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创业_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 素质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素质报告会» 报告会实录
成长与创业

发布时间:2010-10-02 作者: 出处: 浏览:162次

主讲人:李登海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在世界的玉米栽培历史上,有两个载入史册的人物。一个是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创造者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一个是夏玉米世界高产纪录的创造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登海先生。在中国的种业界,有一个说法叫“南袁北李”,“南袁”就是指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北李”指的就是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先生。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先生来校做报告。

李先生曾任全国人大第八届、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现任《玉米科学》编委会副主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李先生与共和国同岁,1949年出生于山东莱州,在三十多年玉米育种的道路上,李登海先生研究的玉米品种七次刷新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两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他的种子在全国推广十亿多亩,增产一百多亿公斤,增收一千多亿元。李先生是中共十四大、十七大代表,第八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专业奖项,“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国家人事部一等功,“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奉献奖”,“中国玉米产业重大贡献奖”等多个国家、省部级的荣誉和奖励,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先生为大家做报告。

 

 

主讲人:尊敬的学校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应学校之邀,我来这个地方为大家介绍在党的教育下我的成长与创业历程。因为时间关系以及我的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准备得不太充分。下面,我就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谈一谈在党的教育下我是如何成长与创业的。

刚才王书记说了,我是1949年阴历九月二十八,阳历11月18日出生的,可以说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于1966年初中毕业,刚刚毕业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因此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从1970年起我就开始在党的教育下投身于开展农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在科学实验方面进行科研工作。从1970年开始我就参加了农村成立的农业科研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进行农业方面的科研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成长,向老农学、向专家学、出去参观学。我当时对农业对粮食生产非常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就下了一个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响应当时的号召,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这些青年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在进行农业方面的科研工作。毛主席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1972年开始,我就投入了玉米的高产攻关工作,进行玉米高产攻关实验到现在已经进行了39年。我从1973年开始进行杂交玉米育种工作,到现在已经进行了38年,加上海南共进行了102代的选育工作。从1990年开始我又开始进行了小麦、玉米亩产吨半粮的高产攻关研究,在海南我不间断地进行了31年的科研工作,冬天都在海南,也就是说在海南度过了31个春节。所以,在目前看来,也算是做出了一定的科研成绩,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面呢,我就把我的工作分两方面给大家说一说,一方面是在科研上我是如何进行科技创新的,另一方面是在种子的产业化我是怎样去努力、怎样去开创我国种子产业方面的工作的,最后的时候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体会。因为我是山东胶东人,说话可能大家听不清,我尽量慢点说。

刚才我已经说过,初中毕业后我在青年时期失去了一个继续上学深造的学习机会,学校的团委书记什么的问我在一生当中有没有什么后悔的,我后悔的就是没有上太多学,没有大家这么好的机会。我从毕业之后一直在农村,成立农科队的时候,农科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党的教育下如何在这广阔的天地里改变我们家乡的落后面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大寨也好、学下钉家也好,搞良田引良种改天换地。

在1970年我参加了农科队,在1972年我担任了农科队队长。就在这一年,我看了一份我国的专家到美国考察之后所撰写的一个考察报告。考察报告上介绍了一个具体情况,美国玉米的主要产量达到了2500斤,当时我们家乡的玉米刚从像“二马牙”、“小粒红”这样的农家品种过渡到像新双1号、烟双545这样的双交品种和像边三10号、边三31号这样的三交品种,都是自交系与杂交种。我亲眼看见的玉米杂种优势,但是我们当时的生产条件非常差,产量只有二三百斤,即使是好的地块,种植杂交系与杂交种的,最高产量也只有四百斤左右。当时我听说美国的玉米产量达到了2500斤,几乎是我们当时平均产量水平的10到12倍。我们这些青年在党的教育下,不断学习毛主席著作,知道中国青年要有志气要有抱负,在不远的将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当时毛主席就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当时我就想:“美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干!美国人能达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达到!”所以我就从那年开始把“开创中国的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从1972年开始,我就进行了玉米的高产攻关研究,开辟我们国家玉米高产方面的道路,至今已经39年了。中国人多地少,因此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提高单产。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下决心采取一切办法学习能够学到的先进经验。我从土壤的水肥条件到品种的特性、杂种优势,从病虫的防治到植物的生理,从栽培所需要的各方面措施等进行探索。当时各种设备条件都不是很好,品种方面我使用了全国的比较好的品种,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全国的优秀品种;同时没有肥力条件,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肥力,挖厕所等都做过。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坚决地去高产攻关。1972年我们突破了1000斤,这使农民看到了高产的希望,从那之后我就不断地进行玉米的高产攻关研究。

