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下乡送科技、扶电商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龚仕建 孙睿楠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6-08-26
 

  秦岭深处,陕西宁陕县皇冠镇南京坪村的文书叶丽正在电脑前整理网店和微店的发货单,她马上又要去贫困户家中收购土蜂蜜了,这一土特产经她手已走到了全国各地。叶丽笑着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之前连网都不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师生来到这里后,把她培养成了一个成熟的“电商”,今年她已在贫困户家中收购了近5000元的蜂蜜。

  当地政府做好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提供技术支撑,龙头企业解决销路问题,通过三方的有效合作能更好地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吕卫东说。

  汉中市佛坪县观音山保护区的樵智站在山上,望着他新栽种的30亩油用牡丹冒出了嫩芽,心里盘算着:这些“植物脑黄金”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的指导,每亩能比以前多产50斤牡丹籽,收获时能多卖6万块钱,女儿上学的费用有着落了。

  当初,观音山脱贫攻坚服务队的师生走了1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油料作物的种植情况后,立即请来牛立新教授和两名博士,以“专题技术讲座+入户实地指导”的方式讲授了油用牡丹培育、丰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让包括他在内的100余人受益。

  博士服务团在铜川市耀州区关东镇的葡萄藤下,讨论帮助企业引进的20多个葡萄品种,哪个品质更优良;教授服务团在渭南市合阳县的蝉鸣声中,举办种植红提、苹果、樱桃、甘薯等农作物技术培训。这个暑期,“教授团”“博士团”走进农村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发挥专业特长,深入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源源不断地将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送到田头地边。

  除了送技术,大学生们还通过电商扶贫让土蜂蜜走出大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情蜜意”学生公益团队的谈泽华用6249元的众筹善款购买了蜂箱、防病虫害药品和检测仪器,与队员们再次走进周至县安家岐乡红旗村。学生们为蜂蜜设计了独特的品牌、包装,在线上线下同时宣传、展开帮销。娃娃们的皮肤晒黑了,可红旗村蜂蜜产量提升了3倍,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6000余元。在团队的帮助下,蜂农有了固定的销路,一些常年在外的村民也陆续回村发展。

  在吃透当地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指引的基础上,学校以科技和产业为精准扶贫的抓手,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此外,还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社整合资源“握拳出击”,为彻底脱贫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开创了四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

  虽未到葡萄大量成熟的季节,铜川市耀州区寺沟镇阴河村的10户贫困村民就已赶着去上林源葡萄基地采摘早熟葡萄红巴拉多。这几年来,每个月有20多天,他们都可以去葡萄基地上班,一年下来,有1万多块收入。

  今年,房玉林教授已7次从杨凌到葡萄基地指导,学校葡萄酒学院的研究生、博士生们也多次到果园进行技术研究。来回6个多小时的车程,可他们觉得值,基地二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可解决附近村子1000人次的就业问题,并能很好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

  过去我们只想着用提高产量来增收,现在西农指导我们走高端路线,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根据市场找准定位。”上林源葡萄庄园副总经理郭凤君说,有了科学技术支撑和产品规划,基地今年的收入预计能达到500万元,较上年翻五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年来发挥科技和***************优势,为陕西脱贫致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唐周怀说。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08/26/nw.D110000renmrb_20160826_2-22.htm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