到结果后要把成果最大化”。
用心做,才会有收获。无论是否获得奖项,只要用心去做挑战杯的***************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针对挑战杯而言,对于我们做任何事而言是一样的。用心做与不用心做是两个境界,同样一件事,参与程度不同收获就不同,不用心就等于没有做,没有做也就很难有什么收获了。只有用心做了,才会竭尽全力想办法去解决所要面对的困难,品尝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才能获得人生的历练和成长。
做挑战杯最大的收获是在于做挑战杯的过程所得到的历练。这种经历让他们养成正确地思考问题方法,会提升实践沟通能力,会开阔视角,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合作,团队协作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团队,遇到困难时要共同面对。而他对待科研的态度,也由最初的一无所知到有了科研的思维,学到了科研的方法,对科研有了概念等等,这些才是做挑战杯的最大收获,将使他终生受益。这些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梁巍学长建议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科创的活动中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用青春追逐梦想,用坚持成就梦想,用梦想照亮青春。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方向,是否能认识自我,驾驭人生之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谈到今后的发展,梁巍学长说以后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秦川牛H-FABP和PSMC1基因的SNP功能表达和通路。
让我们祝愿梁巍学长的未来更加美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