1973年,我看到杂交玉米比普通的农家玉米具有杂种优势,所以呢我觉得玉米高产必须要有高产的品种,从那时起我就进行了对玉米品种的研究。经过八年的研究,我把全国的品种引进了一百多个,在八年中进行了一百多个玉米高产实验,但是我发现没有一个品种能够超过700公斤,无论怎样增加肥水都无法提高产量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培育出了第一个玉米品种,超过了1500斤,后来,在1980年的时候我所研究的春玉米达到了1807.2斤。当时宣布了产量以后,大家都来进行研究,专家也来看,一开始大家不相信,后来大家看了才相信了。过去种的玉米是平展型的,八年当中实验的一百多个品种都是平展型的,在不断提高种植密度时,会发生叶片的互相交叉,不透风也不透光,这种情况会引起植株偏高,一方面不抗倒伏,另一方面出现了空杆现象。我们选育出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叶片是上冲的,这样可以增加种植密度,所以它的产量可以增加到750公斤以上,这样我们就发现了紧凑型玉米比平展型玉米高产的原因。我们进而认识到平展型玉米的产量难以提高,所以必须进行紧凑型玉米的探索。在这方面我进行了四年的研究,发现紧凑型玉米的产量也难以提高了,夏播可以达到1642.6斤,春播可以达到1807.2斤,再高就上不去了。它的茎秆不抗倒伏,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就在想怎样再创造条件,怎样再提高产量而且不是依靠水肥而是依靠品种,这之后我再利用的新育成的掖单6号、掖单7号这些抗倒伏的品种进而突破了800公斤、900公斤,抗倒伏解决了,产量也提高了,但是我再给它更好的水肥条件、更好的生产条件,产量又上不去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本身的生产能力上不去。如果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呢?所以在当时我总结前人的经验,在科研上又进行新的创新和研究,育成了抗倒伏的中矮秆大穗型的掖单12号、13号,产量在1988年突破了2000斤,在1989年一举突破了1092公斤,大面积的在1990年达到了一亩1008公斤,在我们国家第一次育出了亩产吨粮的高产品种,也创造了高产纪录。这个品种在2003年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在1979年培育出了第一个超过700公斤的“掖单二号”,在我30岁的时候培育出了第一个亩产超过750公斤的紧凑型玉米品种,突破了多年来平展型玉米品种无法突破的产量瓶颈,没过几年又培育出了我国亩产吨粮的品种。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了18年的努力,承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即“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重点项目”。现在育出了亩产达到1400公斤的超级玉米新品种,这批品种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小麦收割后,玉米在夏播情况下具有1100公斤,在河南河北要有1000公斤;第二就是要有增产能力,就是说在亩产500到600公斤的情况下,要比当地的品种增产5%左右,在亩产700到800公斤的情况下,它的增产程度要达到10%到20%,在亩产900到1000公斤的高产情况下,它的增产程度超过了20%到30%。这些高产品种的选育成功,将对我国的粮食增产、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农民增收做出一定的贡献。我在育种的过程中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在高产攻关方面进行了不间断的拼搏,我所培育的经过国家和有关省市审定的品种目前已经达到了50多个,实现了对平展型玉米的五大突破。这五大突破主要是种植密度的突破、叶面积指数的突破、经济系数的突破、较高密度情况下单株生产力的突破以及高产能力的突破。平展型玉米杂交种最高亩产700公斤左右,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最高亩产接近1100公斤。然而,科学没有止境,创新没有尽头。我目前在进行新的探索,在科研中与育种专业老师有了更多的交流。

产业化方面的工作,我是在1985年开始进行的。当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鼓励我们山东尤其是烟台地区的共产党员一定要站在改革的前列。所以在党的教育下我是如何率先进行产业化的呢?不向国家伸手,不向集体要钱,自负盈亏搞科研。我当时在农村,生产大队和公社解散以后我就提出,在改革当中要自主在科研上走出一条新路子来,自筹资金自我发展。经过不懈努力我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民办的研究所,用科研养科研,当时起家的时候是两万块钱的经费,这两万块钱是我自己筹借的,到目前登海种业的资产是接近17个亿。登海种业从两万块钱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到现在,走出了一条“以科研养科研”的新路子。这条路子保证了科研的顺利进行,保证了科研经费,发展了科研队伍,壮大了科研的力量,增加了项目的设施,保证了经费的正常运转。2001年以后国家有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政策,我们的收入逐步增加。2003年登海种业股票上市,当时是接近3个亿的资产,之后经历了一个新的壮大期。登海种业从创建到现在,不断地吸收经验与教训,现在的规模大体是这样的:职工大概在1100人左右,目前仍然在不断地招聘。登海种业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在全国有28个科研站,在海南有4个试验站,但是试验站的规模比较小、水平比较低,比起国外的种业公司,我们的管理比较差,现在正处于新的改革与发展中。登海种业是全国唯一一个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的单位,但我们目前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登海种业在新疆有一个子公司,这个子公司是和美国先锋公司共股的一个子公司。另外我们在辽宁有一个丹东登海良玉公司,我们目前想把民族企业做大,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了解到我们本身差距太远。因为登海种业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所以宣传比较多,另外关于我本身的宣传大家应该也见到了,在此我就不赘述了。下面我想谈谈几点体会。

首先,我作为一个农民,从一个农村的普通青年到全国青联副主席,从一个农村的技术员到一个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育种专家,从一个农科队长到一个农业部的部委,这其中的成长与党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没有的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各方面专家的帮助,我就不会成长到今天,在此我想强调一种“感恩思想”。我一直坚持按照党的要求办、按照国家的号召做,我们干的是党要求我们干的事,我们做的是各级党委要求我们做的事,我们做的是国家的事、人民需要的事、国家社会发展的大事,我们符合党的要求所以党就支持我们,所以我们的事业从当初的起点到现在的逐渐成功是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关怀的。

第二点的体会就是我们这代人与新中国同龄,在党的教育下我们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我这一生中,把爱国主义的思想融合到人生奋斗的过程中去。我认为,所有干的事业,包括现在在做的产业化都是应该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近四十年的科研过程中,包括在玉米的高产攻关上、在玉米的高产品种的选育上,我们始终都坚持为了国家来进行创新、为了国家来进行努力、为了国家在事业上进行奋斗,一切为了国家。我们的种业公司谈判的时候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站在国家的利益上,国外的公司与我们谈判时要求他们控股,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他们不控股。这场谈判进行了七年,最后谈判的结果是控股对等,五十对五十,我们才答应了。考虑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考虑到国家进行科技的发展,我们必须站在国家的利益上进行工作的正确定位,这非常重要。另外在科研方面,我跟大家谈一谈我们所进行的科研工作,当时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了国家,因为我成立的虽然是民营单位,但不是国家正式的科研单位,不是正式的科研项目。我们热爱着我们的国家、建设着我们的国家。毛主席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一定要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改变国家过去的那种落后的情况。在我小的时候,我吃过水草、吃过树叶、吃过树皮、吃过玉米穗头、吃过好多野菜,也在磨玉米面的时候偷偷拣过玉米粒吃,所以我们这代人深深地懂得挨饿的滋味,我的外祖母就是饿死的。我深深地了解到,中国人要想发展没有粮食是不行的,所以我觉得粮食非常重要。我为什么选择玉米高产攻关呢?一方面,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我们科技进步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我想要提升我们国家粮食高产的能力。中国人多地少,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提高单产。根据我四十年的科研经验,我觉得提高玉米的单产首先要考虑品种,所以我觉得玉米高产育种是解决中国今后发展、粮食安全的关键,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选育高产品种这项工作永远没有尽头,所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应该做的。研究高产品种、进行高产攻关、开创中国高产道路,是给国家增粮食、给农民增收,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展示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展示了中国的科技进步,也展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我们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做的努力。几十年来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把它当作一个人生的课题来对待,高产是一个永远的课题,创新是永无休止的。我觉得,我们的奋斗应该和爱国主义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作为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当我去美国先锋公司的总部去访问的时候,我发现升起了中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当时的中美关系还不像现在这样好,我觉得我们的科研、我们的国家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当时我激动得无以复加,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能够站起来、我们中国人得到了我们应得的尊严!只要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就会永远有工作、永远有出路、永远有创业的市场的!鲁迅说过,什么叫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追求和理想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我觉得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一谈第三个方面的体会。人要有敢于拼搏、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永远进取的奋斗精神。大家知道,我是从农村中走出来的,与天斗与地斗。当时毛主席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在我的实践当中,与天斗,不容易;与地斗,也不容易;与人斗实际上就是将我们的传统观念以及落后意识进行新的转变,非常重要。我自己的亲身经历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在玉米高产上我说过:“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会的事情就学,没有的东西就做,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我想的是理想追求。那么脏那么累,钱少没有科研条件自己干自己闯自己建。我在海南度过了31个春节。海南现在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然而三十年前的海南岛决不是风光宜人、游客云集的旅游胜地,1978年冬天,我身背干萝卜丝和猪大油,还有用于加代繁育的玉米种,汽车、火车、轮船,跋涉八天八夜,从山东莱州闯进海南,当时的生活费是一天6角7分钱,现在在海南的生活补助费是一天22块钱,过去是一个月20块钱。现在的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就是我第一个选作培育紧凑型玉米高产品种的地方,是掖单2号培植的地方。条件非常艰苦,住茅草房,砍柴放牛,付出了一般人不能想象的努力。在北方,玉米育种一年只能一次,旱、涝、冰雹、台风、高温、病虫都可能影响研究的进行。为加快实验速度,我冬天到海南育种,一年能育种三次,自己的科研生命延长了3倍。在晚播的情况下,同一个品种的玉米上午播种要比下午播种收货时间早一点,叫“春耕一夏耕四”,短时间的过程中我们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真拼命啊,搞高产不是那么容易的。下大雨的时候我们怕玉米倒伏,别人往家跑,我们往外面跑。如果雨下太大玉米倒了,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雨砸在脸上身上都无暇顾及,心里一心想着怎样搞高产。一年只有一次赶超美国先进水平的机会,所以有句老话我总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人生能有几次搏”,人活在世上就要去拼搏,为了事业克服各种困难,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做贡献。当时出演《从奴隶到将军》的杨在葆对我说他很佩服我,我回答说“我是流够了汗、遭够了罪、吃够了苦,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也是从奴隶到将军,平凡的人做出了一份不平凡的事业。”我们要是想做大事,就必须敢于吃苦、能够吃苦,一定要艰苦创业艰苦奋斗。当胡锦涛主席待着政协委员去西柏坡考察的时候,西柏坡那个地方我也去过,胡书记说:“一定要记住要保持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每天晚上我睡觉前我都要在本子上再把马克思的一句话写一遍,这句话是这样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在不断地激励我。什么困难什么磨难都可能出现,没钱的时候出现的困难在有钱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一定要把握方向看自己是要去做什么。我觉得现在一定要把产业做大,把产业化搞得更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一定的贡献。不管遇到社么磨难都要有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爱党不能变、爱国不能变、理想信念不能变,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增收努力更是不能变。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农业,我们是创业的,是为国家创业的,是为国家的复兴发展进行努力的。登海种业是永远属于国家、属于人民,是永远为国家做贡献的,这是不变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登海公司比其他公司做得要好一点,永远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是我第三个方面的体会,我希望在座的同学在今后的事业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懈地努力。

第四个体会就是,我觉得创新是每个人应该负起的历史责任,也是每个人为国家做贡献的一个很好的奋斗目标。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界发展和国家高速发展的年代、一个国家由贫困走向富强的发展阶段、一个世界和国家经济繁荣的时期、一个中国迅速发展崛起的阶段,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意识都需要进行改变。国家目前提出的建立“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回顾我一生中的科研经历,就是把创新放在实现奋斗目标的首要地位。现在知识创新,特别是胡锦涛书记和温家宝总理2008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的科技创新会议,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号召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联系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只有建立“创新型国家”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只有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一个大的腾飞,我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我们在科研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现在还不行,经过四十年的研究,我创造了中国和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但是到现在我还没有把美国的这个最高产量拿下来,美国春玉米高产纪录是3600斤,我创造的纪录是2800斤,加上小麦也能够达到3000多斤,我们是两季种植,美国的高产纪录是春玉米,我的高产纪录是夏玉米,所以要继续奋斗。世界的春玉米最高纪录是美国的,夏玉米最高纪录是我们的。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我们老一代人继续努力、现在这一代人必须努力、下一代人更要靠自主创新去努力,从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赶了四十年,还没有赶上,说明什么呢?我吃了那么多苦,又学习又拼命又拼搏,到现在还没有赶上,所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是靠说空话能够实现的,而要靠我们的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够达到才能够实现的。我们的国家现在非常富强,我们的国家也不断给各个科研单位经费,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过去的经验。我是登海种业公司的董事长,同时兼职登海先锋公司的董事长,通过了解美国先锋公司和我们公司的差别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差别都很大。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引进了技术、引进了管理、引进了资金,我们把他们的先进技术、先进科研成果、先进管理理念带到中国来。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选育高产品种的标准,只要抗病、抗倒伏、产量超过过去的品种就可以了,但是国外选育品种必须要达到低成本、低风险和市场低风险。企业是要讲成本以及风险的,因为风险会使一个企业倒闭,所以在种子产业当中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目前搞科研搞创新一定要和市场以及市场竞争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提出,我们目前选育高产品种的目标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就是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才是真正的科研成果,创新方面一定要以市场竞争中的标准来看我们的科研成果。我们一亩地目前一般用6斤种子,少则用5斤种子,而国外呢,仅仅用二斤多种子。随着我们国家的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以及加工包装中的成本增加,成本也不断增加。种子加工过程中,烘干一般在种子含水量38%时进行,一开始我们不知道原因,后来才知道在这个值时种子的生命活力很强,在这方面我们的创新能力很差,创新的方面很多。脱粒时我们直接用粮食生产中用的脱粒机脱粒,转速很高,而国外有专门的种子脱粒机,这样的脱粒机脱出来的种子质量高也不容易碎。我们育种时一开始要求大粒的,人家不行,人家要求小粒的。我们直接把粮食生产中的理念运用到种子生产上,错了。种子是要保存它的生命的,在这方面目前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很多工业企业做得很好,而农业企业则还需要继续完善,所以我觉得创新在科研上很重要,在企业管理等方面也很重要。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国的民族种业需要你们这些专业***************!

一个产业化的公司要为国家服务,我们的国家现在需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种子安全,需要在科研上有一个创新性的建设。这个创新性的建设一方面要在农科院所进行一方面要在种业公司进行。我们种业公司目前太缺***************了,现在全国有800多家种业公司,具有科研生产推广销售一体化的有370多家,中国的民族种业如果要做大做强的话必须要有专业技术***************。现在的关键是种业公司还没有发展起来,还没有足够的经费给专业技术***************提供安定放心的工作,也就是说有风险,所以国家现在提出要强化我国的民族种业的建设。我希望在座的同学目前站在最高的程度上能够努力拼搏,将来能搞一番事业。在北京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们谈话的时候我也谈过,我在进行事业的过程中,我没给我的儿子找什么工作,我的儿子是80后,现在是小青年,我跟他说你就干这个,天这么热就在玉米地里,现在没事就让他去玉米地里看,学播种等等,从头学科学。我跟我的儿子说:“虽然我现在是亿万富翁,但是这个资产不是属于你的。我跟你说三件事儿,第一听爸的话没错,第二搞科研搞创新没错,第三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没错。”最近这几天,他们说李登海的股票有50个亿,但我没去做别的,为什么呢?我要实现我自己的理想。

下面,再谈一个体会,就是人是要有理想的,人一生当中要有奋斗的目标以及执着的追求,把自己的理想与党、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结合到一起,只要坚持奋斗,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你符合党的利益、符合国家的利益、符合人民的利益。当各位同学把自己事业的奋斗与党、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的时候,你就是最大利益的受益者。毛主席在重上井冈山的时候说过“38年过去了”,我呢,从开始搞育种到现在,没觉得什么就过了40多年,也成爷爷了,吃过那么多苦,受过那么多罪,椎间盘突出、心脏病,脑血管也梗塞过一次,但是现在仍然觉得自己身上有用不完的劲、使不完的力,真想继续奋斗。前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群英会的时候,说大家都说两句话,我就说:“我的前半生为国家增产了一千亿公斤的粮食,增加了一千亿的效益,到今年11月18日我就61周岁了,60岁之前为国家做贡献,60岁以后还要为国家继续做贡献。”回首六十年的工作经历,我没有歇过一个星期天、没有一个节假日,在事业上进行奋斗。60岁以后我将为国家的进步继续探索玉米的高产、继续进行科技的创新、继续把产业化搞得更好。在今后的日子中,理想永远伴随着人生,我争取努力为我国增产,在玉米方面争取实现我的理想,为国家再增产一千个亿!我今天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还有一点时间,看哪些同学还有问题可以向李先生提问。

 

学生甲:李先生你好,我是农学院的学生,我想问一下,您现在有什么玉米新品种?

李登海:DH661、602、662,还有马上要公布的是605,这都是高产品种。

学生甲:现在进入市场没?

李登海:现在正在试验示范,有的品种在山东开始进入市场。

学生甲:那现在已经进入市场的新品种是什么?

李登海:在全国有七十多个,不同的生产区不同的品种在推广,目前有17个品种在市场上运作,刚才讲的那几个是才出的高产品种。

学生甲:请问它的名称是什么?

李登海:DH661,还有马上要出来的DH605也比较好。

学生甲:请问在辽宁地区可不可以买到?

李登海:可以。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寄一点哈。

 

学生乙:我是农学院的学生,非常感谢。我想问一下你当初年轻的时候为何想做玉米杂交这方面呢?是因为兴趣爱好还是因为远大理想还是其他原因?我是农学院种子科学专业的学生,您能给我们种科的学生在学习或者人生规划中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吗?谢谢。

李登海:我青年的时候在党的教育下,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的高峰、敢于创前人没有创的业绩,想着在农村这个环境中做一番事业。当时我想要赶超美国先进水平,我觉得美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也能干,从此我开始了玉米高产的研究、进行高产的育种,我是从这一点切入的,我觉得美国人能搞科研我也能搞科研,不会的东西可以学嘛。另外种子科学非常重要,中国的种子产业目前需要一个很大的提升,种子科学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科、一个很有前途的学科,现在很多种子公司都需要这样的***************。我国目前农村人越来越少,对高质量品种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种子专业就是研发高质量品种的,这里面的学问很深。我觉得种子科学这个专业将来前景很好。谢谢。

 

学生丙:李先生你好,我是园艺学院的学生,农业在以前是比较被重视的,据我了解,近几年对农业的重视有所下降,另外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减产,这对我国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我们这些学习农业的人来说,我们怎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地推动国家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做出突出的贡献?谢谢您。

李登海:这几年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业生产在管理和重视方面不如以前,中国4亿多农村劳动力目前大概有2.3亿已经转移到城市等,剩下的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这需要社会发展体系的不断完善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但是目前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国家农业技术方面需要有更好的预测预报能力,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相信国家对农业更加重视、对农业补贴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所有的难题都会不断地得到解决的。我觉得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民,但是目前的现实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是一大关键,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更多的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服务需要更多的改善。你提的这个问题看到了我们农村现在存在的问题,所以现在更需要好的品种和好的社会化的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科学技术和科学的宗旨和这些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地方病虫害很多却没有人治理甚至没有人知道,老一代的人还有点经验,年轻人对这些确实一无所知,所以确实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做一些预测预报。好的,谢谢这位同学。

 

学生丁:您说话我听得不是特别明白,但是我觉得您特别朴实、亲切,让我顿生尊敬之情。我家在农村,来到西农求学也是受到父母的鼓励。我想问一下,在目前已经推广的玉米品种中,您认为哪个最好?也就是说抗旱、抗倒伏、收成高?

李登海:谢谢你对我的评价。我觉得对于哪个品种最好,这个问题需要分地区来看,我觉得咱们农学院的薛吉全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比我回答得更好。薛吉全老师是搞玉米高产科研的,所以他可以比我告诉你的更加确切。

学生丁:那我想再问一个问题。通过您的研究,如果有朝一日玉米的亩产单产达到了理论的最高值,您还会继续研究吗?如果您要继续研究那么您的研究方向会不会有所改变?如果改变的话那会变到什么方向?

李登海:谢谢你。我在中国农业大学那个遗传育种会议上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国的玉米高产育种与超级玉米的选育,在这篇文章中我提了一个建议,就是希望我们更多的学者、专家、院所来探索我国不同生态区玉米的理论产量究竟能够达到多少,这是第一个基本点。第二个呢,我想说科学永远没有止境、创新永远没有尽头。毛主席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学生戊: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您认为咱们中国引进外国那些具有产权的种子,对我们来说是利更大呢还是说它们冲击了我们的粮食市场、危害了我们的国家粮食安全呢?您认为这样发展下去会怎么样?

李登海:最近可能大家考虑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市场安全和种子安全问题,我的看法是大家要用一个正确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进入WTO之后我国对WTO有所承诺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也已经出台,所以我们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种子法》的基础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引进外国的技术、品种、资金、管理的理念是因为这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种子法》规定,进入中国的种子必须要由中方控股,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中方一定要控股51%。我国进口种子是在《种子法》的要求下进行的,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335这个品种进入中国市场后,大家争议比较大,这个品种的品质、脱水、储存等都比国内的品种要好一些,所以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深受农民的欢迎,农民争相购买,所以据我了解目前代理商把这个种子的价格炒得很高,但实际上这个种子的价格本身没有那么高。国外的种子进入中国市场就像国外的汽车一样,中国工业化的提高包括我们的汽车、火车、悬浮车都与国外的技术引进等是分不开的,国家之所以引进这些是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先玉335为什么受到东北地区农民的欢迎呢?就是因为它的品质好。所以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要看到国外品种的卓越之处来改进自己的品种,我们要用一个发展的眼光来思考如何学习他人之长从而来找到自己创新的目标,学习从而超过他们,所以我们要端正自己对他们的认识。好的,谢谢你。

学生戊:那么您现在正在研究的这个DH系列与先玉335还有多大的差距呢?

李登海:我们现在已经培育出了超过先玉335的品种,目前正在实验示范,很快就要推广。

学生戊:在我国产业升级以及科研进步的过程中,国外的种子已经进入中国,而国内的企业还没有赶上他们。您认为中国的政府以及中国的企业包括登海种业在粮食生产、粮食市场这个方面应该充当那些角色? 

李登海:关于这个问题,人大常委会已经听取了关于粮食安全的汇报,而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谢谢你。

 

主持人:同学们,刚才李先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我们做了一场很好的报告,那么听了李先生的报告呢我想起了一篇文章,是中国青年报大概十二月份的一篇文章,题目叫《科学家需要博士帽吗》,它讲的是华南理工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培养的一批创新实验班的学生,这些学生是一些本科生,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在国际知名杂志比如《自然》、《科学》上以共同第一作者的名义发表文章。今天我听了李先生的报告,知道了李先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没有学历但是他从实践中学习、不断创新,所以成为了我国玉米育种界的权威。

李登海:对不起,刚才我说话忘了一段。我1974年到青岛农业大学进修了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带着理想带着追求带着科研中遇到的难题拼命学习,在那里我遇到了对我人生起到很大作用的老师,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纠正了我的发展方向,是我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一个新的转折点,所以上学对追求理想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拼搏、有不断吃苦的精神,把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奋斗结合起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其实也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希望同学们能够向李先生学习,志存高远、胸怀祖国,把爱国的热情化作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实际行动,学习他扎根农业、回报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把服务“三农”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先生的报告,也谢谢同学们,今天的报告会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